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珍集》之 【柒】 —— 颐养天和(谨以此笼,纪念果酱童年的乐园)
京西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颐和园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风景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果酱从小在颐和园昆明湖边、万寿山脚下长大。自从懂事起,就在这里玩耍。记忆中,常常是等到每日傍晚颐和园清苑之后,我们一家便从西北的如意门进来,大人坐在石舫中聊天,我和邻居家小朋友们便在山石中玩耍。我游泳、滑冰都是在昆明湖中学会的,自行车更是在空无一人的长廊中自学成才。因此,我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深深的感情。
为何说了半天颐和园?因为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套早年颜老的芦席回纹笼(单一“虎”字款识)的创意,便和颐和园有关。
老颜这套笼子形态稳重大方,其手工雕琢的芦席纹不厌其烦地在笼子的四处萦绕,酷似古典皇家建筑中的雕梁画栋;而细致的回纹工整简洁,点缀在其中,让人联想起颐和园中绵延在万寿山脚下的长廊,千回百转;老颜独具特色的煎竹材质,色泽古朴,就似皇家庭院中苍劲的古柏……
亮笼顶部特意配一把黄铜盘凤老钩,就似颐和园万寿山顶佛香阁的鎏金铜顶耀眼夺目。不知去过颐和园的朋友们注意到了吗?颐和园许多建筑顶部的螭吻与其他皇家园林不同。它采用了”凤在上龙在下“的形制。为何呢?因为颐和园就是晚清朝廷为慈禧老佛爷六十大寿而改建的,所以凤要在上哦,你懂的。盘龙钩见多了,盘凤的少见吧?特别是钩盘上雕“颐和”二字,再配上两旁龙凤呈祥图,是在是妙不可言啊!!这也是此套笼具配置的”题眼“所在。
既然摹古,杯子原来打算配乐善堂或汲古堂的,他们的杯子老气横秋,是我最喜欢的之一。但能够高板成套的太少了,等着以后慢慢寻觅。那先就配顾伟明仿古缸吧!这两套鸟杯缸型独特简约,高笼配”窑变釉里红“,内外方沿;而板笼配同款缸型的仿康熙”青花回纹龙“,天圆地方口。这样的搭配大家说还行吗?
扳指想了很久。象牙?不好!竹子?雷同!纠结。暂用黄峰的瘿木飞碟款吧,至少颜色与笼子搭配,飞碟形状与鸟缸相呼应。
既然古人云:“颐者,养也。”——《易·序卦》 ;“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 ;“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唐·韩愈《闵己赋》 ,那么我们养鸟、赏笼也很是应了”颐养天和“的古意。
谨以此笼,纪念果酱童年的乐园——颐和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