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巧守拙 发表于 2011-12-23 15:25:37

鸣虫葫芦的装饰工艺——押花

<font size=\"5\"><wbr /> 成熟的葫芦,表皮是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的,用玛瑙,牛角,象牙等磨制成钝刃,通过在皮的表面压,挤,按等手法,使其呈现出像浮雕一样的花纹,就是葫芦的押花工艺。押花和火绘一样,都能起到掩饰葫芦皮瑕疵的作用。<p><font style=\"FONT-SIZE: 20px\"><wbr /><wbr /><wbr /><wbr />范制葫芦和火绘葫芦都是中国的传统工艺,押花葫芦的历史,最早的记录是,清代道光时期的徐康,他在所写的《前尘梦影录》中记载道:“道光中叶有徐某居城北,用玛瑙厚刀押葫芦阳文......生平不肯收徒,故无门弟子得其传,惜哉”。据民国时期的北京鸣虫玩家和葫芦经营者口口相传,北京有一个姓杨的先生,是民间的押花高手,其大名和年代已经无从考证,多认为是明末清初的人物,其押花手艺高超精湛,民间蓄虫者及古玩行都称之为‘老押花杨’。至于清代还有无其他押花高手还需要进一步考证,现无从知晓。</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20px\"><wbr /><wbr /><wbr /><wbr /> 到了民国时期,北京陆续出现了几位葫芦的押花高手。一位名叫小雷,北京人,身材瘦高,清代同治年间生人。其作品特点是,葫芦口沿处多押以芭蕉叶纹饰,葫芦器身用龟背锦纹饰做外框,框内押上细密的花纹,图案吉祥顺意,颇有喜感。看上去花纹工整繁缛,常在葫芦底部押上‘康熙赏玩’,‘乾隆年制’款识。至今市面上能见到的有这些特点的古董级押花葫芦,多出自此人之手。</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20px\"><wbr /><wbr /><wbr /><wbr /> 还有一位,姓陈名锦堂,天津人,比小雷还要年长个十余岁,才艺甚佳,其作品多是花卉,山石图案。陈锦堂的作品多取用胎质厚的葫芦,压花的力度较大较深,使图案的层次更加分明,立体感更强。可是,这种制作方法有一个缺陷,就是容易损伤葫芦皮出现裂痕。于是,他沿着凸起的花边用墨加以掩饰。陈锦堂的押花葫芦虽然花纹精美,但老年间得鸣虫玩家是很讲究玩物的品相的,更讲究完美和古趣,故表皮受损的葫芦为他们所不喜,所以,陈锦堂的葫芦作品,虽然技艺超群,但没有把握好市场需要,不受行家的喜爱,落得个费力不讨好。</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20px\"><wbr /><wbr /><wbr /> 再有一位,姓郭名凤山,外号‘怯郭’,此人能说会道,最喜爱吹牛说大话。口才好,手艺却比之小雷,陈锦堂逊色很多。还有一些重量级人物,他们并不以此为业,纯属‘票友’,就是喜欢,比如大玩家王世襄先生,虽然以此技为乐,反而有非常精美的作品。</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20px\"><wbr /><wbr /><wbr />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一些精品押花葫芦,是我国传统葫芦工艺的代表作品</font></p></font>

良民打猎 发表于 2011-12-23 15:36:39

学习了

摩柯伽叶 发表于 2011-12-23 15:47:01

谢谢分享,支持楼主~

某某人 发表于 2011-12-23 15:51:59

在某位朋友的的博客上看过这篇文章不知是不是您

大圣齐天 发表于 2011-12-23 16:31:02

老贝也来虫具版了呵呵,,,,,

我叫头晕 发表于 2011-12-23 17:15:01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鸣虫葫芦的装饰工艺——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