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指导
⒈品种特点百灵属雀形目百灵科,是鸣禽小型鸟类。它的躯体呈流线型,主、副羽发达,尾羽较短。头顶高平,眼虽小但有神,颈部稍短但转动灵活,脚趾粗壮善于行走。喙较短但圆钝,适于啄植物种子。体长22厘米左右。
在羽色上,雄鸟头顶、后颈及额部呈红褐色,背部大多为浅棕色,两翅和尾部为深褐色,大翅羽边缘为灰白色,围绕苎部下方横贯着一条宽窄不一的黑带,很像—,-‘申粗项链,胸后围有一条白圈。腹部沙白色,胸部两侧分布有不规则的黑棕色条纹。 百灵叫声洪亮,善于模仿其他禽类和动物叫声以及物体活动所发出的声音,唱起来成套,甚至还能边唱边舞,很惹人喜爱。
— 百灵产于我国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生就了特殊的习性,胆子小;善高飞而不善攀缘,能竺走;为适应风沙,它头顶扁平,羽毛紧密,两眼凸小;由于草原亡草多,故而草子或其他植物种子便成了它的主要食物;由于环境缺乏水分,使它习惯于干旱,喜沙浴,并筑窝于沙中。由于这些特性,也就有了“百灵不过江(江南)”的说法,也就是说百灵不适应南方潮湿的气候条件。百灵有东口百灵和西口百灵之分,东口百灵跗耽近褐色,善鸣啭,西口百灵跗踉为肉红色,能歌善舞。
2.迭购 选购百灵,不论是成鸟还是雏鸟,都必须鉴别出雌雄后再选购雄鸟。
识别百灵雄性成鸟比较容易,但识别百灵雏雄鸟则比较困难,需要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才能作出判断。
还没有换过羽毛的雏鸟,蛔嘴形整体粗壮,嘴尖稍勾,嘴裂深;头比较大,额头稍宽,眼睛大,有眼角;翅膀上长的鳞状斑大而清晰,腿粗,趾大,两脚间距稍大,这样的个体其雄性的可能性较大。对已经换过一次羽的幼鸟,因为已经接近成鸟,除上述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鸟的前胸,“黑带斑”应该明显突出,斑纹清楚,全身羽毛艳丽,后趾爪长而直。这样的鸟其雄性的可能性大。确定好雄性后再按下述要求进行选购。 选购雏鸟,要挑体形大而魁梧,精神好;头大,头扁,嘴钝,两眼突出有神;胸部宽,脖颈粗,两腿壮,走动有力像鸵鸟;羽毛光亮、艳丽,无杂毛(团毛),尾齐而短的个体。一般认为,脚短、趾稍向内弯(俗称抱圈腿)、体圆尾细的容易驯熟;高腿、体细长的“性大”,难以调教。同时,在选购雏鸟时,还要试摸鸟的胸部肌肉的厚度,是否亏膘,还要检查肛门有无便污,尾脂腺(俗称鸟尖)是否发达。
选择成鸟,选4~5岁的最为理想。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百灵,各方面都已调教成熟。好鸟应该是胆子大,不怕人,不怕物体晃动,不怕噪音,不怕任何颜色;体形大,长得均匀,腿粗壮,羽色光亮,斑纹清晰,叫声洪亮而且清脆,模拟逼真,如果能叫出套数那就更好了。挑选成鸟还有一句俗语:“远看鸟全身,近观腿和头,走近用手捅,看它走不走。”意思是说:在选择鸟时,应该先从远处端详一下鸟的全身,看一看身条是否修长,体形是否对称,脖子是否短粗,胸部是否宽;然后再走近仔细观察,看腿是否短粗,头部是否大;接着再用手捅一下,看鸟惊不惊,如果惊恐说明不容易训熟,或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驯熟。
3.雏鸟的饲养
笼养百灵最好从雏鸟开始,因为雏鸟幼小,喂养大后和人有一定的感情,容易调教。选择雏鸟,一般以出壳不满7天的为好,因为过了7天,雏鸟眼睛已经睁开,看见人便会惊慌,这样会增加驯熟的难度,所以有“七活八不活”之说。
喂养雏鸟,需由人工填喂,以粉料为主。方法是,把绿豆面或豌豆面(两者混合更好)和熟鸡蛋黄或鸭蛋黄以1,3的比例配好,然后再加入几片酵母片粉和钙片粉,拌匀后用凉开水调成面团。喂时掰一小块,用手捻成两头尖的小长丸,沾水填入鸟嘴,每天5~8次。喂至9—10天后,在饲料,:p减去一成蛋黄,增加一成细五米面,把饲料放在软食罐内仟其自啄。饲料要保持清洁,不变质,否则会引起胃肠炎。但这时仍不需要喂水。
2个月后,鸟羽毛已长得丰满,这时要加一些蒸熟的小米(小米3份蒸熟后加1份蛋黄),另置一罐令其啄食,再喂一些切碎的马齿苋或嫩菜叶。以后逐渐完全撤掉粉料,但要及时加上水罐喂水,当羽毛长得非常丰满时,说明已经进入成鸟期,可适当喂一些活虫或瘦肉末。
4.成鸟的饲养
