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虫者杂说》—— 一个玩家气急败坏后的感言
来到青鸟这些时日,收获良多,识新友亦拓视野。同好因兴趣相投而聚首论坛,各版版主更对新人多有提携、帮助……诸同好各有所长,尽述己见,呵呵~可谓群贤毕至。所谓饮水思源,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以让这个论坛愈加兴旺……
呵呵,言归正传罢。
——本人天津人,自幼顽劣刁辟,好活物;十岁出头便开始养鸟玩虫,时至今日,当初的很多虫具已然不仅仅是物件,其中还有很多童年至今的故事。正是这每一桩、每一件伴随我走过这些年月。可以说每件虫具都独具与我相伴的、不同的经历;因此对我而言不分贵贱,都有特殊的意义。
伴随时光流逝,纵使屋外寒风凛凛,个人独坐,一盏清茶,于茶香虫鸣间而悠然。誊起一把当年的葫芦,思绪穿越,便自然而然会想到某年某时某个场景……
虽说文玩芜杂~却正所谓玩家自知、也自得其乐。
岂料今年突遭变故,重病一场,住院数月有余……家中的葫芦虫具未能妥善安置,大部分仅置于储物箱之内。
出院后待思虑正常、身体稍有康复,才想起了自己的“心爱之物”……
开箱一看却入目狼藉,稍时错愕其后气急败坏——由于通风不畅,箱内虫具尽为虫蛀!被虫子嗑了…………
历来我还比较重视虫具的保存,只不过今年因为意外没有来得及做妥善的处理。不成想,就因为这一次的疏漏,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时气冲牛斗、气急败坏却偏偏又只能徒呼奈何——已经被虫子嗑了,我不能把虫子一只只倒出来我也“嗑了”它们呐。
这事过去有些日子,此时尚能平心静气,可在当时,简直就是捶胸顿足、暴跳如雷。
经此一役,单就各式葫芦,便损失了整整一十四把,连竹蛉筒子都有虫蛀!其中大部分都是老一些的葫芦,那些伴随我长大的“同志们”身如漏筛,反过来一倒,尽是细末;虫眼浑圆宛如针鼻大小……
凡自带原“里子”的葫芦无一幸免。我以前个人不喜用“儿茶”,只需悉心打理,不玩时放置于通风处,最多内置花椒几粒,偶尔拿出来看看,并无异样。
早知虫蛀的危害,所以不曾怠慢……可千算万算没想到,一场大病过后、就因这一次意外,竟然让我的虫具损失如此惨痛!!!
现在想来实在不应该把“残品”几乎全一股脑地抛掉,至少也要留下些放到论坛里给各位同好以及新手带来“反面教材”,以作警醒啊。
十四把葫芦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抛去本身价值,单对我而言,那些陪我一起数年甚至十几年的虫具,已经彷如我的挚友一般。就这样不得不丢弃,其中的抑郁甚至痛楚是他人所不能领会的。
——给诸位同好及新人以老生常谈的忠告(个人见解,如有不周、愿请高言):
一、葫芦虫具一定要防虫防蛀,不玩时妥善安置,放于通风处。虫蛀的葫芦往往连带,一个被虫蛀,周围的都无法幸免。
二、带原里子的葫芦一定要倍加小心。因为里子很容易招虫子。就算已经将里子处理过,压实了,可依旧不能百分百保证就不招虫了(我有几把葫芦都是铁里子,或者已经压实用了很多年,可依旧被虫蛀了)。
三、关于葫芦,不用时,可用时可用儿茶涮洗内里,然后加以放置(这点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玩家都不用儿茶涮里子的。诸位同好也就根据个人情况自行斟酌吧。)
四、通过此次我发现曾经挂过里子的葫芦(即用白乳胶为介质将红木末等薄薄一层粘在葫芦内壁)一般不会被虫蛀。
五、切记切记,不可心存侥幸……
北方的朋友,津京两地尤其偏爱葫芦,黑虫、白虫、蝈蝈、扎嘴(姐儿)、竹蛉、金钟……林林总总各式名家,形、色、薄厚、皮质、高矮胖瘦,不一而足……相比有机虫具,葫芦器皿要更加有味道,且越是好葫芦保养得当则愈加保值。常年盘玩,伴随时光流逝,皮色由浅入深,继而变红、暗红,形成独到的美感和更高的价值……
但是!
葫芦比有机虫具要“娇贵”且稍显“麻烦”,一定要注意妥善放置,否则,我便是大家的前车之鉴。很多年的心爱之物,不论贵贱,毕竟是带着和玩家密切相关的曾经历史……,就这样,因为虫蛀而不得善终,岂非可惜呀?
随帖附上两张图片,同好一看便知~
希望各位同好引以为戒,好好爱护自己的虫具,祝大家诸事顺遂、开心。 谢谢提醒。 惨烈啊 帖子应该加精,写的很好,感谢楼主。
辛苦了,好帖! 学习了,谢谢楼主提醒。加精!
回 3楼(六百里加急) 的帖子
谢同好支持。经此一役,真是……呵呵,感悟很多,只希望别再有朋友步我后尘了。回 4楼(攻玉生) 的帖子
谢玉生版主。版主之名,想来是来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了?若是说错,玉生版主勿怪。 化悲痛为力量 说的好帮顶 哎 ~!楼主真的是给大家敲了个警钟啊~!活生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