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仅存
去年年底逮到3只低龄花生大蟋若虫(关于低龄花生大蟋的捕捉方法以后有机会再报告),由于低温滞长,养了2个多月只长了一点点,不得不放养在生态缸里。已经有相当长时间没有看到花生大蟋的活动,以为死去,前几天回家看到有一身影一闪,心中窃喜,认定是花生大蟋,周日将生态缸翻个底朝天,只找到一粒“花生米”。虽然是小心翼翼,仍然使其触须受损。请看靓影.是只雌的,雄虫鸣叫声比一些蝉还响亮。 呵呵,雌虫是稍许遗憾~不过会有机会的 生态兄的贴,要顶!坐板凳了。 虽然已末龄,但不知何时能羽化 似乎刚蜕皮不久,还要等半个月以上。 想听听雄虫的叫声。 期待羽化照片!LZ辛苦了! 不一定能拍得到。穴居鸣虫对环境湿度要求很高,拍摄时机很难掌握,过早从洞中提出有可能羽化失败,成功羽化是第一位的,拍摄在其次。 楼主技术真高 好大的花生米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