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盒
发表于 2009-4-17 21:33:26
尽管是转帖,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楼主再编辑一下,把麻料、山麻雀、金翅等西安人喜欢的鸟发上来就更忒色咧!
八音盒
发表于 2009-4-17 21:35:20
引用第25楼名利任人忙于2009-04-10 17:28发表的 :
呵呵,八老旅日归来啊!说些见闻发些图片让我等广见广见呵呵呵!!!
老汉还在国外,5月底回家!谢谢!
随便一点
发表于 2009-4-17 21:58:49
欣赏了,顶!
名利任人忙
发表于 2009-4-17 22:01:07
引用第30楼八音盒于2009-04-17 21:33发表的 :
尽管是转帖,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楼主再编辑一下,把麻料、山麻雀、金翅等西安人喜欢的鸟发上来就更忒色咧!
呵呵,本来是要弄到一起的,最近手头事多就耽搁下了会尽快完善的
名利任人忙
发表于 2009-5-2 22:14:41
续……………
麻料儿:
朱雀
别名:红麻料、青麻料。雀形目,鸟纲,雀科。
综述:朱雀
金翅科(Carduelidae)金翅属(Carpodacus)约21种鸣禽的统称,有时列入新大陆燕雀科。长约15公分(6吋),多呈灰或淡褐色;雄鸟的头、胸和腰红色。欧亚的普通朱雀即猩红朱雀、猩红蜡嘴鸟)和在北美洲北部繁殖的紫朱雀相似,头部全红,下体实际无条纹。家朱雀的额有红色带斑,下体有条纹,是遍布北美西部的庭园鸟;常称为红雀;1940年已引入纽约长岛并沿大西洋海岸扩布;亦定居於夏威夷。红胸朱雀在喜马拉雅地区的5,500公尺(18,000呎)高处繁殖,可能比任何其他鸣禽的分布都高。繁殖:
繁殖于东北、华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向南迁徙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繁殖期在5一7月。巢营于灌木密枝上,由禾本科植物的茎和根等编成。仅雌鸟营巢。每窝产卵4-5枚,卵呈蓝绿色,卵表面有一些暗褐色和黑紫色斑点和乱纹,并多集中于卵的钝端。
外形: 体型似麻雀。体长约16厘米。雄鸟头部至后颈呈鲜红色;上背暗褐,下背至腰红色暗浓;尾羽暗褐、羽缘红棕色;颏、喉和腹暗红色,胸部绯红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区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白桦、山杨林中,也在山地阔叶林的栎树、杨树、榆树上活动。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大群。飞翔呈波浪形。平时鸣叫声单调,但繁殖期鸣声婉转动听。食物: 食物春季为白桦嫩叶、杨树叶芽、榆树花序;夏季以鞘翅目昆虫为主;秋季则以浆果和各种种子及昆虫为食。
饲养方法:
1、鸟的选择 朱雀羽衣漂亮、性情温顺,鸣叫虽较单调,但声音洪亮而悦耳,广为人们笼养。雌鸟羽色晦暗,头部橄榄褐色,背部黄绿灰色,下体黄白色。
2、笼的特点 朱雀属食谷笼鸟,可用金丝雀笼或黄雀笼,也可自制比黄雀笼稍大、封闭底、有底圈的竹笼。
3、饲料和喂法 朱雀虽喜欢吃带壳种子,但纯喂谷子、稻子、苏子等,不如喂混合饲料好。如玉米面、黄豆面、花生米粉、熟鸡蛋黄按5:2:2:1的比例混匀晾干后喂给。春季多喂一些杨、柳、榆树的嫩芽或嫩野菜芽;秋季补充新鲜谷穗和稻谷穗。 4、管理和调教
朱雀较温顺、耐粗饲,容易饲养、管理也简单。日常保证饲料和饮水充足、清洁卫生。每周清理一次鸟笼。鸟有水浴要求时供给浴水。冬季无须特别保温,不遛鸟,需听其鸣叫时,可把鸟笼挂高处。但是,经几年饲养后雄鸟红羽色消失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名利任人忙
发表于 2009-5-2 22:23:26
续……………http://www.56.com/n_v157_/c36_/28_/10_/ljs6945_/sc_mp4_12056877454_/3548840_/0_/30935480.swf
名利任人忙
发表于 2009-5-4 09:31:22
金翅雀
金翅雀又名金翅、绿雀、芦花黄雀、黄弹鸟、黄楠鸟、碛弱、谷雀
英文:Goldfinch 拉丁文:Carduelis carduelis britannica
雌雄体形与麻雀相似,主要区别在羽色。雄鸟羽毛艳丽,背部褐色,腰金黄色,尾羽黑色,翅膀黑色并点缀金黄色斑,腹部灰黄色。雌鸟的黄色部分较雄鸟淡。属雀形目,雀科,体长14公分.
