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YU 发表于 2009-2-16 11:37:36

尖子和蝈蝈的比较

尖子已经少量引入中国了,今后走向如何,谁也不敢说。

引入它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声鸣虫。其鸣叫的频率,音量和蝈蝈中的姣姣者非常相似。

对比尖子和蝈蝈。二者均有优点。

蝈蝈最大的优点是日夜均鸣。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饲养传统。

无论南北地区,均有配套的虫具使用。

尖子只在夜间鸣叫。但人工虫黄昏即可开叫。

尖子优点是卵没有滞育期,孵化简单。

可以适应南方的潮湿气候。

对食物要求较低。毛豆,玉米加苹果,昆虫都可以使其健壮成长。

无需辅助性的滤音,聚音虫具。例如筒子,葫芦。全时原音鸣叫。不受温度变化而改变音质。温度会改变频率,但不会影响音色。在空旷场合音色依旧浑厚。

尖子的缺点是须太长,达10厘米。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虫具都太狭小,不能保证须的自然活动。

性格凶残,喜欢扑食喜欢啃咬。无论是垫纸还是扣网边缘都咬的千疮百孔。大部分国外的肉食性螽斯都比较粗横暴躁。龙头,玛卡之类的霸王轻易就可以造成手指严重受伤。见到送食物的探针都会跳起来一下子咬住。对质地柔软的葫芦类虫具有一定损伤。

还有一个缺点是成虫以后,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8度,否则会因为低温死亡。越冬休眠若虫则可以忍受13度低温。

济南蛐蛐 发表于 2009-2-16 11:39:31

有个图就更好了!!!!

ZHOUYU 发表于 2009-2-16 11:50:54

若虫比较。

俊影 发表于 2009-2-16 11:52:06

ZHOUYU 发表于 2009-2-16 11:55:20

发音器比较

ZHOUYU 发表于 2009-2-16 11:58:23

卵的比较

原生态 发表于 2009-2-16 12:12:17

长翅形的鸣虫对虫具的要求高,翅膀与虫具摩擦容量破损,翅膀受到污染还容易燋掉影响品相,须较大的内部空间。
此虫是捕食性鸣虫,要严格控制,否则可能造成生态灾害。

ZHOUYU 发表于 2009-2-16 12:25:45

引用第7楼原生态于2009-02-16 12:12发表的 :
    长翅形的鸣虫对虫具的要求高,翅膀与虫具摩擦容量破损,翅膀受到污染还容易燋掉影响品相,须较大的内部空间。
此虫是捕食性鸣虫,要严格控制,否则可能造成生态灾害。

其实中国也有不少捕食性的鸣虫。

如果使用筒子,必须是10厘米直径 12厘米的高。不需要弹簧。

ZHOUYU 发表于 2009-2-16 12:34:37

鸣叫姿势比较。

原生态 发表于 2009-2-16 12:38:30

南方捕食性鸣虫稍大一点的是似织螽,食量不大。江南地区较大一点的是中华螽斯,数量有限,还有就是姐儿,在当地是生态平衡;北方蝗虫很多,够蝈蝈吃。奥尖看上去很猛,又适合南方的气候,希望不会在野外大量繁殖。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尖子和蝈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