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YU 发表于 2009-8-7 19:57:03

闲谈反三音石蛉

在悉尼地区的三种常见奥蟋中,最神秘的莫过于反三音石蛉。

它的数量并不算少,虽然没有三音石蛉那样到处可见,但只要是存在的地区,夜里鸣声常常连成一片,热闹异常。

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奥蟋类石蛉系的鸣虫。包括尾须,雄虫体长达1.8厘米左右。通体浓栗色,体型较宽。雄虫复翅宽阔呈金箔色,翅面没有任何色斑。六足密布发达的绒毛。腹面呈银灰色,中间有一条黑色纵带。雄虫衰老后腹面鳞片脱落,呈暗灰色。

雌虫很大,达2.2厘米,通体棕色。肥满无翅。

反三音石蛉栖息在茂密的灌木丛里。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木本植物的茎部。据我观察,栖息位置较高,大部分都在距离地面两米或者更高的地方。它经常群集生活在大棵的木樨属植物,尤其是红背桂,丹桂,金桂等植物上。也经常出现在较高的山茶树上。

本种白天躲藏与树皮裂缝和枯叶卷里,夜间经常在植物的茎部游走爬动,边爬边鸣叫,时常鸣叫数声后又换一个地方。年轻的雄虫有时躲在桂花叶片重叠部鸣叫,只闻其音却难觅其踪。

反三音石蛉在悉尼每年发生一代,初秋四月份即可见虫。成虫寿命很长,在七八月的冬季回暖夜间,还能听到它们忧郁的鸣声。

反三音石蛉鸣声清脆而缓慢,为三声一轮, 英英--英 英英--英英英--英 有浓郁的金属感。回音感很强。每次鸣叫四五轮,然后换一处再叫。

人工饲养反三音石蛉要比三音石蛉简单,因为它没有三音石蛉那么娇小灵活,也不常跳跃,用有机筒子配合叶卷组合饲养时,总是老老实实呆在叶卷里,只有在吃食的时候才出来。因为有在叶卷内部鸣叫的习性,所以叶卷内空间应留大些,最好在1.5厘米到2厘米左右。但它们喜欢自己熟悉的植物品种,而如果用其他植物会被排斥不进入叶卷。通常使用红背桂和欧洲大桂花的叶子,如果能放一段桂花类植物的细茎则更好。它们会啃咬。

反三音石蛉不耐潮湿,喜欢干爽透气的环境,不能用香甜苹果和南瓜作为保湿果块,容易断须。最好用无任何甜味的大茄子切块。

食物方面应该避免过于营养,通常就是水湿润的面包和泡饭粒。两三天更换一次即可。

六百里加急 发表于 2009-8-7 19:58:04

沙发,进来学习!

原生态 发表于 2009-8-7 20:00:01

想办法引进,

青豆馆主 发表于 2009-8-7 20:02:40

把有虫卵的枝条夹带回来吧

姑苏虫迷 发表于 2009-8-7 20:28:57

这虫子翅膀倒是很宽啊

津门故里 发表于 2009-8-7 21:37:29

进来看看。。

淡定虫容 发表于 2009-8-7 22:26:02

可惜国内没有反三音石蛉!

痴匏轩 发表于 2009-8-8 08:31:39

又是只能望望了~楼主孤芳自赏吧~

沥青 发表于 2009-8-8 10:26:41

想听听声音,恳请楼主兄台录给大家欣赏欣赏。
引进么,那就算了~~~

乐事 发表于 2009-8-8 10:31:17

很喜欢石蛉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闲谈反三音石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