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饲养(综合版)5
锦鲤猝死原因分析一、水的温差问题
这个问题在天冷时最突出,锦鲤鱼在水温2~35度都可生存,但对瞬间水温的变化适应性极差,超过3度就很容易猝死,天冷时(北方多数时候)缸温与自来水水温温差较大,这对锦鲤是一个大问题,不可不慎!应急时可用热水器热水加入冷水中并用温度计测温解决。
二、水质问题
一些城市水质较差,水厂用了大量的杀菌及清洁剂,鱼一下子不适应就会中毒,所以才有晒水、爆气,闯缸等技巧,其实最易让鱼中毒的是水中的氯,新水加适量的除氯水是快速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注意不要过量。
三、鱼粪中的氨化物积累使鱼体质下降并慢性中毒
事实上鱼粪中的氨化物积累不单使鱼体质下降并慢性中毒,还会滋生大量各种病菌,是鱼病的主因之一,解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慎选饲料:饲料的最大问题是生产时加入了变质的动物骨粉和尸体,不要选腐香浓的饲料。
2、加盐:新水按0.2%~0.3%加盐可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并为鱼本身正常代谢提供盐份
3、加药:氟蒎酸每百斤水两粒,一周一次,是广谱杀菌药,毒性低,我们腹泻多数都吃这个。
4、加硝化菌分解水中污染物,粪便及残留饲料,便病菌失去营养。
5、加强过滤。
四、注意缺氧
锦鲤缺氧会很快死亡,且看不出有什么病。缺氧的最大特点就是浮头,鱼一浮头就要赶快打气甚至换水。锦鲤缺氧还有个特点使人不好把握:一样多的水开始不打气也不浮头,打了一段时间气后突然不打气,鱼反而缺氧浮头了!这一点要注意。
五、把好选鱼关
经验是:即便鱼体表看不出有病,但只要是眼睛凹陷的千万别选,这种鱼最多只有几周的寿,龟也一样。
六、防止鱼跳
这的确是常见的非正常死亡原因之一,因不是猝死,觉得有必要做个补充:锦鲤是爱跳的鱼,力气特猛,缸顶(池边)最好有个保护,缸顶棱角多的话,最好放一片玻璃档住,要不然使你心中感到痛惜的事情是很容易发生的!有时问题还容易发生在由于种种原因将鱼隔离时疏忽了保护。
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①小瓜虫病(白点病)
症状:初期症状是锦鲤胸鳍和身上出现小白点,且迅速向全身蔓延。后期身体表面尤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 群集于角落或礁石处不断磨蹭,试图摆脱寄生虫。如果寄生虫在锦鲤鳃内,则致使其无法吸收氧气,即使是大型鱼有时也会死亡。
病源及感染原因: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绒毛虫,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当水温降到10℃以下或升到28℃时,虫体发育停止。
治疗:
发病初期将水温提高2~4℃,突然升温使小瓜虫死亡,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
如果水温初期在27℃以上,锦鲤仍患上了白点病,除采用升温的办法外,还可以用浓度为0.0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或2ppm的亚甲基蓝溶液对鱼体进行药浴,连续数天,直至病情好转。
②锚头蚤病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肌肉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当锦鲤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将使口腔有能关闭,因无法摄食而死。
病源:锚头蚤。锚头蚤个体较大,用肉眼可看到,易寄生在锦鲤腹部或鳍的根部,锚头蚤寄生部位的鱼鳞,会坚立起来或发红,所以很容易判别。水温低时,锚头蚤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大约15℃时,就开始孳生。因此,春季和秋季是锚头蚤的繁殖期。
治疗方法:可用镊子直接将虫体拔出,寄生部位用红药水涂抹伤口,然后放入另一干净的鱼盆内,用0.2ppm的敌百虫溶液或3%的食盐浸泡30分钟左右。
③鱼虱病:
症状:感染鱼虱的锦鲤焦躁不安,奋力挣扎,急游或擦底,想摆脱虫体,身体会分泌大量粘液,食欲减退,被咬伤的部位和鱼自身的擦伤会引起感染和水霉。
病源:鱼虱。鱼虱个体较大,可达4~5毫米,肉眼即可看到,喜寄生于大型鱼身上,是锦鲤最容易得的一种寄生虫病。
治疗:
将锦鲤身上的寄生虫用镊子逐一拔除后,放入另一干净的鱼盆内,用0.2ppm的敌百虫溶液浸泡30分钟左右。
④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做出擦底和缩起鱼鳍的动作。锦鲤鳃部被病原体侵袭后喜欢在水表面或池边游动,身体瘦弱,体色较深。
病源及感染原因:车轮虫引起。主要破坏鳃组织,影响鱼呼吸,使鱼致死。有时也会利用它的环形齿钩,从由其他原因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增厚处,深深钻到鱼皮的粘膜层裹。
治疗:
将锦鲤放入另一容器内,用2%食盐溶液浸洗10分钟,每天一次。
将锦鲤放入另一容器内,用0.2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病鱼1小时左右,第一每天一次
如何防止锦鲤粘孢子虫病
锦鲤美丽的外表下也有脆弱的一面,如果照顾不当会留下让病菌侵入的缝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里给大家说明一下日本锦鲤粘孢子虫病如何来防治。
1、病原
由原生动物孢子虫纲的粘孢子虫寄生在鱼的鳃部或体表上。
2、症状
粘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锦鲤的鳃部和体表。白色包囊堆积成瘤状,包囊寄生部位引起鳃组织形成局部充血呈紫红色或贫血呈淡红色或溃烂,有时整个鳃瓣上布满胞囊,使鳃盖闭合不全,体表鳞片底部也可看到白色包囊。病鱼极度瘦弱,呼吸困难,缺氧而致死
3、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1、2龄锦鲤,可引起大批死亡。
4、诊断
粘孢子虫一般寄生在体表和鳃上,肉眼可看到包囊。取出锦鲤鳃上或体表胞囊内含物放在载玻片上,加少量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大量充满视野的粘孢子虫的孢体,形态呈卵形或椭圆形、扁平,前端有2个极囊,等大或不等大,即可确诊。
5、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放养前池塘要排尽水,清理过多的淤泥,有条件的池塘进行冬季晒塘。在锦鲤放养前10~12d,每亩用6.5kg漂白粉和 100~150kg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这样可杀灭淤泥中的孢子,以减少此病发生。不能从发病的鱼场购买苗种,以减少发病机会,降低发病率。
2、治疗:用C型鱼用灭虫灵(鱼用溴氰菊醋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02×0.000001浓度,每d1次,连续3次。或用 (400~500)×0.0000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25min(水温在15℃左右),具体浸洗时间视鱼的活动状况而定,每d1次,连续3 次。 自己欣赏一下。嘿嘿 欣赏了。 学习了 学习学习了 谢谢各位。
嘿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