百灵从雏鸟喂养起,需要约2年的时间才能成熟,才能唱出较好的歌声,但是要达到唱得动听的程度,那还需要2—3年的时间,这样加起来则需要花费4~5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喂养成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注意饲料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哪一样都不能缺少,要合理搭配蛋黄、小米和一些辅助饲料,多喂一些青菜末(笼内单独设青菜罐,以免污染笼底沙),要适量喂一些活虫。饲料要绝对新鲜、卫生,饮水要常换。
其次要注意清洁,笼具要常刷洗,并用消毒液消毒。笼底沙土要常换,粪便要及时清除,水罐必须放在笼外。注意防暑降温,并随时注意防潮。不要与病鸟和生有寄生虫的鸟接近。发生异常,要及时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另外,外出应有规律,亮鸟时尽量放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夏季外出应带雨具,切勿使鸟被雨淋湿。
5.换羽期的注意点
百灵换羽大多在入秋以后开始,40天左右换齐。换羽时一般先从腹、背羽开始,稍后两翅羽毛逐渐对称脱落。百灵在换羽期,性情烦躁,胆子变小,体力消耗大。如果对鸟照顾不够精心,介使换羽期拖长或换羽不够顺利而影响过冬,甚至还会出现软骨。松毛或羽毛不齐等现象。 换羽期首先要注意加强营养,除日常主饲料不能减少外,还要多喂一些百灵爱吃的动物性辅助饲料,如面包虫、蝗虫、松毛虫、油葫芦等。其中油葫芦最为理想,不易上火,但喂时一定要把虫的翅膀、牙齿和前后腿去掉,可以不撕成块,任鸟自行叨啄,增加鸟的乐趣。 在换羽期,应减少亮鸟时间,少入群强叫,以免过多消耗体力。对有套口的鸟,每天应用磁带引斗呜叫一次,或使它聆听多次,以免遗忘。
换羽期要保持卫生,食料要新鲜,沙土要常换,粪便要及时清除,笼具要常洗刷。要适当地晒点太阳,以增加体内钙质,保持羽色鲜丽。
如果百灵到换羽季节不换羽,应当仔细找一找原因,一般个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营养没跟上。为了保障百灵按时顺利换羽,换羽季节前在饲料中应多加些营养,尤其要注意硫的含量,要多加蛋黄,要多喂一些昆虫。 二是生寄生虫。换羽前对鸟体应做详细检查,发现有寄生虫应及时给予清除。 三是环境异常。如周围活动物体过多、过于频繁,噪音太大或持续时间过久,这些都会影响鸟的换羽。 四是患病。
百灵羽毛的再生能力是很强的,无论是自己拔掉的还是碰掉的,都会从原毛囊中长出新羽。因此,有的人对百盯灵换羽后的羽毛,特别是翊羽和尾羽不满意时,就把它拔掉令其再长出新羽。但如果羽毛从半截折断就不能再长厂,只好等下次换羽了。
有时百灵的羽毛长得晦涩而缺乏光泽,这主要是体内缺乏脂肪所致。因此要多喂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米、芝麻、葵花子、大麻仁、苏子等,但不宜过多,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或引起肥胖症。有时百灵会患脱毛症,经常掉毛,甚至尾巴上的毛都掉光。原因有二;一是生了寄生虫;二是缺乏某种氨基酸,如蛋氨酸和赖氨酸。这时可喂些酵母片粉,也可喂“鸟乐”2号、“鸟乐”3号。另外,如百灵受到惊吓,部分羽毛会自行脱落,因此环境要保持安静,如鸟偶尔逃出笼外,不要强捕硬捉,需耐心引诱入笼。 6.饲料 适合喂百灵的谷物主要有:小米,以粳小米为好;玉米渣,即玉米碾碎后筛出的细渣,以黄、红玉米为好;稻米,要把稻米碾碎,用筛出的渣喂百灵。
百灵的辅助性动物饲料有:蝗虫,大蝗虫只能用腹部喂鸟,小蝗虫也要去头、脚、翅后才能喂鸟,黄粉岬幼虫,又称面包虫或面粉虫;油葫芦,即蟋蟀的一种,幼蝉,是指刚从土中钻出,还没有蜕化成成虫的蝉,喂时应把外壳剥除,剪掉头、脚,切成碎块喂,蜘蛛,但不可多喂。其他还有如蝼蛄、尺蠖、松毛虫幼虫等。
为了加强营养,还可将百灵的主饲料进行调制,常用方法如下:
(1)鸡蛋炒小米:把1公斤小米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取出后晾凉。取鸡蛋4~8枚打碎去蛋清放入盆内,取16~20片酵母片和8~12片钙片研成细粉放进蛋黄中,充分搅拌均匀,最后倒入小米中拌匀,摊开晾干后搓散即成。
