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n 发表于 2012-7-21 22:17:39

回 8楼(攻玉生) 的帖子

上个月在苏州发现过 可惜没抓

泉南刺桐 发表于 2012-7-21 22:24:32

cricket0828 发表于 2012-7-22 12:40:12

夏虫和秋虫没有机会交配,但夏虫是秋虫的后代(8、9月份产的卵立马孵化,成为过冬若虫),秋虫也可能是夏虫的后代。这个是一年二代,世代同堂,不能算是生殖隔离吧?

yang1 发表于 2012-7-24 09:51:18

不知道是不是斗蟋,哈尔滨的,体长5毫米多一点吧,好几年前采的,支持下小何

雅鸣 发表于 2012-7-24 20:16:15

伏虫(也称草蛐蛐)一般出土于六七月左右,个小、鸣声细尖有时间隙性,寿命短。感觉伏虫也有它的环境性常与野外山脚草丛中,田野大棚旁等。。

chongfan 发表于 2012-7-24 20:47:22

我去年采过。个体还是5月的比较大。体色淡。球虫小些。体色偏深。

千年小何 发表于 2012-7-24 21:16:57

引用第12楼cricket0828于2012-07-22 12:40发表的:
夏虫和秋虫没有机会交配,但夏虫是秋虫的后代(8、9月份产的卵立马孵化,成为过冬若虫),秋虫也可能是夏虫的后代。这个是一年二代,世代同堂,不能算是生殖隔离吧?


请问你怎么可以确定这件事情的发生呢?

也许的确有些秋虫早孵化,但可能在冬天全军覆没了。

cricket0828 发表于 2012-7-25 19:54:29

引用第16楼千年小何于2012-07-24 21:16发表的:


请问你怎么可以确定这件事情的发生呢?

也许的确有些秋虫早孵化,但可能在冬天全军覆没了。


姬蟋和小黄蛉不也是这种模式吗?
难道他们也分两个季节种?
难道夏虫的卵在大热天会滞育,为的就是躲避另一个势力强大的种群?
大自然存在这两个物种的意义何在?
伟大的造物主啊,你又为何要设计如此这般神奇的世界?

清和月 发表于 2012-8-9 10:15:58

曾看过小何友这帖子,一直记着这事,好在前几天在北京抓到了迷卡(我个人觉得是,如不是请见谅),特发图来,请小何友看一看

xascii 发表于 2012-8-9 11:44:28

野外不是没有机会交配,只是交配后的卵能出虫的概率极低,毕竟是不同的基因,就算出虫了能否活到成虫都是个问题,就算活到成虫了是否有生育能力也是个问题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想看下各地夏天成蟲的迷卡鬥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