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料探真之“珍稀的泥中泥—本山绿泥”篇
最近陶达轩的几位老朋友淘到了轩里的本山绿泥茶壶,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山绿泥的泥性,若愚推出《珍稀的泥中泥—本山绿泥》一文,愿大家看后能泡养出更有雅光的茶壶。http://www.52zsh.com/a/08.04.28.jpg
△这就是本山绿泥原矿石,采于黄龙山台西四号井,这张是还未剔除杂质的图片。可以让大家更加清楚看出其原貌。
http://www.52zsh.com/a/08.04.28%20(1).jpg
△这是本山绿泥原矿石经风化、粉碎、过筛、腐化、真空后制成的成品熟泥。
http://www.52zsh.com/a/08.04.28%20(2).jpg
△这是用本山绿泥成品泥制成的生试片,用来烧制成试片,查验其烧成温度、质地、结构、烧成效果。未烧制前,上面已有银星点点泛光。
http://www.52zsh.com/a/08.04.28%20(3).jpg
△生试片已经烧成,采用二号半窑温,为1180℃。烧成后质地细腻,弹声清脆。大家也可以在照片上看到试片上的黑点和银星,黑点就是铁质。经研究,此试片还可承受三号半窑温即1200℃。普通的本山绿泥是不可能承受如此高温。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有很薄的一层,约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因本山绿泥生成于紫泥层与岩板的夹脂之中,故有\"泥中泥\"之称。
我们所采用的照片是来源于邹春老师在几年前偶然间得到的一批矿石,矿石的原主人刘先生于1985年在黄龙山寻到了这批矿石,因为其量少,而且又不知其质地如何,于是弃置在旁,直至2003年春,邹春老师恰好拜访了刘先生,在其矿石仓库看到这批已被遗忘的矿石后,觉得其质地非同一般,于是全部买下,风化至2007年底才制成成品泥,并烧成试片查看其特性,共有三点发现:一、此本山绿泥烧成温度高,突破了绿泥泥质较嫩、耐火力相对较低的土质条件。二、其银星含量高,即石英颗粒多,说明此本山绿泥是真正采自黄龙山。三、其含有丰富铁质。因此这批本山绿泥透气性特别好,吸水性好。
这批本山绿泥原矿制成熟泥后仅有200多斤,各位壶友所购之本山绿泥壶均是邹春老师采用这批本山绿泥熟泥精心制作的,并由木石老师镌刻,无论是泥料、做工还是雕工,都成就了这批本山绿泥壶的高价值。
后来,若愚看到这些茶壶,觉得这批本山绿泥特别珍贵,本来本山绿泥原矿就相当稀少,何况这批本山绿泥烧成的效果已经打破了人们对其固有的印象,所以若愚不仅购进这批茶壶,而且买断剩下的近180斤成品泥,由陶达轩亲自为这批本山绿泥量身打造优秀的壶品。
若愚提醒大家:本山绿泥茶壶的泡养非同寻常,茶壶到手后,必须先在茶壶里倒上温水,足足浸透24小时后,方可进行常规泡养。因为此款本山绿泥的吸水性特别好。希望大家都能在细心的泡养下,得到自己想要的满意效果。 我顶~~~就只有等壶的份啦!! 俺刚刚收了一把,正在家里显摆一天了,呵呵呵 ,,,,,,,, LZ:你好!这泥料壶是什么价? 引用第4楼五木于2009-02-13 10:28发表的 :
LZ:你好!这泥料壶是什么价?
造型不同的本绿壶有不同的价,具体看上后可以询价 引用第5楼陶人若愚于2009-02-13 10:38发表的 :
造型不同的本绿壶有不同的价,具体看上后可以询价
在什么地看到呢? 引用第6楼五木于2009-02-13 10:53发表的 :
在什么地看到呢?
已回复 引用第6楼五木于2009-02-13 10:53发表的 :
在什么地看到呢?
同问。。。。。。。。。。 给个站短 谢谢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