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老张 发表于 2008-5-16 16:48:10

鱼病防沿的常规药物

抗 菌 药:
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异恶唑、金霉素、硫酸链霉素、氨卞青霉索、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噻唑、磺胺脒、红霉素、甲砜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甲氧苄氨嘧啶、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那斯 

杀 真 菌 药 和 消 毒 剂:

孔雀绿、亚甲蓝、制霉菌素、福尔马林、醋酸、漂白粉、次氯酸钙、氯胺、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硫酸亚铁、碳酸氢钠、二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高锰酸钾、硫双二氯酚、敌百虫、营 养 剂 、新洁尔灭  

沈阳老张 发表于 2008-5-16 16:48:52

抗 菌 药
(一)抗菌素 抗菌素种类很多,主要是由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它是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质。目前,不少抗菌素已能人工合成或半人工合成。抗菌素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细菌等微生物,应用广泛,效果良好,能防治多种感染性疾病。
1.氯霉素(Chloramphenico1, Chloromycetin) 白色至微黄色,细针状或片状结晶,无臭,味苦,熔点149一153℃。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饱和水溶液呈中性。在中性及中等酸度溶液中稳定, pH2—9的氯霉素水溶液无论在煮沸或室温条件下放置都稳定。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立克次氏体也有效。本药对海水鱼、虾类的弧菌病、假单胞菌病和气单胞菌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除用作口服(制成药饵)外,还用作泼洒、药浴等。注意.经常使用可产生抗药性和影响机体生长。
2.四环素( Tetracycline, Panmycin)和盐酸四环索(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Achromycin) 四环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熔点170—175℃。在空气中较稳定,暴露于阳光颜色变深。微溶于水,易溶于稀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不溶于氯仿、乙醚。在 pH值小于2的溶液中效价降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很快破坏。盐酸四环素基本性状与四环素相似,但本品易溶于水。四环素类抗菌素是广谱抗菌素,对一些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效 ,对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等也有效。 口服法(药饵)或药浴。但要注意,商品鱼上市前3天停止用药,如水温低于常温,停药时间应延长 l一2天。
3.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Terramyclin) 灰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熔点181一182℃。在空气中稳定,在强阳光下色变深。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稀盐酸溶液。其饱和水溶液 pH6.6。在氢氧化碱溶液中迅速破坏。盐酸土霉素基本性质同土霉素,有吸湿性,易溶于水,1%水溶液 pH约为2.5。土霉素的抗菌谱与四环素相同,一般除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外,对立克次氏体和某些大型病毒、原虫也有一定作用。口服给药或药浴。注意,由于本品应用广泛,近年来细菌对土霉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疗效降低;其次,据有关资料在海水中应用,可与钙、镁形成络合物,而降低抗菌活性。
4、金霉素 ( Aureomycin, Chlorotetracycline) 和盐酸金霉素 ( Aureomycinhydrochloride) 在水产上使用的多数为盐酸金霉素,金黄色或黄色结晶,无臭,在空气中比较稳定。见光变暗。微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丙酮。抗菌谱同四环素、土霉素。药浴或口服给药。可预防和治疗鱼类弧菌病、气单胞菌病和粒球粘菌病等细菌性疾病。
5、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e, Ampistrep)白色或微黄白色粉末或颗粒,无臭,味苦,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乙醚。25%的水溶液 pH4.5—7.0,性较稳定,在室温下可保存2—3周,在冰箱中可保存一年。遇酸、碱、热及氧化剂、还原剂等均易失效。本品放置后变成淡黄色,一般不影响质量。链霉素的抗菌谱比较广,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效,但不如青霉素。在鱼、虾类疾病防治中给药方法有药浴、注射等。注意,本品在国内外作为水产用药均尚无批号,作为兽用药已被开发。
6、氨卞青霉索(Ampici11in, Penbritin)微溶于水,甲醇,几乎不溶于乙醚、氯仿、丙酮。对酸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效。据测定本品对鱼类结节病的病原菌、巴斯德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4—0。08微克/ml,显示了本品有极强的抗菌性。氨节青霉素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7、红霉素(Erythromycin,ilotycin)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有吸湿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丙酮。其饱和水溶液 pH8一10.5,在5℃以下中性水溶液中相当稳定,可贮存数周;室温数周后即有若干被破坏, pH低于5时,则迅速被破坏。本品抗菌谱与青霉索 G相似,主要是抗革兰氏阳性菌。对革兰氏阴性菌活性较差。用于因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鱼、虾类疾病。
8.甲砜霉素(Thiamphenico1, TP)为氯霉素的甲磺酰( Methylsufonyl)同系物,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对光、热稳定。水中溶解度为10%,溶于甲醇,微溶于丙酮,几不溶于乙醚、氯仿和苯。抗菌谱与氯霉素基本相同。体外抗菌作用较氯霉素弱,在体内由于本品不与葡萄糠醛酸结合,也不与血浆结合,故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9.喹诺酮类药物 在鱼、虾类疾病中已使用的有:
萘啶酸(Nalidixic acid)白色或带黄白色柱状或粉末状结晶,无臭,无味。几乎不溶于水、甲醇和乙醇,溶于氯仿、氢氧化碱和碳酸碱溶液。长期露置日光下色渐变黑。本品主要抗革兰氏阴性菌。
喹酸(Oxolinic acid)白色或带黄白色柱状或粉末状结晶,无臭、无味。几乎不溶于水、甲醇和乙醇,极难溶于氯仿。对光、热稳定,不吸潮。本品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及部分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吡哌酸(Piperamic acid, PPA)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有吸湿性,在阳光下渐渐变黄色。极微溶于水、氯仿,不溶于乙醇、乙醚,溶于酸或碱溶液。主要抗革兰氏阴性菌,口服效果良好,能渗透到全身各组织。
氟哌酸(Norfloxacin)为淡黄色或无色结晶性粉末,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几乎不溶于水和乙醇。其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效,最低抑菌浓度为0.063—0.78微克/m1,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也有好的效果。细菌对本品和其他抗菌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抗菌素的作用机理:
(l)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如氨卞青霉索等;
(2)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链霉素以及氯霉素、甲砜霉素和红霉素。
(3)喹诺酮类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 DNA的合成。