(2)蒸鸡蛋小米:用水将1公斤小米淘洗一下,沥去水分,放进4~8枚生鸡蛋黄,再放进16~20片酵母片、8~16片钙片研成的细粉,搅拌均匀后上锅蒸熟,起锅后趁热搓散晾干(先蒸熟晾凉,后放酵母片和钙片也可)。
(3)鸡蛋搓小米:在1公斤小米中直接放入4~8枚生鸡蛋黄,再放入酵母和钙片粉,搅匀、摊开、晾干、搓散即可上述三法在制作时如果加进100克(二两)炒熟去皮研细的花生米粉则更为理想。每次主饲料制作不可过多,尤其是夏天,以免生虫或者变质。为了满足百灵对矿物质的需求,在百灵的饲料中应当适量加一些经过严格消毒的蛋壳粉、墨鱼骨粉、蚌壳粉和一些矿物质元素添加剂,但添加量要适量,尤其是食盐,以免中毒。 另外,为了保证维生素的供给,也应喂一些新鲜水果、蔬菜。维生素都不耐热,调制饲料时应加以注意,以免破坏维生素的活性。但在喂胡萝卜时,最好擦成丝,上锅用油炒一下。适合喂百灵的饲料比较多,但在调制饲料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各种饲料都要保持新鲜,特别是动物性饲料,如蝗虫、油葫芦等死后容易发臭,在炎热夏天更容易腐烂,如果用这些变质的动物性饲料去喂百灵,轻者会引起腹泻,重者会使鸟死亡。
(2)调配好的主饲料,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要使它受潮发霉。
(3)青饲料食用前一定要用水洗干净,要在清水中浸泡5~10分钟,以消除农药,且吹干后才能使用。
(4)清除杂物,如带刺的草芥、果壳、铁屑等。
7.百灵的呜叫套口
百灵是驰名中外的鸣鸟,歌唱婉转清脆,效鸣逼真动人。它之所以能够鸣唱,靠的是特有装置——鸣管。鸣管和食道相并行,但直通肺部。当呜叫时,鸟使劲挤压肺部,排出气流而发声,其节奏的快慢、鸣声的强弱都是由肺和鸣管的巧妙配合而完成的。所以有丰富经验的人,在选购百灵时总是挑选胸部宽、脖子粗的。胸部宽则肺大,出气足;脖子粗则鸣管壮,发音洪亮,故有“脖子粗,胸部宽,叫出声音响震天”之说。 百灵的呜叫期有二:一是发情期,一是换羽后。
发情期也就是养鸟人说的“大性”期。在这期间,雄鸟为了招来情侣,就拼命歌唱,如果遇到异性,就边唱边舞。这个时期的雄鸟白天能唱,晚上在灯光下也能歌舞一番,鸟的呜叫声大多高亢、洪亮,但叫口单调。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亮鸟不要和雌鸟靠得太近,否则会使雄鸟受到刺激而排精,影响健康。 换羽后的呜叫期又叫“小性”期。这时的呜叫,一般婉转、细腻,叫口成套,但也不是绝对的,这要看饲养者对鸟的调教技术和鸟的成熟程度。
一般的百灵从3、4月份叫起,一直叫到开始换羽,换羽后还能呜叫1个月。有的鸟可从换羽后一直叫到第二年“大性”期,但比较少见。总之,大部分鸟—年中只有半年的呜叫期,所以又称“半年闲”。一只训练有素的百灵,应该既能舞又能叫,舞姿要美,呜叫要成套。转:www.hchjhd.org所谓成套是指百灵在模仿各种鸟。兽、虫叫以及其他物体发出的声音时有一定的套数,即第1个效鸣口叫完后紧接着叫第2个效鸣口,第2个叫完了又叫第3个,依此类推,等最后一个效鸣口叫完,再从头叫第1个。
一只好百灵叫口有“十三套”,内容、次序因地而异。就北京来说,南、北城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都先从“麻雀闹林”开始,依次是“母鸡嘎蛋”、“猫叫”、“沙燕或雨燕鸣唱”、“狗吠迎宾”、“喜鹊(灰喜鹊或喜鹊)鸣枝”、“红吁欢唱”、“油葫芦报秋”、“鹰鸢威鸣”、“小车轴声”、“水梢铃响”、“苇鸷子唱曲”,最后以“伯劳(虎伯拉)劝耕”结尾。 有的地方在“十三套”中加入了蝈蝈和黄雀叫声,而免去了苇鸷子、伯劳的叫声。但能反复呜叫“十三套”的鸟只是少数,而大部分鸟只能叫“散口”,对这种叫法,也有人管它叫“保定口”。 能叫“十三套”的百灵,应当讲究“净口”。所谓“净口”,是指百灵在反复呜叫“十三套”时不能加杂其他口。据说有的人将能呜叫“十三套”的百灵回到家里便放进一个大缸里,使它与外界声音隔绝,其目的是避免百灵再学别的声音,以保持净口。 学习了 拜读了! 多谢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 这标题够大的 正规套路拜读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