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邀请沈阳老张和光辉岁月
黄花梨树产地:中国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多生长在吊罗山海拔100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黄花梨实为呈黄褐色的“花梨”或“花榈”。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以心材呈黄褐色者为好。明,清时考究的木器家具都选“黄花梨”制造,其纹理或隐或现,色泽不静不喧,被视作上乘佳品,备受明清匠人宠爱,特别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而不群,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黄花梨主要产于我国的海南省,其木材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是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适合作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黄花梨木与其他木材的特点比较相近且容易混淆,最主要的是易与花梨纹紫檀混淆。这种花梨纹紫檀木主要产地是两广和海南岛,有的书称之为海南紫檀,也有称为越南檀,因越南及周边国家也生长有这种树。 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可能比红木(酸枝木)还要轻工一些,放入水中呈半沉状态,也就是不全沉入水中也不全浮于水面。黄花梨木的纹理很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最特别的是,木纹中常见的有很多木疖,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呈现出狐狸头、老人头及老人头毛发等纹理,美丽可人,即为人们常说的“鬼脸儿”。明代及清代早期制作高档的家具大多是用黄花梨木所制,由于前朝过量采伐而使得清代中期以前黄花梨木材急剧减少及至濒临灭绝,所以后来采用红木代替。从已出版的明清家具资料看,黄花梨木有大材,宽半米、长两米的独板平头案都可以见到。 黄花梨木家具制作产地以苏州为代表,做工规范,精工细做,是典型的苏式家具。另外南方两广及海南岛等地明清时期也生产黄花梨木家具,称之为广作或广式家具,其做工略粗,不及苏式家具精细。
花梨纹紫檀木:
质坚重,比红木的比重还要大,放入水中即沉水底,棕眼较小,呈蟹爪状和牛毛纹状,经打磨后木的表面细嫩得如小儿肌肤。材质比黄花梨优,木的色泽比黄花梨木更深,呈橙红至深琥珀色,也有的花梨紫檀家具的表现由于年代久远而失蜡呈灰褐色。木纹中亦有鬼脸纹,但这些鬼脸纹与黄花梨木纹中的鬼脸纹微有差别,花梨纹紫檀木的鬼脸纹绝大多数呈圆形,有的有眼有嘴,但少见有老人头和老人头毛发的纹理。另外,花梨纹紫檀木锯断面有浓浓的蔷薇花梨味亦是很独特的。 再有,因花梨纹紫檀木生长在大陆,雨水不够充足,木心空洞较多,正所谓十檀九空(心),也是因为木心空洞我,所以花梨纹紫檀木很少见有大材。另外有一个很容易识别的特点就是花梨纹紫檀木油质较重,用手指轻轻一刮即起油痕,黄花梨木的木质虽然温润光亮,但没有这么重的油质感。以上几点是花梨纹紫檀木与黄花梨的区别。另外还有一种是草花梨木,产地亦在南方,其木质粗疏,棕眼大,像铁梨木(南方人称为铁梨紫荆木或东荆木)的纹理一样粗糙。木色浅黄至黄,干涩无光泽,亦鬼脸纹,材质比黄花梨木相差甚远,碰到这种木材的家具不用细细研究也容易区分。
依据以上的文章来看我的这个刨子应是花梨纹紫檀的,但是气味好像不是蔷薇,而是淡淡的一股香味,因为没有问过真正的海南黄花梨,因此还不能断定。但是花纹又和光辉岁月的比较接近。
再有我没有经过沈阳老张和光辉岁月的同意就将文章和照片转发请见谅。
还请大家多多赐教。
海南黄花梨真的是半浮在水里的吗?花梨纹檀木是可以沉在水底的吗?
海黄和花梨纹檀木哪个材质好呢? 海黄有沉水不沉水的,,有油梨和糠梨,,油梨油性重一些..沉水的多..花梨纹檀木不太了解..按价值来说肯定海黄..你这个刨子什么料不太好说..但如果凭这图片要按海黄的价拿我肯定不会要.. 白酸枝吧?? 各位老师谢谢指点,其实我是很喜欢木头,因为上网经常看到各位的宝贝,但是又对木头了解不多。近日经常也买些东西然后自己研究一下。
我这个刨子当时买来是涂有油漆,但是局部可以看到一些花纹的,因此大胆买下。回家后用砂纸打磨,开始用较粗的那种3#砂布(有点像砂轮粗细的那种)打磨,刨子表面的油漆很快打磨掉了,但是打磨到木材本身时发现异常坚硬,磨上去基本不掉木屑。后来又改用200#、400#砂纸打磨,稍微磨后木材表面就很光滑了,此木头硬度较大。
再有气味我也特别留意了一下,气味是一种淡淡的香味,尤其是刚刚打磨过,气味较浓,这几天又有些减退了。以前也闻过紫檀、红酸枝、越黄的气味,但是和这几种不太一样。
再有就是木头的鬃眼了,观察了局部的情况,此木材的鬃眼相对红酸枝的细(白酸枝我还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紫檀木头的那种牛毛纹。
近期看了沈阳老张的文章,感觉和他提到的花梨纹紫檀的木材很接近,作了如上的推断和评论。 痴匏轩 老师
能够提供一些白酸枝木材的特征描述吗?
我再自己研究一下,非常感谢! 再有这几张也是此刨子的图片 再有这几张也是此刨子的图片 再有这几张也是此刨子的图片 再有这几张也是此刨子的图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