沈阳老张 发表于 2008-5-16 16:49:27

(二)磺胺药磺胺药是最早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性质稳定、疗效良好、易于生产、使用方便等优点。所以,尽管近年来抗菌素发展迅速,但在临床上用以防治细菌性疾病仍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其中获准用于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在国外约有十几种。在我国,磺胺类药物象抗菌素一样,水产用药尚无准许文号。 目前常使用的有:
1、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SD)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色渐变暗。略溶于水、乙醇、丙酮,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氯仿、乙醚,易溶于稀矿酸、氢氧化碱、碳酸碱及氨水。可用于防治链球菌病,口服给药。
2、磺胺—2,6—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 SDM) 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丙酮,易溶于稀矿酸和稀碱溶液。防治鱼因弧菌感染而引起的溃疡病、虹蹲的疖疮病、鲤鱼的赤鳍病等,药浴或口服给药。
3、磺胺异恶唑(Sulfisoxazole, SIZ)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氯仿,溶于沸醇、稀盐酸及氢氧化碱溶液中。用于治疗弧菌病、疖疮病等,口服或药浴。其对在采捕过程受伤的或养殖过程中因细菌感染的病鲍有良好效果。
4、磺胺间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 SMM)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色渐变暗。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氯仿,易溶于稀盐酸和氢氧化碱溶液。用于防治香鱼、虹鳟等的弧菌病、疖疮病等,口服给药。
5、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 ST) 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遇光色渐变深。极微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易溶于稀盐酸、氢氧化碱溶液、碳酸碱和氨水溶液中。兽医上常用,鱼病中用于赤皮病、疖疮病等, 口服、药浴或涂擦法给药。
6、磺胺脒(Sulfaguanidine, SG) 白粉针状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日光渐变色。微溶于水,略溶于乙醇、丙酮,易溶于稀盐酸,几不溶于冷氢氧化碱溶液,但在热碱溶液中溶解,同时分解放出氨臭。鱼病治疗中多用于细菌性肠道感染,口服给药。
7、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im, TMP) 一种抗菌增效剂,又称磺胺增效剂,广谱抗菌剂,但由于易产生耐药性,使用时不单独应用;多与其他磺胺药合用,常用者有 SD十TMP, SMD十TMP, SMM十TMP。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冰醋酸、乙醇、丙酮、氯仿,几不溶于乙醚。本品与磺胺甲基异恶唑合用即复方新诺明。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主要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一般无直接杀灭作用。其作用原理是由于磺胺类与对苯甲酸竞争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所致。对苯甲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它是细菌合成叶酸的原料,而叶酸又是形成核酸保证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与磺胺类相结合后,就无法利用对氨苯甲酸为合成叶酸的原料,这样细菌就不能生长繁殖,最后被机体的防御机能所消灭。