金翅科(Carduelidae,通常画入织布鸟科〔Ploceidae〕)金翅属(Carduelis)的几种鸣禽(有几种从前放在Spinus属)。尾短,有凹口,羽衣较黄。嘴较尖细。成群地在田间和园林中觅杂草籽为食。在飞翔中常发生含混不清的尖声鸣叫。欧亚西部的红额金翅(C. carduelis)体长14公分(5.5吋),曾被引入澳大利亚、纽西兰、百慕大和美国(但未能定居下来)。浅褐色和黑色,头部成红、白、黑色
北美金翅(Carduelis tristis)
图案,翅金色(雌、雄相同)。北美金翅(C. tristis)体长13公分(5吋),遍布北美洲。雄鸟浅黄色,头顶、翼、尾黑色。暗背金翅(C. psaltria)体长10公分(4吋),从美国西部分布到秘鲁。 鸟纲雀形目雀科金翅雀属鸟类的通称。嘴缘直,形尖 ,一般不呈膨胀状;体色主要为黄绿色,或呈纵纹状,并常具黄或红色斑。全世界有24种,中国有5种。金翅雀在中国终年留居各地平原,亦可见于山地。多栖息于针叶树或阔叶树上,也常在灌丛
中活动。冬季多成大群活动。主要取食植物,如草籽、松籽等,也吃少量谷物,夏季兼食昆虫。3~7月为繁殖期。在松、杨、竹、榕等树上营巢。巢成杯状,以杂草,细根等物构成,外敷以苔藓、蜘蛛丝,内垫羊毛、羽绒等。在华南地区每年可产2~3窝卵,每窝卵4~5枚。卵浅绿或白色,钝端杂有黑色或褐色斑点。金翅雀是中国北方普通笼鸟之一。
[编辑本段]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京地区,其他东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经常可以见成群齐飞,吱吱喳喳的小精灵,那就是金翅雀了。身着黄橄榄绿色的羽毛,配上粉红色的小嘴,状极可爱;迎着阳光,飞行鼓翅时,翼端有着金黄色闪闪发亮的光泽,便是金翅雀独一无二的标志。 金翅雀这种鸟不但色泽美丽,可作为笼鸟观赏,而且可训练成叼物的技艺。由于饲养管理简单,训练容易,成为初学养鸟者的守选鸟。雌雄体形与麻雀相似,主要区别在羽色。雄鸟羽毛艳丽,背部褐色,腰金黄色,尾羽黑色,翅膀黑色并点缀金黄色斑,腹部灰黄色。雌鸟的黄色部分较雄鸟淡。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金翅雀的食物主要是树木和杂草的种子,也可用谷物和昆虫充饥。野生金翅雀在松树上筑巢,巢呈杯状,由草根、羽毛等构成。金翅雀的食谱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是各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偶尔取食农作物和昆虫。
[编辑本段]饲养管理及方法
一般的鸟笼都可饲养金翅雀,笼内设栖杠1根,食罐、水罐各1个,笼底铺布垫或细砂。饲料是稗子、谷子、菜籽,按7:2:1的比例配合。 金翅雀比较耐寒,冬季放在室内即可。平时除保证食、水供应充足外,每周应清妇笼子,洗刷食、水用具1次。 1.食物 小米,菜子,苏子什么的,没菜子苏子,就喂小米,平时+些青菜水果.小鸟喂青菜泥和小米糊. 2.喂量与喂的时间 鸟没有素囊,不能恶的,食物不能段. 3.雏鸟如何喂水? 它旁边放水杯,自己会喝. 4.如何训练它们? 金翅大家都玩斗唱的,训练用黄雀.用金翅的不多,金翅太野.再说就算训出来,也不值钱,金翅就看唱. 5.如何繁殖? 金翅雀目前尚无人工繁育成功的记录
[编辑本段]生存与分布
适合金翅雀的生境非常多样,其垂直分布可达海拔2400米的高山区,但在低山和平原地区金翅雀也是常见鸟种,尤其在冬日的平原,在平原他们活动于高大乔木的树冠中,而在山地则穿梭于低矮的灌木从中。 金翅雀分布于亚洲东部,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流域下游、日本、朝鲜和印度支那半岛北部;在中国分布于东部地区,东北大部、华北大部、华中华南各地可见,其在中国分布的西限达西北的青海省和西南的云贵川一线。
[编辑本段]特征
金翅雀是体形较小的雀形目鸟类,体长在12厘米左右,雄雌同形近色,雄性眼先和眼周部位羽毛深褐色近黑色,头顶耳羽和后颈羽毛灰色,羽稍略现黄绿色;肩部、背部以及内侧覆羽均为栗褐色;尾上覆羽灰色,尾羽基部呈鲜明的金黄色,端部黑色,羽干黑褐色;双翅的飞羽黑褐色,但基部有明显的亮黄色斑块,所谓“金翅”指的就是这一部分的羽毛颜色;翅上覆羽颜色与肩羽相同;颌部、喉部、胸部黄绿色;下腹部近白色;上腹部和尾下覆羽亮黄色;两胁沾棕色。雌性体色与雄性基本相同,但颜色略现黯淡。喙与足均为肉粉色,虹膜褐色。本物种的叫声甚有特色,为轻柔而连续不断的滴滴声,虽声音轻柔但传播甚远。
[编辑本段]繁殖与保护
金翅雀的繁殖期在每年的3-7月,繁殖地点常选择在山中树丛里,多营巢于松树或果树上,巢置于树顶细小枝干间,距离地面高程可达10米,巢以细弱的草根、棉麻纤维为基本材料纠缠而成,呈精致的杯状,巢内垫以兽毛、碎绒、蜘网、羽毛等柔软材料。每巢产卵2-5枚,卵色或白或绿,具褐色斑点,孵化期11-13天。 本物种未列入濒危,但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威胁。每窝产蛋4~5枚,颜色为浅绿色,较大的一端有杂色斑点。雏鸟12天左右出壳。雌鸟育雏,先将食物储存在嗉囊中,待充分泡软后再吐出来喂给雏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编辑本段]种类介绍
