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三音石蛉
三音石蛉,应该算是悉尼地区最常见的奥蟋种类了,无论是路旁的茂密的常青藤,还是公园里的绿化带,私家庭院种植的美人蕉和窄叶君子兰丛里,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奥蟋类石蛉系的品种,体长大约1。1厘米。和国内的凯纳奥蟋大小相仿。
雄虫背板大体颜色呈棕红色,复翅较为宽阔,有明显的金黄色光泽。在复翅的下缘有一圈细细的黑纹。和其他奥蟋一样,腹节部分裸露。羽化后的年轻的雄虫腹面密布银灰色的鳞片。随着虫龄的增长逐渐脱离,老虫腹面呈浓厚的铁锈色。
雌虫通体灰色,无翅而肥满。通常体型比雄虫略大些。
三音石蛉喜好栖息于茂密的藤本植物和灌木丛里,寄主植物种类众多。最常生活在鹤望兰,美人蕉,常青藤,米兰等植物上。
当密度小的时候,通常只吃枯朽的叶子,而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吃鲜叶。无论成虫若虫都聚居生活,没有相互干扰。也和反三音,红奥等其他几种常见的石蛉种类混居,都能和平共处。喜欢把叶子咬成筛子状。
这个品种对臭椿的叶子有明显的喜好和趋向性。如果在院子里悬挂臭椿的枝叶,可以饲养大量的若虫。它们会群集其中生活。
三音石蛉一年发生两代。但界限不明显。第一代发生于三月初。第二代多出现在深秋,即六月下旬。在悉尼的冬季,由于气候较温暖,大龄的若虫和老龄的成虫都能顺利越冬。
三音石蛉的卵产在活体植物的细茎中。通常不会生活在太高大的木本植物上。
三音石蛉的鸣声很有特色和节奏感。为悦耳的金属音 为三个音节庆--庆庆庆--庆庆庆--庆庆。通常鸣叫七八轮后停半分钟,然后再开始循环。而最有趣的是在鸣叫时不是每次的音量都一样。起音很响亮,到后面的音量逐级递减,最后一轮若有若无,缥缈虚幻。有一种淡淡的静谧而忧伤。极富韵味,百听不厌。尤其在冬夜,鸣速更慢,更能体会到那种徐徐弥散开的凄凉和酸楚。令人欲罢不能。这也是凯纳奥蟋,褐奥蟋和双斑奥蟋不能比拟之处。或许只有另外一种忧郁情歌手----------反三音石蛉的鸣声可以和它一较高下。
三音石蛉喜欢干爽通风的环境,饲养时需注意。为了保证其寿命达百日以上,最好使用筒子加叶卷组合饲养。虫可以藏匿在叶卷中,这样受惊扰较少,虫衰老的也慢。通常选取鹤望兰或者常青藤的叶片,鹤望兰的叶子剪下后要保留中间的轴柄,这样水分丧失的慢。常青藤的叶子耐久度很好,通常一个星期才需要换一次叶卷。
毕竟是小型蛉虫,需要一定的湿度,可以切南瓜或者茄子块放置于筒子底侧,这样干湿度正好。食物不宜太营养,通常饭粒和用水湿润的白面包置于果块上即可。如果是人工饲养的若虫,也喜欢吃毛豆和臭椿叶子。
人工培育也非常简单,只需在自家后院种些三音石蛉喜欢栖息的植物,然后引种就可以了。如果邻居家的院子里有,也会出现在你的院子里。
这是一种魅力十足的石蛉品种。无论是外观和鸣声都具有较高度玩赏价值,值得推广传播。 这 虫子不错,鸣叫风格类似蔡琴的歌声! 引进这个没有生态灾难的危险。 刚take了新房,一到晚上后院的水泥地都是大大小小灶蟋,逛一圈都能不小心踩死两三只。
可惜在南澳没听见过三音奥的叫声,只有普通石铃的‘叮叮’声比较多。可惜它们都藏的太好,没有机会捉来看看是不是和国内石铃一样 喜欢石蛉,叫声不错的. 呵呵,仍然是看得见玩不到啊~ 唉……澳洲货,估计本论坛也只有ZHOUYU老哥你一人玩过…… 不错!长知识了! 请教LZ一个问题,三音群聚生活,是不是也弄得前秃后残呢? 灶蟋也群居,品相都很好。这虫应当想办法引进,如果繁殖成功可以各石志明的大黄有一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