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里加急 发表于 2009-9-4 20:51:18

引用第16楼钱塘闲人于2009-09-04 20:29发表的 :

6兄上海人,也看的累?
是上海人,

我倒习惯看港台的媒体的繁体字,

不过,对用上海方言写的话,看着特别吃力。要想半天。

楼主兄弟,勿怪俺!

羊脂白玉 发表于 2009-9-4 21:50:53

关键是上海话翻译成文字没有标准,同样的话,却使用了不同的字,每个人的发音习惯不同,所以看起来有点吃力的

ZHOUYU 发表于 2009-9-4 21:57:05

引用第5楼原生态于2009-09-04 16:36发表的 :
    蒋青海所著《鸣虫欣赏饲养300答》中说大黄是华特先生1946年9月去黄山旅游时发现的,没有提到具体地点,有人在湖北也捉到过大黄。


没错,但蒋青海不知道当时还有一位同行的上海滩老前辈----陈登云。

陈登云和华特生两人可以算整个南方鸣虫流派的开山鼻祖。

ZHOUYU 发表于 2009-9-4 21:58:12

引用第5楼原生态于2009-09-04 16:36发表的 :
    蒋青海所著《鸣虫欣赏饲养300答》中说大黄是华特先生1946年9月去黄山旅游时发现的,没有提到具体地点,有人在湖北也捉到过大黄。


没错,但蒋青海不知道当时还有一位同行的上海滩老前辈----陈登云。

陈登云和华特生两人可以算整个南方鸣虫流派的开山鼻祖。

可惜我们生的太晚,没机会受教与前辈高人。

ZHOUYU 发表于 2009-9-4 22:00:34

引用第5楼原生态于2009-09-04 16:36发表的 :
    蒋青海所著《鸣虫欣赏饲养300答》中说大黄是华特先生1946年9月去黄山旅游时发现的,没有提到具体地点,有人在湖北也捉到过大黄。

没错,但蒋青海不知道当时还有一位同行的上海滩老前辈----陈登云。

陈登云和华特生两人可以算整个南方鸣虫流派的开山鼻祖。

可惜我们生的太晚,没机会受教与前辈高人。

5008 发表于 2009-9-4 22:07:02

乐和乐合得了.........

嘿咻嘿咻 发表于 2009-9-4 22:15:52

米粒大的虫子超过20我就觉得贵了

夏侯夏 发表于 2009-9-5 09:48:18

超级好文,要顶。上海方言写得很有腔调,当然补上普通话翻译更好了。

黄蛉迷 发表于 2009-9-5 10:15:10

看上起有点吃力,还是看得懂,顶一把

长丁雅人 发表于 2009-9-5 11:25:27

文章很好,学习了,这样我还可以学上海话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汊口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