将自己在2012年虫季野采来总结一下(陕西爱好者在渭南报道)
中秋已过,天气日渐寒冷,一年中最美的野采虫季也即将过去了,我跟许许多多普通爱好者一样,在这一年里有不少收获和新的发现,将这一年野采在青鸟做个归总,留作纪念。野外捕获的鸣虫品种归总如下:
1.马蛉
这个品种在地处陕西关中的渭南市捕获的确很稀罕,我本人也非常的惊讶,9月上旬一天晚上9点多,在城中心惠园小区的剑麻丛下千真万确的抓到一只马蛉,单腿,叫声高亢有力。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只抓到一只,仍不能确定野外是否有种群存在。
2.草蛉
草蛉在渭南市市区的草坪上很多,几乎所有的绿化带草坪上都曾见到,此虫叫声虽然单一,但因为音差大而且本身鸣声很小与金铃子搭配起来听叫相当的有韵味。饲养过程中还发现此虫自然孵化非常的迅速,曾经将捉到的母虫放在小缸中与雄虫混养,两周时间就能见到若虫蹦蹦跳跳了。
3.斑蛉
跟草蛉一样,在城区的大部分绿化带中能见到它的踪迹,尤其在渭清路绿化带中特别多。
4.青蛉
提起青蛉还有点小故事,最初听到此虫鸣叫还以为是马蛉,因为声音确实有几分相似,当拨开草丛后发现它时它却仍在振翅高歌。因为以前看到过点版发过关于西安捕捉青蛉的帖子,还是想补充一下,经过仔细观察,在渭南市以北各县以及临潼区的青蛉还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在临潼区的零河水库大坝附近,很容易捉到很多。
5.蝈蝈
在渭南市渭河以北的平坦地段十年前非常的多,但由于农药的使用现在很难见到,国庆节放假期间曾经在离城区十公里的田间路旁捉到一只。现在比较集中的地方在白水县与澄城县间的洛河沟壑地带,仍然大量的蝈蝈,不过品种是麻匪蝈蝈,个头不小,看起来很像铁蝈蝈,但叫声干涩短促。
6.青竹蛉
在渭南市市区各条街道的绿化带、小区绿化区都能见到青竹蛉的影子,个头挺大、叫声浑厚而且色泽碧绿,从六月初到十月份发生两代。
7.紫竹蛉
在临潼零河水库附近曾听到过紫竹叫声,但未能抓到。这里主要说一下在陕北发现的紫竹。延安市黄龙县山区低海拔地区分布有两种紫竹,一种黑腿黑须子的,在野外喜欢白天鸣叫,另外有一种是绿色的紫竹,很传统的那种,这两种紫竹野外数量都较多。
8.金蛉子
在国庆节放假期间去汉中市旅游,行至洋县北山区时,路边有成片的金铃子在叫,捕捉到后与9月初在西仓购买的比较了一下,个头明显小一些,但叫声悦耳且响亮。
9.墨蛉
同样在汉中发现,南湖景区绿化带和汉江边的绿化带上数量不少,尤其是南湖景区,成片的鸣叫,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并没有抓到多少,所以不能确定是否有红胸品种。
10.油葫芦
(银川)
当地的黄脸油葫芦数量非常多,家住16楼,夏天窗户稍微不注意没关严实,就会有油葫芦到访,去年来的是只公的,今年来的是只母的。
银川油葫芦当地数量不大,但捕获的个头都跟黄脸的差不多大,在延安捕获的另外一个种群的,却只有关中的银川一半大小且颜色深黑,曾经发过帖子求解,最信服的答案是陕北地区的夏天比关中的短促,才导致个体大小的差异。
11.灶蟋
2012年养的数量最多的可能是灶蟋了,这中蟋蟀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常常听到,以至于那种细碎的鸣叫似乎镌刻在了记忆中,但长大后很少再见到这种虫的踪迹。2012年春节刚过还曾在淘宝上买了一些灶蟋的籽自己繁殖,正在遗憾没有成功,却在一次喝茶的时候在离家很近的一家茶馆中发现了灶蟋的踪迹,后来折腾了不知道多少回,终于抓回来几只。现在我的灶蟋已经繁殖了好多好多,并且还有一部分坐着飞机飞到了别的爱好者家里了。
图片上是抓到的一只若虫蜕出了飞翅,不过听青鸟zhouyu老师讲这个是麻灶蟋,与我们常见的短翅灶蟋不是同种。
因为我在地处西北的陕西渭南,鸣虫以北方品种居多,今天对本地和附近的常见鸣虫捕捉的地点和生活习惯简单的做了介绍,以方便附近爱好者了解身边的鸣虫,肯定不全面也一定有偏颇之处,希望指正。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 学习下 不错不错陕西乡党的帖子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