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ggio72 发表于 2009-1-31 19:16:11

有感于文化

最近看论坛里,朋友们都再谈论有机是否是文化,呵呵,我也不太懂。
百度搜索: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当代人学家,文化学者张荣寰在2008年3月重新界定文化,阐明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为人类社会的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完整而贴切的理论支持。文化是文明的裁体;文化是人幸福的工具;文化也是人学的社会呈现。文化蕴涵人最高贵的意义,以信仰真理;知识善行;仁爱美情来砾炼人格是人最高贵的意义,也是文化的最高表达。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此后,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克莱德·克拉克洪在1950年代末期搜集了100多个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具有独特性.有句话叫作: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这便是人们了解到了文化具有的独特性.采取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态度。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或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既然有人才有文化,那么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化,北京猿人住山洞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会把食物烤熟了吃也是文化。葫芦在中华文化也发展了几百年的历史,是文化。那做有机的叶白眼500年以后是不是也应该叫万体的鼻祖。一代宗师?哈哈,应该说有待时间的考证。当代中国社会在使用“文化”概念时一般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性:(1)历史性(2)群体性(3)影响性。如华夏文化、吴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众所周知,北京的胡同记下了北京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涵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生活气息,是天然的北京民俗风情展览馆,烙下了北京市民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故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含义,当然应同于“华夏文化”诸例。那如今市场上能畅销的有机用具又为何不能成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一部分呢?
瞎说八道,诸位海涵。。。

原生态 发表于 2009-1-31 19:21:32

楼主是个有心人,非常感谢,学习了。据说最早做万体的人是民国的朱老五,上海人,当时所用的不是有机材料。用有机做万体最有名的是叶白眼。

六百里加急 发表于 2009-1-31 19:31:17

王世襄大师写《中国葫芦》,

改明俺也写本《中国有机》。

baggio72 发表于 2009-1-31 19:32:26

引用第1楼原生态于2009-01-31 19:21发表的 :
    楼主是个有心人,非常感谢,学习了。据说最早做万体的人是民国的朱老五,上海人,当时所用的不是有机材料。用有机做万体最有名的是叶白眼。
谢谢谢谢,刚开始玩,学习学习!

baggio72 发表于 2009-1-31 19:33:34

谢谢原生态发米啊,888看来今年不发也不行啊

大雪 发表于 2009-1-31 21:15:21

ericlu 发表于 2009-1-31 21:36:52

并不能否认有机“体现”了海派文化,但时下很多东西都挂着所谓“文化”的招牌,进行大肆的炒作,实属奸商行径

微冷月光 发表于 2009-1-31 21:46:59

等待时间的考验拉。

wadezhuo 发表于 2009-1-31 21:57:54

当代中国社会在使用“文化”概念时一般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性:(1)历史性(2)群体性(3)影响性。

说的非常好,有机的历史不算长也就二三十年,但已深入群众,颇具影响.
十几二十年前,蝈蝈和葫芦南下江浙沪。让我们喜欢上了蝈蝈并趋向本土化。
现在上海地区已是有机的天下.老T更是北上京、津,势不可挡。有机终将成为“鸣虫文化”的一部分。

淡定虫容 发表于 2009-1-31 21:58:22

鸣虫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虫具自然也能称之为一种文化!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有感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