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b123 发表于 2012-7-21 07:19:56

抓到的母蝈蝈,得到的卵是否可以撒放原地,这样可以明年还有。不知行否。分享你的快乐。

清明雨上 发表于 2012-7-21 07:48:46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错,大多数虫友野采都是为了玩,抓几只就好,避开繁殖季节,年复一年都有虫采,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说会很累吧,但还是真心羡慕野采蝈蝈的地方…哎

宸宸宸 发表于 2012-7-21 09:56:59

回 10楼(jmb123) 的帖子

留母蝈蝈就是为扎子啊,每年冬天还要靠这些孵冬蝈蝈呢,不过有时间的话,我会在立秋以后把母蝈蝈放回去,反正立秋以后的字当年也付不出来

宸宸宸 发表于 2012-7-21 10:01:00

引用第3楼天津racer于2012-07-21 00:03发表的:
我野采,从不抓母,而且徒手,不用任何工具,工具抓的,没有成就感。
另外,今年蝈蝈比去年早。

是不是天津早些,反正我今年抓起来看比往年晚。再说地域不同会有差异,北京6月末到7月初有一周阴天下雨,气温低,没有太阳,会影响蝈蝈生长羽化的。

大圣齐天 发表于 2012-7-21 10:29:31

挺辛苦啊

qingniaot 发表于 2012-7-21 11:21:04

不错了,挺成功啊

淹死的鱼 发表于 2012-7-21 12:49:52

欣赏了,

飞镖一族 发表于 2012-7-21 13:06:23

唉,去了趟雁翅没听见蝈蝈叫,去哪里捉蝈蝈已是六年前的事了。看来蝈蝈绝迹不太远了,真是遗憾!!!

下苍一 发表于 2012-7-21 13:22:17

支持下,倡议下虫友,比较困难的野采或不经常去的最多5只,容易去或经常去的捉上个2只就够了。太多了也闹,玩的就不是乐子了。环境是大家的,等没有蝈蝈的时候,那份怅惘是谁也没法补偿的。 31^cz*V
也说下我的感受,我的家乡是平原,记得十来岁左右,在收麦子时节,一个玩伴带我去了次村边约4里外的一个荒的高地,去捉蝈蝈,那是第一次看到蝈蝈,大的3脱左右的,那时的那份兴奋劲真是无以言表,转了半天也就捉到几个,之后每个暑假都和玩伴去那里捉蝈蝈,快乐的童年呀。那时,一方面自己也没有保护的意识,总是捉的性起,七八个,十来个都是正常的,还有后来,那块高地也被开发了,自己也上高中离开了。不用多想,蝈蝈在我的家乡很快就绝迹了,那份感觉也只有留在记忆里。 qpoV]#iW
工作了,在北京,而立之年,在老婆单位的昌平后山上,听到了蝈蝈叫,真是久违的感觉呀,从七月初到十月初,没事的时候就到山上溜达一圈,像是老朋友见面,偶尔捉上一两只,放在家里又太闹了,过段时间放回,有时也捉两只带给老家的母亲。也就这样了,喜欢仅此而已,喜欢也应该爱惜,喜欢也应该保护。 r#PMy$7L
送给以去野采的,特别是成队野采的,要可持续发展。看看南方的朋友有多么羡慕我们,也意味着我们要多么地珍惜现有的。 q:>^ "P{

无弦琴 发表于 2012-7-21 13:59:09

野采图少了点,蝈蝈没采过,码字辛苦,不错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昌平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