沈阳老张 发表于 2008-5-16 16:50:03

(三)呋喃类药 呋喃类药也称硝基呋喃类,是较磺胺类药发现晚的一类化学合成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球菌、杆菌都有抑制作用,高浓度能杀菌,但对变形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的抗菌力较差。呋喃类药的特点是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与磺胺类药和抗生素也不产生交叉耐药性。其抗菌效力亦不受脓液和组织分解物的影响。所以,近年来在防治鱼、虾类细菌性疾病方面有扩大应用的趋势。常用的有:
1.呋喃西林(Nitrofurazone, NF) 为黄色结晶性粉末,久放日光下色变深。难溶于水(1:4200),微溶于丙二醇、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溶于碱性溶液后色变暗橙色。一般作为鱼、虾类体外细菌性感染药浴用。
2.呋喃唑酮(Furazolidon, Furaxone)又叫痢特灵 黄色结晶性粉末,无味。几不溶于水、乙醇、氯仿。遇光色变深,遇碱可溶解。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鱼、虾类细菌性疾病, 口服或药浴。
3.呋喃那斯(Furanace, Nifurpirinol, P—7138) 本品为黄色或暗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近于无味。难溶于丙酮,氯仿,基中上不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水。遇光后逐渐变为褐色。本品具有广泛的抗菌谱,抗菌作用强。本品广泛用于鱼、虾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呋喃类药是一种较磺胺药、抗菌素开发晚些时候的化学合成药。一般认为细菌对本类药物较少产生抗药性,与抗菌素和磺胺药也不产生交叉耐药性。故在兽药和鱼药上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乙酰辅酶 A而干扰了细菌糖代谢的早期阶段,而导致细菌代谢紊乱而死亡。



(四)大蒜 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植物。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可与乙醇、乙醚、苯混合。遇碱、热均不稳定。合成大蒜素也叫大蒜新素,性质较稳定,作用机制与大蒜素相同。大蒜新素存在于植物油中,具有挥发性,经大蒜氨酸作用而分解产生大蒜素。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通常在1:8500一125000浓度下可抑制多种细菌,本品对真菌、立克次氏体和阿米巴原虫也有一定效果。近年来大蒜除用于鱼类的细菌性肠道病外,也用于防治对虾的细菌性疾病,其效果较好。

