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14凌晨,第三只蝈蝈大蜕成虫了
2012.6.14凌晨,第三只蝈蝈大蜕成虫了2012年3月28日,网上邮购的已经萌动的蝈蝈卵到家了,按照有关提示,当晚进行了孵化。
2012.4.4早上,发现出来4只小蝈蝈;
2012.4.5早上,出来5只小蝈蝈;
2012.4.6早上,出来4只小蝈蝈。
4号出来的,当天就夭折1只;6号出来的有一只小蝈蝈没有完全从卵中出来,后来死了。
到4.10,因为已经连续几天不出小蝈蝈,清理了蝈蝈卵孵化盒,里面只有1颗蝈蝈卵没有孵化,其他只是卵壳。那粒没有孵化的蝈蝈卵后来还是和吉尔卵重新开始孵化,但到今天不见动静。
4.7开始一直到4.18,断断续续死了8只小蝈蝈:有气温因素,也有自己生病住院多天的照顾不全。
气温问题,资深虫友北京小战曾发帖指出:“现在有好多后起之秀自己能够繁殖出虫,此现象可喜可贺,在这里主要给刚进入繁殖领域的朋友们提个醒,告诉大家一个注意事项(也可能有的朋友早就知道):大壳后的成虫一定要在它脱壳的环境度过两至三天,不可过早地受凉,这样很伤虫的(此环节是我多年的经验说给大家,希望大家注意少走弯路),祝大家在份虫路上有所作为!祝大家玩得愉快!战老弟的帖子说出了我自己遇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回复说:我一共出了小蝈蝈13个,到如今存了3只——小蝈蝈出来后直接养在饲养容器中,没有注意保温,再加上身体不舒,住院一周,陆续看着小生灵离去,欲哭无泪!
现再想想:小黄、红胸肉鸡的大蜕成虫,换容器时注意了新容器和饲养容器的常温一致;紫竹卵出的幼虫,饲养容器亦是基本和孵化温度一致的。就是蝈蝈卵的孵化,小蝈蝈出生后,直接放在和孵化温度不一致的饲养容器中,没有注意保温,才有如今的后果。
谢谢提醒,造福虫友!”
好的是自己注意了保温问题,除在饲料上约有1周左右没有喂传统蝈蝈主食外,其他倍感小心。
6.7上午,出来第一只蝈蝈成虫;
6.11下午,出来第二只蝈蝈成虫。这只蝈蝈是我最看好的,个体要大一些,不挑食,活络。可能是太活络了些,在大蜕前1周,还从一米多高的台上蹦到了瓷砖地上。在6.8左右,将它换进了出来第一只蝈蝈的饲养盒里,可能是这两个原因,它大蜕成虫后,前四肢有三只的关节有问题,深感遗憾!而且它还有一个怪问题,6.11下午看好了大蜕成虫,就是不吃自己蜕下的皮,一直到13号早上才发现蜕下的皮不见了,应该是吃了。
昨晚,到家附近的仙蠡墩去看看有没有青竹,结果是没有听到青竹叫声,只看见有青竹幼虫。回家给家中鸣虫喂食,已近十点,看过这只蝈蝈,还没有大蜕。今天早上5时许,看见已经大蜕成虫。
6.7出的蝈蝈,在6.9听见了它的叫声,不连贯;
6.11出的蝈蝈,在13号听见了它的不连贯的叫声,唯一有点安慰的是,叫声似乎有点和以前饲养的蝈蝈的叫声有点两样,有点像蛤蟆的叫声——叫连贯后会不会还好一些吗?如果这样,应该弥补大蜕脱残的遗憾了。
第三只,今天大蜕成虫了。
2012年,平生第一次从蝈蝈卵开始孵化到小蝈蝈饲养,到最后大蜕成虫,应该算是一个有缺陷的完美结局吧。
另外说几句:今天上午,将几天前拍的简易捕虫、过虫容器的图片,码了文字,以《做一个简易的捕捉小型鸣虫、过虫容器》为题,发了一贴。帖子发出后,得到了虫友们的关注。作为一个花甲老头,发帖以娱乐为主,兼谈自己的体会,和虫友们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一直想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新人们提供玩虫的点滴体会,祈盼继续分享高手们的玩虫、养虫宝贵经验。
沙发欣赏 真不错 先占个位置。再欣赏 不错啊,终于大蜕了 照片和文字说明都精彩,谢谢分享。 恭喜楼主、贺喜楼主 有的完了 欣赏孵化清晰图片 学习了,很不错
有得有失,经验总是一点点的积累,详细的记录过程及真实的饲养体会是最可贵的经验交流,大家都喜欢看这样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