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食罐文化】漫话历代的鸟食罐(转)
以养鸟为观赏、娱乐之由来已久,《李义山杂纂》中说“至汉而养鹦鹉者纷纷矣。”唐代诗人王建在《宫词》中道“花时寂,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未敢言。”可见早在汉唐时期,人们就已经在喂养鹦鹉等鸟类了。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瓷鸟食罐是东汉时期的,但已极为少见;唐宋元时期的也屡有发现,但为数也不多;到明清时期,就日益丰富起来。
据江苏镇江考古发现,东汉永元十三年墓就曾出土有黑釉鸟食罐;福建厦门华侨博物馆收藏品中,有一件唐代北方瓷窑烧制的白釉鸟食罐。
南宋龙泉窑及郊坛下官窑都曾烧制过此类器物。北京市文物公司所藏南宋龙泉窑鸟食罐,高4.8厘米,口径4.7厘米。该器敛口,鼓腹尖底,腹部一侧有一小系,作悬挂之用,其釉色翠青,如雨后碧空,晶莹洁静。因其采用覆烧法,故口沿一圈无釉露出胎骨。此器造型精巧,风格与南宋郊坛下官窑鸟食罐基本相同。
元代龙泉窑继续烧制鸟食罐类器物。与宋代龙泉窑比,此时鸟食罐的底部已由宋时的尖底,逐渐演变成圆形底足,器身也开始变矮,胎、釉均稍变厚,质地明显变粗,釉色也不甚青翠,变为青中闪黄色。各方面之特点与元代龙泉窑其它类器物一致。
明代鸟食罐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的龙泉窑仍然继续烧,器物的胎釉较元代稍薄而精细,器型亦与元代略同,但较矮浅一些,呈水盂形。
明代兴盛起来的江西景德镇窑。一改以往器型单一、品色单调的特点,在青花器物中出现了腰鼓式、元宝式、水盂式等多种形式的鸟食罐。其间以宣德时的制品最佳。其造型美观,釉质肥润。所绘青花,使用当时由南洋输入的“苏泥勃青”料,图案花纹颜色深浅不匀,时而出现一些结晶斑,颜色深者呈蓝黑色,且下凹深入胎骨,抚之有凹凸不平感。浓艳的青花色调,晕散于胎釉之间,与精美的器型浑然一体,其风格厚雅之至。
这里介绍一件明代宣德青花鹦鹉鸟食罐。器高9厘米,长18厘米,在鼓腹的筒形食罐旁,一只鹦鹉口含柳枝,侧身抓住罐身,翘尾昂首,形象生动。“苏泥勃青”青花料的渲染,使得鹦鹉的神态栩栩如生。它不仅勾画出鸟食罐与鸟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鸟类与生态的依存关系。这种写实性的精湛制品,实在是非常巧的创造,反映出宣德鸟食罐制做的高超工艺 清代瓷器的烧制在前代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造型、纹饰,到色彩、质地诸方面都精美绝伦,达到历史上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平。其中的鸟食罐制品,成为清代文玩器物中的重要品类。
清初康熙、雍正两朝,瓷质鸟食罐的烧制承继了明代遗风,多仿宣德时款式,浑厚古朴之风犹存,亦间出奇意。
乾隆、嘉庆时,鸟食罐的生产有所革新。其明显的特点是,质地莹洁润透,器形隽秀典雅,工艺精细巧丽。品种以青花为主,也不乏粉彩等其它彩瓷。器型除仿制宣德时形式外,还出现了月牙形、浅圆形等新的款式。
道光、咸丰时,由于养鸟娱乐活动日益盛行,鸟食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在器物的造型上又出现了方形、圆形、花口形、六棱形等多种形式。在彩、釉品种上也有一些新的突破,如常见的白釉、青釉、蓝釉、绿釉、黄釉及青花、粉彩及斗彩等。此时制做的鸟食罐精品,大多造型灵巧,具有胎壁薄、釉质润、图案精美的特点,耐人赏玩。
