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四
发表于 2009-5-23 23:31:22
就差这点
发表于 2009-5-24 04:04:55
个人认为真正老葫芦(百年)的歪脐 亏翻 花皮可以不算毛病 毕竞当初只是用它养虫而以 没那么多讲究吧了 但我帖子里说是近十年的葫芦 有人也把它归类为老而可遮百丑 致于葫芦配牙口本人没觉得不妥 好鞍配好马没错 但身穿洋服脚穿布鞋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再次谢谢所有跟帖朋友 不管懂与不懂 欢迎各抒已见 目的只有一个 少交学费 少被忽悠 玩得开心
就差这点
发表于 2009-5-24 04:19:24
最后, 只能对楼上的各位说抱歉. 奉劝你们就别谈葫芦了, 因为你们根本没见过好葫芦, 所以才会认为一副牙口牙盖很"贵". 真正的一把好"器", 可以换一根牙, 而不是一副口盖.
这是13楼凯丽小筑原话 我想跟你说 我家有52枚一份硬币 因为你根本没见过一千万现金 奉劝你以后就别谈人民币了 你能接受吗
鸣轩主人
发表于 2009-5-24 10:07:37
好葫芦未必非得配牙,这要看诸君对好葫芦的定义了。
有的朋友觉得皮质完美比例协调名家压花名家范制就是好葫芦,平时也不怎么装虫,装虫也是出来显摆一下,那牙口比较合适。
有的玩家觉得出音就是好葫芦,即使有些许瑕疵也不要紧,更有真正的玩家觉得不管多牛逼的葫芦都是玩虫子用的,那么,他们的好葫芦就不用牙口了,因为频繁地上怀肯定有温差,黑白虫葫芦还要涮葫芦,这对牙都是挑战。而且每天揣着保不齐就不失手摔一下。木头的就不会有这么多顾虑。而且从出音方面,牙和木头差距也不小。
另外,牙口盖容易造成葫芦头重脚轻,在怀里揣着翻跟头。
就差这点
发表于 2009-5-24 11:14:00
鸣轩主人每帖言出惊人 讲的实在 本人受益匪浅 学到不少 谢谢
奇拿
发表于 2009-5-24 11:47:14
引用第63楼鸣轩主人于2009-05-24 10:07发表的 :
好葫芦未必非得配牙,这要看诸君对好葫芦的定义了。
有的朋友觉得皮质完美比例协调名家压花名家范制就是好葫芦,平时也不怎么装虫,装虫也是出来显摆一下,那牙口比较合适。
有的玩家觉得出音就是好葫芦,即使有些许瑕疵也不要紧,更有真正的玩家觉得不管多牛逼的葫芦都是玩虫子用的,那么,他们的好葫芦就不用牙口了,因为频繁地上怀肯定有温差,黑白虫葫芦还要涮葫芦,这对牙都是挑战。而且每天揣着保不齐就不失手摔一下。木头的就不会有这么多顾虑。而且从出音方面,牙和木头差距也不小。
另外,牙口盖容易造成葫芦头重脚轻,在怀里揣着翻跟头。
谢谢,学习了
痴匏轩
发表于 2009-5-24 13:43:54
呵呵,这帖子很是热闹。正好论坛维护了,我有时间“白话”一些浅浅的个人的观点:
1、老葫芦并不是一老遮百丑,百年的葫芦能保存到现在十分的不容易,它代表那个历史阶段范制葫芦器的种植特点,也从侧面反应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这葫芦在传承期间很多玩家都给予了这把葫芦的关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2、九四年之前的葫芦,也就是尽十几年的葫芦,很多的都是“歪脐”、“蹲脐”、“无里子”等等的“毛病”。为什么都在这几个缺点上加上引号呢?首先说说94年对范制葫芦是一个“分水岭”,这期间应用了“引脐”和“石膏模”的技术,而在这以前都是没有“引脐”技术种植的葫芦,没有“引脐”葫芦在模子内生长脐部是不受“控制”的,所以大多数的葫芦都是歪脐且具有较大花脐。“蹲脐”的问题,那时候很少追求带尖的器型的“尖度”,那时的种植者为了提高葫芦生长撞严模子的几率,设计的模子尖部都不是很尖的(相比今日的葫芦而言),所以出品的带尖器型的葫芦多数不尖。“无里子”94年前的时候基本使用最多的模子是瓦模,使用瓦模范制葫芦下架后的去除外范模和现在的去除石膏外范模是截然不同的,而且采摘下架的时间生长的成熟度也都不同,相应的下架去除外范模后打皮等工序做法与现在不同,无里子是因为热沙除水份的原因。之所以那时代的葫芦在今日评定葫芦好坏的标准下多数都有“毛病”,究其根本原因是现在葫芦种植技术提高了。那时的葫芦代表了相应的种植技术和当时玩家玩对葫芦的理解与认知。
3、装配问题:葫芦上口框要与葫芦的器型大小等相配合,配什么样材质的都可以但要装配得当。不可否认一套合适的牙口会给葫芦增色不少,但同样配合良好的木头口框的价值也不会比牙口低。牙口的笑是牙的特性牙笑后特殊的纹理也会给葫芦一种特殊的美,但牙口稍重、易损和不易打理的特性不好纠正。不论什么材质的口都要车旋得当,尤其是黑白虫葫芦除了葫芦的器型、底砸的形式等,口框对出音好坏影响也很大,有的黑白虫葫芦不盖上瓮座虫子在里面叫的声音发“劈”而盖上了车掏内弧度好的瓮座后声音就会变得“圆润”动听。
