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建 发表于 2012-3-26 17:06:45

齐鲁文化————方吕笼!(①)

缠绵三十年,一笼见痴绝
——对话鸟笼雕刻艺人王洪吉记者 范国强
  走进王洪吉的家,各种各样的鸟笼夺人眼球,这些就是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方吕鸟笼,到王洪吉这里已传世四代。这个和王洪吉“纠缠”了近30年的方吕鸟笼,同时也见证了王洪吉的“痴”和“绝”。
  痴
  为学艺钻炕沿,为传承辞工作
  记者:王先生,您的手艺如此精湛,一定有很多年功底了吧?
  王洪吉:其实我做鸟笼的时间并不长,但从小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我开始做鸟笼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已有30年了。
  记者:您小时候就喜欢鸟笼雕刻吗?
  王洪吉:非常喜欢,小时候为了学会用钻,就偷偷地拿钻头钻家里的炕沿,结果被爷爷骂了,因为钻头在当时很贵。 
  记者:您的刻刀上都缠着胶带,这些都是您亲手做的吗?
  王洪吉:全都是我自己做的,从外面买的刻刀不是太宽就是太厚,根本刻不出我想要的纹理。我用的刻刀、锉刀全是自己做的,这样才能刻出更好的作品。
  记者:您刻的鸟笼,哪一个最满意?
  王洪吉:对我来说,没有最满意的时候,只要顾客满意,那我就很满意了。
  记者:您开始做鸟笼雕刻时一定遇到很多困难吧?
  王洪吉:鸟笼雕刻在文革中属“四旧”,到改革开放时鸟笼雕刻的图案就很少了。我就把保存下来的少部分花草图案刻了出来,再根据记忆把失传的一些图案刻出来,这可不是个小工程。
  记者:您一定很珍惜您的作品啦。
  王洪吉: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刀都是用心刻出来的。当年我为了更专心地做好鸟笼雕刻,就把在村里当文书的工作辞了。
  绝
  绳断“人”落地 一年雕十只
  记者:方吕鸟笼雕刻非常有名,今天见到感觉确实不一样。
  王洪吉:方吕鸟笼传到我已经是第四代了。我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方吕鸟笼上雕的人物在拉驴时,如果缰绳断了,人就会坐到地上了,这是说我爷爷做的鸟笼刻件上的人物非常逼真。
  记者:这么细的竹子做出的鸟笼结实吗?
  王洪吉:你别小看这些竹子,这些竹条都是上等的一节竹,最细只有1厘米,笼体都是9根梁18根柱子构成,每个笼体都有4根柱子在里面嵌着,非常牢固。笼子上的每个雕件都是用优质的黄杨木精雕而成,村里有的人还戏称我的笼子是铜做的呢。
  记者:这几十年来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王洪吉:以前爷爷刻的鸟笼,只有有钱人能玩。现在,时代变了,市场也大了。
  记者:您卖出了不少鸟笼吧?
  王洪吉:我每年只做8到10个鸟笼,要保证质量对得起客户,任何一个雕件都必须一刀一刀刻出来。从选材、钻孔再到雕刻结束,每一步工序都需要下很大工夫。我做的每一个雕件都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来,因为客户都不希望自己的鸟笼出现任何瑕疵。
  记者:很多人来买鸟笼就是看中了您老的手艺。
  王洪吉:一次临朐一个买主过来拿鸟笼,他拿到后就舍不得放下了,一边看一边赞叹,当时我觉得特幸福,看到自己雕刻的鸟笼被别人拿着不舍得放下,那种感觉真得好极了。
  记者: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机器雕刻做出的鸟笼,您有没有尝试过用电脑雕刻呢?
  王洪吉:我试过用电脑做方吕鸟笼,但没有成功,因为方吕鸟笼雕件上深浅不一的纹理电脑刻不出来。机器替代不了手工,手工的鸟笼雕刻更有文化,更有民间气息。
  记者:做方吕鸟笼也有近30年了,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王洪吉:20多年前,我把方吕鸟笼重新拾起来,就是为了要把这门民间技艺传承下来,现在也做到了,虽然遇到很多难处,但还是挨过来了。我儿子也挺喜欢鸟笼雕刻的,等我不做了,我就让他把这门技艺传下去。

justinchow 发表于 2012-3-26 17:31:51

小田 发表于 2012-3-26 17:41:17

学习了
谢谢分享

北京王大 发表于 2012-3-26 17:46:32

学习了
谢谢分享

香港猫仔 发表于 2012-3-26 17:49:15

齐鲁文化图文并茂,细意欣赏。

靛绣麻喜 发表于 2012-3-26 18:07:07

进来学习学习

恬淡虚無 发表于 2012-3-26 18:23:04

堪称齐鲁一绝.欣赏.谢谢!

青岛小建 发表于 2012-3-26 21:59:11

方吕笼秉承祖辈传统工艺,虽无南工精巧细腻奢华,却古朴雅致保留老味道,不同角度尽显笼中鸟的韵姿,不失为贡笼称誉。

青岛金绣 发表于 2012-3-26 22:08:28

雕功精湛

爱绣一生 发表于 2012-3-26 22:30:24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齐鲁文化————方吕笼!(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