为适应人们玩鸟之名目更为繁多,器具更为精致的要求,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成套的鸟食罐,有两件、三件或五件一套的,以分别作盛水、放食、放砂粒之用。此类成套鸟食罐,每件图案相同,仅造型各异,把鸟食罐的设计、制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清代晚期的同治、光绪年间,鸟食罐的形式更为多样。除以往常见的器形外,又出现有圆筒形、洗子形、盆形等多种,而纹样、釉色尤有增多。从花纹装饰上来看,山水、花卉、鸟盖、草虫、鱼藻、龙凤、人物等题材十分广泛。可以说,各种形式、各种色彩、釉色及各种纹饰的鸟食罐,至此时已非常齐备了。 鸟食罐是我国瓷器发展中的一个门类,不同时代、时期的烧制技术和时代风尚在鸟食罐器物上都有反映。这既是瓷质鸟食罐本身的演变史,也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小小缩影,并反映出当时社会习俗的一个侧面。
民国以后,瓷器生产出现了衰败趋势。养鸟之风亦随之偃息,瓷质鸟食罐无论在胎、釉纹饰及制做工艺诸方面,也一失往日光彩了。 您辛苦了,向您学习。 引用第5楼pigpig于2008-12-31 18:50发表的 :
您辛苦了,向您学习。
大家相互学习。。。 青花龙杯,四足、五爪、有鲮、猪鼻、口中有珠、杯底有景德镇制,请问是何时期产谢品?<此杯是一张十多年前收回的,笼以有七十多年> 谢 引用第7楼青鸟天龙于2009-02-03 11:27发表的 :
青花龙杯,四足、五爪、有鲮、猪鼻、口中有珠、杯底有景德镇制,请问是何时期产谢品?<此杯是一张十多年前收回的,笼以有七十多年> 谢
青花龙杯题材很多..从古至今都有...具体时间要看实物图片....但是景德镇制是建国初才开始有的.
"景德镇制"应该是建立新中国后,景德镇市政府把景德镇市原来留下的旧作坊合并建立了景德镇十大瓷厂,生产的陶瓷产品写有“景德镇制”“中国景德镇制”“景德镇”。又因为“景德镇制”四个字可以很好的组织成一个正方形的印章,很方便,好看,逐渐“景德镇制”就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习惯商标了。
景德镇市人民瓷厂,1956年由公私合营的华光、群益、光大三个瓷厂合并而成,
称“景德镇第三瓷厂”,1957年更名新平瓷厂,1969年改为现名;
景德镇市建国瓷厂,1950年10月成立,是景德镇解放后第一家国营企业;
景德镇市艺术瓷厂,原名工艺美术瓷厂,建于1960年,1972年改为现名;
景德镇市红星瓷厂,1958年由第十一和第十四瓷厂合并而成;
景德镇市红旗瓷厂,1957年由第六、第七和第九瓷厂合并而成;
景德镇市为民瓷厂,1965年建成投产,原名高级美术瓷厂,1966年改现名;
景德镇市宇宙瓷厂,原为建国瓷厂第一分厂,建于1954年,1958年与第十三陶瓷手工业合作社和第四瓷厂后改现名;
景德镇市东风瓷厂,前身是1951年由瓷商集资成立的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公司合营,1956年称第一瓷厂,1958年第八、第十八和第十九瓷厂的一部分并入,改称现名;
景德镇市光明瓷厂,1961年由红旗瓷厂一部分划出成立;
景德镇市景兴瓷厂,1961年由华电瓷厂的几个分厂和国光瓷厂合并而成;
景德镇市新华瓷厂,原属新平瓷厂(今人民瓷厂)一部分,1965年成立;
景德镇市华风瓷厂,1978年筹建,1985年投产。{这个是后来建设的}在这以前就有了十大瓷厂的称号 来晚了 好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