红眉金翅雀 拉丁文学名:Callacanthis burtoni 英文名称:Spectacled Finch 描述:体型略大(17.5厘米)且头大的雀鸟。头顶近黑,贯眼线或"眼镜"亮红色(雄鸟)或黄色(雌鸟)。雄鸟比雌鸟红且黑。雄雌两性的两翼均为黑色而具白色翼斑及点斑。与点翅朱雀易混淆,区别为嘴色不同且无眉纹,头顶色深且两翼具纯白色点斑。幼鸟似雌鸟但色暗。 虹膜-深褐;嘴-黄色,嘴端黑色;脚-黯而偏黄。 叫声:鸣声为响亮的悦耳颤音。叫声为响亮清晰的哨音接悦耳的下滑音pweu。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西部至锡金。分布状况:在中国尚无记录,但可能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境内朝南且有森林覆盖的山谷。习性:栖于海拔2270~333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及杜鹃林。成对或结小群活动。以雪松的种子为食。 红额金翅雀 拉丁名:Carduelis carduelis 英文名:Eurasian Goldfinch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 中国为新疆西北部和西藏西南部留鸟。较为常见。 动物简介: 全长约14cm。上体淡灰褐色,额、颊和颏朱红色,眼先及眼周黑色,耳羽灰褐,翼及尾黑色,翼上有大型黄斑及零散白斑,尾羽羽端白色。下体白色,胸及两胁沾灰褐色。 栖息于较高海拔的林缘、草原、灌丛、农田及村落附近。喜群居,飞行快而直,常栖于针叶树树尖、电线杆等突出处鸣唱。以取食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少量昆虫。5~8月繁殖,营杯状巢于果树或松枝上,每窝产卵3~5枚,呈淡绿色,钝端有暗红色斑点。 黑头金翅雀 英文名:Black-headed Greenfinch 描述:体小(13厘米)的偏黄色雀鸟。头黑绿色,似高山金翅雀但头无条纹,腰及胸橄榄色而非黄色。似金翅雀但绿色甚浓重而无暖褐色调。幼鸟较成鸟色淡且多纵纹,似高山金翅[雀]及金翅雀的幼鸟但色深且绿色重。 虹膜-深褐;嘴-粉红;脚-粉红。 叫声:鸣声似金翅雀但尖且干涩。叫声为音薄而高的啾叫 tit-it-it-it-it,通常于飞行时作叫。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留鸟,于海拔1200~3100米(冬季较低)。亚种taylori于西藏东南部。指名亚种于四川南部及西部、贵州西部、云南西部及东南部、西藏及西南部。迷鸟至香港。 习性:垂直迁移的候鸟。成对或结小群活动于开阔针叶林或落叶林及有稀疏林木的开阔地。有时在田野取食。 注:有些著者(如Ali & Ripley, 1983)视本种为高山金翅雀C. Spinoides的亚种。 高山金翅雀 英文名: Yellow-breasted Greenfinch 描述:体小(14厘米)的橄榄色和黄色的雀鸟。头具明显的斑纹。雌鸟似雄鸟但体较色暗且多纵纹。与黑头金翅雀的区别在腰黄色且头具条纹。幼鸟色淡,纵纹较多而甚似金翅雀及黑头金翅雀,但下体及颈侧多黄色。 虹膜-深褐;嘴-粉红;脚-粉红。 叫声:鸣声似高音的金翅雀。叫声也似金翅雀,唧啾之声后接着沙哑的dzwee。另一种sweee-tu-tu的叫声似麻雀。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缅甸西部及北部、中国西南。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地方性常见,于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及四川西南部海拔 1600~4400米。 习性:成对或结小群栖于开阔的针叶林。垂直迁移的候鸟。于树上取食。作姿势如蝙蝠的鸣唱飞行。
名利任人忙
发表于 2009-5-4 09:34:17
金翅雀又名金翅、绿雀、芦花黄雀、黄弹鸟、黄楠鸟、碛弱、谷雀
名利任人忙
发表于 2009-5-4 09:35:33
金翅雀又名金翅、绿雀、芦花黄雀、黄弹鸟、黄楠鸟、碛弱、谷雀
名利任人忙
发表于 2009-5-4 09:45:36
http://www.56.com/n_v157_/c40_/24_/22_/kingfisher2004_/12294320383_/25000_/0_/39923298.swfhttp://www.56.com/n_v162_/c30_/2_/7_/tcswst_/123660988152_/360070_/0_/41777259.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