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城 发表于 2012-6-4 13:09:40

锦鲤饲养(综合版)7

小瓜虫病(白点病)
症状:初期症状是锦鲤胸鳍和身上出现小白点,且迅速向全身蔓延。后期身体表面尤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群集于角落或礁石处不断磨蹭,试图摆脱寄生虫。如果寄生虫在锦鲤鳃内,则致使其无法吸收氧气,即使是大型鱼有时也会死亡。
  病源及感染原因: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绒毛虫,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当水温降到10℃以下或升到28℃时,虫体发育停止。
  治疗:
发病初期将水温提高2~4℃,突然升温使小瓜虫死亡,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
  如果水温初期在27℃以上,锦鲤仍患上了白点病,除采用升温的办法外,还可以用浓度为0.0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或2ppm的亚甲基蓝溶液对鱼体进行药浴,连续数天,直至病情好转。
锚头蚤病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肌肉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当锦鲤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将使口腔有能关闭,因无法摄食而死。
  病源:锚头蚤。锚头蚤个体较大,用肉眼可看到,易寄生在锦鲤腹部或鳍的根部,锚头蚤寄生部位的鱼鳞,会坚立起来或发红,所以很容易判别。水温低时,锚头蚤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大约15℃时,就开始孳生。因此,春季和秋季是锚头蚤的繁殖期。
  治疗方法:可用镊子直接将虫体拔出,寄生部位用红药水涂抹伤口,然后放入另一干净的鱼盆内,用0.2ppm的敌百虫溶液或3%的食盐浸泡30分钟左右。
鱼虱病
  症状:感染鱼虱的锦鲤焦躁不安,奋力挣扎,急游或擦底,想摆脱虫体,身体会分泌大量粘液,食欲减退,被咬伤的部位和鱼自身的擦伤会引起感染和水霉。
  病源:鱼虱。鱼虱个体较大,可达4~5毫米,肉眼即可看到,喜寄生于大型鱼身上,是锦鲤最容易得的一种寄生虫病。
  治疗:
将锦鲤身上的寄生虫用镊子逐一拔除后,放入另一干净的鱼盆内,用0.2ppm的敌百虫溶液浸泡30分钟左右。
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做出擦底和缩起鱼鳍的动作。锦鲤鳃部被病原体侵袭后喜欢在水表面或池边游动,身体瘦弱,体色较深。
  病源及感染原因:车轮虫引起。主要破坏鳃组织,影响鱼呼吸,使鱼致死。有时也会利用它的环形齿钩,从由其他原因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增厚处,深深钻到鱼皮的粘膜层裹。
 治疗:
将锦鲤放入另一容器内,用2%食盐溶液浸洗10分钟,每天一次。
将锦鲤放入另一容器内,用0.2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病鱼1小时左右,第一每天一次。
痘疮病
(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温较底时出现(15度左右)
(2)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部分的皮肤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块 石腊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会自动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感染痘疮的病鱼逐渐消瘦,游动迟缓,食欲 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3)治疗:#0。1~0。3MG/KG氯霉素药液长期药浴。
用氯霉素注射鱼体,用量为每尾25MG。
(4)预防:#池中加注新水,随时抽取池底脱落物,改良水质。
强化秋季培育工作,加强营养,使锦鲤在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抵抗低温和抗病的能力。
用呋喃西林1~2MG/KG全池遍洒,预防痘疮的发生。
肤霉病
真菌性疾病 肤霉病
(水霉病、白毛病):鱼体上长了一层“白毛”,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病菌侵入到体内时,鱼就会逐渐衰弱死亡。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形成鳃霉病,常引起爆发性死亡。
(1)病因:肤霉病是一种丝状菌(水霉、绵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发生在鱼数从多的水池或混浊的死水中,如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病变处长大量棉絮状菌丝,故又称白毛病。
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 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从鱼卵到各龄鱼都 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治疗:
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
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
用1:15000尝试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
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3)预防:
拉网、捕捞、运输和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不使鱼体受伤。
用1:15000浓度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洗鱼卵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可预防鱼卵水霉病。
受伤亲鱼,在伤口涂抹龙胆紫或高锰酸钾,可防止水霉菌感染。
每公顷水塘用75KG菖蒲、7.5~15KG食盐和225~300KG人尿混合后,全池遍洒,每月1次。
皮肤发炎充血病
(1) 病因: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 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2)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红霉素2~2.5MG/KG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克鱼重注射12万~15万国际单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严重时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用氟哌酸(诺氟沙星)内服,每10KG鱼体重每天用药粉0.8~1.0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六天。
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用利凡诺0.8~1.5MG/KG浓度遍洒有特效。
使用上述处理方法的同时进行盐水浴,效果显著。
(4)预防:
合理密养,维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
定期遍洒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预防疾病发生。
赤皮病
赤皮病(出血性腐败病)
(1)病因:赤皮病由荧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引起,鱼体受伤,易患此病。春季和秋季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此病与水质有密切关系,溶氧量低、有机质含量高时易发生此病。
(2)症状:病鱼皮肤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口腔和肌肉正常。病鱼鳞片脱落(和皮肤发炎充血病的区别),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
(3)防治方法: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肠炎病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引起。肛门红肿,肠管充血发炎,严重时鳍基充血,腹部出现红斑,剖腹时有腹水流出,整条肠呈红色或紫色。
防治方法:
用漂白粉1MG/KG全池遍洒。
每公顷水深1M,用生石灰225~375KG全池遍洒。
每10KG鱼用磺胺脒1G,做成药饵投喂。
每10KG鱼用大蒜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每10KG鱼用干地锦草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麒麟城 发表于 2012-6-4 13:14:42

自己欣赏一下。

小桃花 发表于 2012-6-4 18:38:24

欣赏了。

和谐相依 发表于 2012-6-4 19:07:55

学习了

大连小小 发表于 2012-6-4 19:25:06

学习学习

果丹皮 发表于 2012-6-4 19:26:47

学习了

麒麟城 发表于 2012-6-5 01:38:05

回 5楼(果丹皮) 的帖子

感谢您欣赏。

半天骄人 发表于 2012-6-5 04:39:42

麒麟城 发表于 2012-6-5 08:45:57

回 7楼(半天骄人) 的帖子

笑的不错,很豪爽

kkk789 发表于 2012-6-5 10:07:29

好帖,学习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锦鲤饲养(综合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