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病鸟的5件事
雀鸟包括鹦鹉若不幸患了病或受了伤,在治疗或养伤其间,各位需要留意下列5点事项:1. 暖度:
雀鸟体温比人类为高 ( 约105度 ),用高体温去抵抗疾病是雀鸟独特本能。这种本能抵抗能力是需消耗雀鸟能量及新陈代谢调节。因此,在处理治疗病鸟时,提高室温是必需的。当病鸟开始康复时,再将温度慢慢调回正常室温即可。
2. 湿度 ( Humidity ):
当雀鸟患上了呼吸道感染时,室内湿度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你可用喷雾器调节置于室内,湿度提供可助雀鸟呼吸气道保持润滑而畅顺。亦可置病鸟于浴室,暂作温室。没有患病的雀鸟,香港平日的温湿度是很适合鹦鹉及其他雀鸟的。无需买喷雾器。
3. 脱水( Dehydration ) :
病鸟是很容易脱水,牠天生的抗病本能可把体温提高,因此时更需水份。患病时,牠的消化系统受到冲击,紊乱,喝水会减少,尤其是受了污染的水。这时你应该多给牠提供含水份高的蔬果和一些BB电解质糖浆 ( Infant electrolyte )混和苹果汁或提子汁,亦可加 D5W ( 药用葡萄糖 )。
4. 饲料:
提高室内湿温度之余,饲料的改良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病鸟此时极需要营养丰富的进食,牠在与病魔势不两立啊!最好给牠提供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饲料 ( High carbohydrate food ),因易于消化、易于汲收。对患病幼鸟,你可购含麦片 ( cereal )、BB粮、果汁混合蜜糖,给牠喂饲或灌服。木瓜含很好的消化霉 ( Digestive enzyme ),可以多提 供。最好暂时不要给橙。营养对病鸟非常重要,一个病鸟若拒食48至72小时,牠很快即会向你 say good bye的,尤其是幼鸟。我们大家都视鸟如命,绝不能疏忽。
5. 安静的环境:
治疗病鸟时,应把笼内所有玩具和可供爬攀的设备拿走,让病鸟安心养病。把牠安置在一些不太光亮的?室,让牠多点进食和休息。必要时,要?行灌服药物或流质食物给拒食病鸟。雀鸟的感染病是多样化的,当你用肉眼察觉牠有病时,牠往往可能已病入膏肓了。在野外,所有雀鸟包括鹦鹉都天生有掩饰疾病的本能,否则随时随地会变成掠夺者的点心。人工繁殖及培养的雀鸟亦具此本能。所以,饲养雀鸟人士如果多方面留意关于鹦鹉疾病常识,对人鸟都有莫大裨益。当雀鸟不幸病了,而你又能亲手把牠救回来,你的乖乖是绝对有感觉的。从此,真的人鸟相依,互相倾訢,多幸福啊!购养鹦鹉亦应全非因牠会说话,其实尚有很多感人事例的。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 (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 ),日常提供所购养的雀鸟或鹦鹉足够的营养饲料、维他命附助品、生鲜蔬果和洁净清水,多给其水浴和阳光,疾病亦自然减到最低了。雀鸟的排泄物必需每天清理,最好每天2次,因排泄物很容易滋生细菌及霉菌。霉菌的芽胞会在空中浮动,雀鸟吸入了会感染病菌,引起各式各样的疾病。如再购养新鸟,最好避免购养未脱奶幼鸟,尤其是从那些?生环境差劲的鸟市。年幼鹦鹉尤其容易感染病菌,因所有6个月以下的雀鸟或鹦鹉尚未能建立免疫糸?。处于挤破头的鸟市或野鸟群集地方,病菌感染是较多的。在鸟市感染了各式各样的病菌,雀鸟本身又有本能掩饰疾病能力,购养后的半年内,病发是常见的。所以,如果买了新鸟,尤其是从?生环境差的地方购买,你最好把新鸟隔离6个月 ( 最少亦应2个月)。因大部份鹦鹉疾病都具传染力。如新鸟和旧鸟都未脱奶 ( 香港人都喜购养未脱奶幼鸟 ),新鸟是应该最后喂饲的。抚摸鸟儿时,新鸟亦应该是最后被抚摸,因避免传染病菌给旧鸟。雀鸟病菌一般可潜伏6至7个月的。请紧记!
我们要购养雀鸟或鹦鹉时,还是需要多看书本,多上网或请教有经验的朋友。这样,不愉快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你是在哪抄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