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个簃石刻像
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江苏省海门市人。16岁到南通求学,笃好诗文、金石、书画。27岁由诸宗元介绍,去上海为吴昌硕西席,兼从吴学书画篆刻,为入室弟子。曾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授兼国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为全国政协三、四、五届委员。他三访日本,1985年访问新加坡,讲学并举行画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来学习学习。 学习了。。。回 3楼(紫琅逸仙) 的帖子
好像在文化宫那里 学习了,感谢分享 欣赏石刻,了解王个簃,南通是个好地方. 朋友们有空的话,到南通坐坐 大师!!!!!!!!!!!!!!!!!! 王个簃(1897~1988),原名王能贤,后省去「能」字,易名王贤,字启之。个簃是他的号,后以号行。斋名有[霜荼阁」、「暂闲楼」、「千岁之堂」等。祖籍江苏省海门市。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三星镇人,1897年10月20日出生。自幼笃好诗文、金石、书画。青年时代就读于南通中学,毕业后在城北高等小学教书,常与喜爱美术的同道及母校同事一起做诗、习字、刻印、作画、抚琴。尤喜爱吴昌硕的绘画和篆刻,便携带自刻印谱,求教于南通书画家李苦李,后又托诸贞长携印稿给吴昌硕看,得到赏识,并在每方印拓边上详细地加上评语和赞语。29岁时,他带着书画,抱一古琴,离开南通来到上海,向吴昌硕习艺 20世纪初,中国画坛由吴昌硕开创的金石大写意一派新风,熔诗、书、画、印于一炉,集文人画艺术之大成,其影响深远,齐白石、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王个簃、刘海粟、朱屺瞻、沙孟海、诸乐三、吴茀之等人,无不受到启示,追求浑厚、质朴成为一代风尚。而王个簃更因其为人与艺术得到吴昌硕的青睐,成为吴昌硕的衣钵传人。1927年吴昌硕在王个簃31岁时所作《龙幻》画上欣然题诗:“猛笔个簃临大涤 ,题诗老缶碍秋毫。涛声浩浩天风落,聊当滹沱一战鏖。”并长跋“个簃大弟泼墨处,浑穆生动兼而有之,时手鲜有其人。缶亦当退避三舍。”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在80年代初,沙孟海先生曾说,“王个簃是吴昌硕衣钵传人。”他在七十余年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全面继承和发展吴昌硕画派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师吴而不囿,探索创新,开创了新的风格。王个簃先生是诗、书、画、印的全才,且有个性。为当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王个簃先生的金石书画艺术发展过程可分三个阶段,早年追随吴昌硕的艺术风格,浸淫于传统文化的探求;中年外师造化,深入生活求新创;晚年重构新局,开笔墨设色新境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