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若愚 发表于 2009-3-2 12:17:30

《情醉紫砂游》系列专题三 中袁老窑考察游记(多图)

陶达轩若愚一直在出品一些紫砂壶品和杯子,要打造好这些紫砂作品,从制泥、做壶到烧炼都必须严格把关,为了做好烧炼这最后一道工序,陶达轩特地考察了一些窑炉,而其中以中袁老窑最为出色,的确名副其实。陶达轩决定和各位壶友分享对中原老窑的考察。
中原老窑地处丁蜀中袁村,是一座颇有名气的推板窑,俗称高温窑。原名为川埠耐火涂料厂,今称中袁老窑。中袁老窑以管道煤气为燃料,烧制周期为18个小时,使用的窑温一般为2号半,即1180℃。
现在就让我们来实地考察一下吧!
http://www.52zsh.com/a/080508.jpg
▲这就是现代型窑炉的一种——推板窑,俗称高温窑。这座窑地处中袁村,是丁蜀烧制紫砂壶吞吐量比较大的一座窑。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1).jpg
▲中袁老窑的入口,走进老窑,顿感热气扑面而来,可以想象到夏天时,这里将成为蒸笼。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2).jpg
▲走进了老窑,我们就看见了图片中的滑板,这就是推板窑名称的来历。这是窑炉的出口处,有一条铁板衔接窑中的轨道通往窑外。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3).jpg
▲近看,可以看见耐火钵管乃堆叠三层,所以平时我们听说的茶壶烧制位置的中上、中下之语就由此而来。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4).jpg
▲然后我们顺着这条正面对着窑门的小道向老窑的内部行去。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5).jpg
▲小道的窑炉墙面上,看到了温度警报器。旁边是推板窑的中间段。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6).jpg
▲我们走到了小道的尽头,墙壁上贴着一张通告,这张通告告诉大家这座高温窑用的燃料是燃气,也就是管道煤气。

陶人若愚 发表于 2009-3-2 12:23:40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7).jpg
▲小道的尽头其实就是窑炉的进口,在进口前区放置着一钵钵白色的粉末,这些粉末就是俗称的窑灰,学名叫作石英砂,成分是氧化铝。用来放在生壶的壶口处,隔住壶盖,以免烧壶时壶身和壶盖被融合在一起。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9).jpg
▲窑炉口还有这两只造型奇怪的棒子,它们就是土制温度计,置放在窑炉口测温。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10).jpg
▲在小道里摆成一排的就是还未烧制的生壶。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11).jpg
▲生壶的近景。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12).jpg
▲运壶的工具——小拉车。


然后我们来到了成品壶的仓库。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13).jpg
▲我们走进成品库,发现里面都是刚刚烧成的茶壶,放在壶上表明是顾客名字的纸也被烧焦烧卷了。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14).jpg
▲这些也是烧好的壶。从中袁老窑的烧成品质量和吞吐量来看,中袁老窑确实不负盛名,陶达轩决定选择中原老窑进行烧炼壶品。
http://www.52zsh.com/a/080508%20(15).jpg
▲我们在回去的路上路过传说中被奉为宜兴陶业祖师的称为“造缸先师”的范蠡像,塑像为范蠡和西施。


其实制作一只毫无缺点的紫砂壶的几率还是相当大的,其中就要在泥料制作上下功夫,不能留杂质、不能留气孔,否则会影响到烧炼,一旦有杂质和气孔,烧出的壶就是废品。当然一座好窑是烧制壶品的必需条件。之所以选择中袁老窑,一是因为其为推板窑,是当今比较先进可靠的窑炉,并从烧制壶品的效果看来,这座窑炉相当值得称道。二是其历史已久,对烧炼壶品的火候掌握已经相当熟练。
偏爱土中金,紫砂传万世。陶达轩将努力的把宜兴名片——紫砂壶传承下去,用最优秀的泥料、最精致的做工、最可靠的烧制创造出紫砂精品,请众位壶友拭目以待!
另外陶达轩为大家介绍推板窑的一些小知识:
1、 推板窑是适应快速烧成的连续生产窑炉的一种形式,类似于普通的隧道窑,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推板窑用一块块的耐火材料板取代了普通隧道窑的窑车,大大减少了窑车的积蓄热损失,从而大大提高了窑炉的热利用率。
2、 推板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回车上也分为三段,其两端分别用罩子进行封闭,中间留作装卸制品的作业位置。窑炉中间段我们也能从照片上看到。
3、 推板窑的界面较小,加之使用高速喷嘴,因而通道上下左右温差较小,制品受热比较均匀,这就为快速烧成创造了条件。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窑炉的窑温。窑温一般分为:1号表—1150℃、1号半—1160℃、2号表—1170℃、2号半—1180℃、3号表—1190℃、3号半—1200℃。朱泥承温最低,团泥最高,如以前介绍的本山绿泥最高承温能到三号半。
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温王,不可多得的好料。

yulinljs 发表于 2009-3-2 16:09:01

沙发,沙发。学习,学习。

八爪鱼 发表于 2009-3-2 17:35:19

谢谢楼主好贴

陶人若愚 发表于 2009-3-2 17:46:01

引用第3楼八爪鱼于2009-03-02 17:35发表的 :
谢谢楼主好贴
谢谢评分

蓝鸟人 发表于 2009-3-5 19:30:35

好帖,兄弟辛苦了~!

陶人若愚 发表于 2009-3-6 10:17:35

引用第5楼蓝鸟人于2009-03-05 19:30发表的 :
好帖,兄弟辛苦了~!
谢谢评分

北方清雪 发表于 2009-3-6 11:04:10

谢谢,北方人看不到的地方。辛苦了。

小小苑 发表于 2009-5-26 12:41:45

实际比理论更容易理解。
感谢楼主好帖!

王胜利1 发表于 2009-5-29 19:15:46

好帖支持楼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情醉紫砂游》系列专题三 中袁老窑考察游记(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