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鸟纲的一目。成员体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多数种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食鱼,还有些种类食果实。佛法僧目有9科,很多科分布局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它科则分布比较广泛,我国有5科。
分布:佛法僧目的鸟在除两极和部分海洋岛屿外地区都有分布。很多科分布局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它科则分布比较广泛。其中鹃鴗科仅在马达加斯加岛有分布。
形态特征:佛法僧目的鸟形态多样,体形大小不一,羽色大多艳丽,喙的形状多样。腿短,足的前三趾基部有不同程度的并合,为并趾足。
习性:这一目的鸟生存环境多样,鸣声简单。多数种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食鱼,还有些种类食果实。繁殖于洞穴中,多是双亲育雏,雏鸟晚成型。
经济:本目中的一些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多鸟类嗜食昆虫,有益于农林;不少种类的羽色鲜艳可供观赏,但也因有些嗜食鱼类,对养鱼业有一定危害。
繁殖:栖息于林区及水边。以昆虫、鱼、果实为食,繁殖时期,用嘴在河岸、堤坝等处啄成隧道状洞穴;也有的利用树洞、墙洞、断崖和天然洞穴,或强占鹊巢。每窝产卵6-7枚,呈白色或具粉红色泽。幼鸟为晚成性。
种类:嘴长或强直,或细而稍曲,有时具盔突,盖均为索腭型。中国有翠鸟科、蜂虎科、佛法僧科、戴胜科、犀鸟科。如:翠鸟科的冠鱼狗(Ceryle lugubris)、斑鱼狗(C.rudis)、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蜂虎科的粟喉蜂虎(Merops philippinus)、粟头蜂虎(M.viridis);佛法僧科的蓝胸佛法僧(Coracias garrulus)、三宝鸟(Eurystomus orientalis);戴胜科的戴胜(Upupa epops);犀鸟科的棕颈犀鸟(Aceros nipalensis)、双角犀鸟(Buceros bicornis)等。
体型:本目鸟类体形大小不一。中国佛法僧目的鸟类中,以犀鸟体型最大,体重达1750克,翅长约306毫米。佛法僧中等大小,体重约175克,翅长约160毫米;最小的是翠鸟,重33克左右,翅长约70毫米。脚短小,趾前3后1,并趾型。羽色艳丽,有时具金属辉亮,或是黑白斑驳状;雌雄相似,或差异极少。
食性:多数种类喜栖息在近水域的林区。善于攀木。绝大部分种类吃昆虫;一小部分(例如鱼狗、翠鸟等)以小鱼为食;少数种类为杂食性,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昆虫和少量植物。
下属分类:
翠鸟亚目(Alcedini)
翠鸟科(Alcedinidae)
翡翠科(Halcyonidae)
短鴗尾科(Todidae)
翠鴗科(Momotidae)
蜂虎亚目(Meropes)
蜂虎科(Meropidae)
佛法僧亚目(Coracii)
鹃鴗科(Leptosomatidae)
佛法僧科(Coraciidae)
戴胜科(Upupidae)
林戴胜科(Phoeniculidae)
犀鸟亚目(Bucerotes)
犀鸟科(Bucerotidae) 翠鸟亚目(Alcedini)
翠鸟科(Alcedinidae)
翡翠科(Halcyonidae)
短鴗尾科(Todidae)
翠鴗科(Momotidae)
蜂虎亚目(Meropes)
蜂虎科(Meropidae)
佛法僧亚目(Coracii)
鹃鴗科(Leptosomatidae)
佛法僧科(Coraciidae)
戴胜科(Upupidae)
林戴胜科(Phoeniculidae)
犀鸟亚目(Bucerotes)
犀鸟科(Bucerotidae)
学习啦! 一起学习啦 引用第2楼东吴鸟仙于2008-10-01 21:28发表的 :
一起学习啦 引用第2楼东吴鸟仙于2008-10-01 21:28发表的 :
一起学习啦
版主辛苦啦! 引用第4楼豆豆0088于2008-10-01 21:35发表的 :
版主辛苦啦!
哈哈哈。。。还好 又上新课了,谢谢领导。 引用第7楼天空有鸟于2008-10-01 22:06发表的 :
又上新课了,谢谢领导。
客气啦。。。。。 我来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