4、帖子中一些问题的历史出现的先后顺序:
(1)人工繁育鸣虫的“起源”:很多书籍都摘取了明代刘侗(刘侗(约1593~约1636) 明代散文家。字同人,号格庵。)的《帝京景物略》中有下列记载“促织感秋而生,其音商,其性胜,秋尽则尽。今都人能种之,留其鸣深冬。其法:土于盆养之,虫生子于土中。入冬,以其土置暖炕,如洒水,绵覆之。伏五六日,土蠕蠕动;又伏七八日,子出,白如蛆然……”,不去推敲古人记载的繁育方法是否完全正确,但这记载却反映了从明代时人工繁育鸣虫的做法就已经开始了。而到清朝由于皇帝王公贵族对鸣虫的喜好尤甚使得人工繁育鸣虫的种类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砬子、牛角虫具等虫具使用的原因和时机:现在北方市场砬子、牛角虫具等虫具市场销售规模不大,究其根本原因是葫芦的产量扩大了和多元化的虫具可供选择。而反观砬子、牛角虫具贩售、使用比较集中的时候是在八、九是年代,当时能蓄养鸣虫的葫芦价格较高且产量较少,所以市场需要一种能代替葫芦蓄养鸣虫的虫具,因此砬子、牛角等虫具得到了重视和使用。但那时也并不是都用砬子等蓄养鸣虫的,当时葫芦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使用范围的。类似的产品包括:泥制的叫罐、筒子等。
呵呵,瞎掰几句朋友多指正。
津门故里
发表于 2009-5-24 14:14:43
引用第66楼痴匏轩于2009-05-24 13:43发表的 :
呵呵,这帖子很是热闹。正好论坛维护了,我有时间“白话”一些浅浅的个人的观点:
1、老葫芦并不是一老遮百丑,百年的葫芦能保存到现在十分的不容易,它代表那个历史阶段范制葫芦器的种植特点,也从侧面反应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这葫芦在传承期间很多玩家都给予了这把葫芦的关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2、九四年之前的葫芦,也就是尽十几年的葫芦,很多的都是“歪脐”、“蹲脐”、“无里子”等等的“毛病”。为什么都在这几个缺点上加上引号呢?首先说说94年对范制葫芦是一个“分水岭”,这期间应用了“引脐”和“石膏模”的技术,而在这以前都是没有“引脐”技术种植的葫芦,没有“引脐”葫芦在模子内生长脐部是不受“控制”的,所以大多数的葫芦都是歪脐且具有较大花脐。“蹲脐”的问题,那时候很少追求带尖的器型的“尖度”,那时的种植者为了提高葫芦生长撞严模子的几率,设计的模子尖部都不是很尖的(相比今日的葫芦而言),所以出品的带尖器型的葫芦多数不尖。“无里子”94年前的时候基本使用最多的模子是瓦模,使用瓦模范制葫芦下架后的去除外范模和现在的去除石膏外范模是截然不同的,而且采摘下架的时间生长的成熟度也都不同,相应的下架去除外范模后打皮等工序做法与现在不同,无里子是因为热沙除水份的原因。之所以那时代的葫芦在今日评定葫芦好坏的标准下多数都有“毛病”,究其根本原因是现在葫芦种植技术提高了。那时的葫芦代表了相应的种植技术和当时玩家玩对葫芦的理解与认知。
.......
说的更详细更好了。不愧是天津的玩儿家。在木口盖的观点上和痴版差不多。牙口问题太多。尤其时间长了以后更加明显。
津门故里
发表于 2009-5-24 14:15:42
引用第63楼鸣轩主人于2009-05-24 10:07发表的 :
好葫芦未必非得配牙,这要看诸君对好葫芦的定义了。
有的朋友觉得皮质完美比例协调名家压花名家范制就是好葫芦,平时也不怎么装虫,装虫也是出来显摆一下,那牙口比较合适。
有的玩家觉得出音就是好葫芦,即使有些许瑕疵也不要紧,更有真正的玩家觉得不管多牛逼的葫芦都是玩虫子用的,那么,他们的好葫芦就不用牙口了,因为频繁地上怀肯定有温差,黑白虫葫芦还要涮葫芦,这对牙都是挑战。而且每天揣着保不齐就不失手摔一下。木头的就不会有这么多顾虑。而且从出音方面,牙和木头差距也不小。
另外,牙口盖容易造成葫芦头重脚轻,在怀里揣着翻跟头。
说的不错。
津门故里
发表于 2009-5-24 14:21:48
总之一句话各人有各人的玩儿法和观点,同一个城市的玩家看法还不一样呢,就别说南北差异了。愿意怎么玩儿怎么玩儿吧,自己高兴就好。有人愿意好葫芦镶牙收藏起来欣赏,有人即使搞来好葫芦也是用来养蝈蝈用,各有各的不同。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