沈阳老张 发表于 2008-5-16 16:51:11

杀真菌药和消毒剂
孔雀绿(Malachite green) 一种三苯甲烷类染料,翠绿色结晶,具青铜光泽,溶于水,弱碱性。孔雀绿有时也称为孔雀石绿,但前者是指有机染料,而后者多指其主要成分为碱性碳酸铜的无机颜料。孔雀绿中含有锌等重金属对水产动物有毒,不能用。在防治鱼、虾类真菌病中,是用其不含重金属的草酸盐。
亚甲蓝(Methylene blue) 又称为美蓝或次甲基蓝,深绿色,本品为有光泽的柱状结晶 性粉末,含有3分子结晶水,无臭,露置空气中无变化。易溶于水和乙醇,能溶于氯仿,不溶于乙醚。孔雀绿、亚甲蓝等通常称为药用染料,其作用机制是与微生物酶系统发生氢离子的竞争性对抗,使酶成为无活性氧化状态而显示疗效。
3.制霉菌素(Nystatin, Fungicidin, Morona1) 黄色或棕黄色粉末,有类似谷物气味,有吸湿性。性质不稳定,遇光、热、氧、水分、酸、碱等物质易变质失效。难溶于水,不溶于氯仿、丙酮、乙醚,微溶于甲醇、乙醇。水溶液呈中性,极不稳定,在37℃时贮存 l周其效价可损失50%。制霉菌素的抗真菌机理主要是与真菌原生质膜上的固醇类结合,而使原生质膜破坏,导致菌体内容物外漏而死亡。真菌是寄生在虾体组织内,外用药需要很高浓度,内服多数病虾已失去食欲,故效果并不明显。
消 毒 剂 和 杀 菌 剂
水产药中常用的消毒剂有:
1.福尔马林(formalin) 为含37—40%的甲醛水溶液,无色液体,有刺激性臭味。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在冷处(9℃以下)贮藏可呈混浊状,并可生成三聚甲醛,加入10一15%的甲醇可防甲醛聚合。福尔马林是一种强力杀菌剂,不仅对一般细菌有杀灭作用,而且对芽胞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也有效;福尔马林还是一种杀虫剂。另外,还用于保存动物标本。其作用机理是与蛋白质起反应,使蛋白质沉淀。本品广泛使用于鱼、虾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药浴或全池泼洒。
2.醋酸(乙酸 Acetic acid) 透明无色液体,有强烈特异臭,味极酸。置于冷处(16.7℃以下)固化,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本品对多种细菌及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冰醋酸可用作防腐剂。鱼病防治上用药浴法给药。
3.卤素类
(l)漂白粉(Bleaching powder, Chlorinated lime):漂白粉也叫含氯石灰,是次氯酸钙,氯化钙 和氢氧化钙 的混合物,灰白色固体状,有强烈的氯臭。能部分溶于水,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氯,一般含25?5%,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潮分解并放出氯,使药用价值降低。漂白粉是水产药中一种廉价和广泛使用的强大杀菌剂和消毒剂。药浴和泼洒均很方便,能预防和治疗多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2)次氯酸钙(Calcium hypochlorite)又称漂粉精。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固体状。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含有效氦60—70%或80—85%(高效漂粉精),有氯臭。其杀菌、消毒作用比漂白粉大2—3倍,药效较为稳定。本品和漂白粉均有腐蚀性(对金属、织物等),对皮肤有刺激性,水溶液久存易失效,遇易燃、易爆物质可引起爆炸。
(3)氯胺—T(Chloramine—T)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微有氯臭,味苦。在潮湿、光、热下可分解。易溶于水、沸水,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次氯酸。药浴或泼洒法给药。
(4)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 又名三氯三聚异氰酸,结晶性粉末,原粉含有效氯约为90%,有强烈氯臭,徽溶于水。本品为饮水消毒剂,近年来在水产上用作消毒杀菌,效果优良。药浴或全池泼洒。
(5)二氯异氰尿酸和二氯异氰尿酸钠(Dichloroisocyanuric acid& Sodium dichloriso—cyanurate) 前者又名二氯三聚氰酸或防消散,后者又名二氯三聚氰酸钠或优氯净。防消散原粉含有效氯71%,微溶于水。优氯净原粉含有效氯60%,易溶于水。两者均为高效氯胺类消毒防腐药,对细菌、芽泡、真菌抱子和病毒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近来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一些产品用于海、淡水养殖池的消毒和预防细菌性等传染病,效果良好。以上几种卤素类药物,主要是用于鱼、虾类体表或环境消毒。这类药物不同于其他抗菌药物,它们没有严格的抗菌谱,对微生物与机体间也无明显的选择作用,只存在差异,是 一类较能迅速杀灭微生物的药物。其杀灭机理是氧化细菌原浆蛋白中的活性基团,并和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
4.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 黑紫色带光泽的三棱形结晶或颗粒。无臭,味甜而涩。在空气中稳定,易溶于水。本品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基团(如硫基酶等)而发挥其杀菌作用。本品对寄生原生动物等也有杀灭作用。药浴或全池泼洒,也用于苗种池、孵化池及工具等的消毒。
5.新洁尔灭(溴化苄烷胺 Benzalkonium bromide) 淡黄色胶状物质,吸湿性极强,有特异臭,味极苦。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水溶液呈碱性反应,振摇时能产生大量泡沫。水溶液能耐热,可贮存较长的时间而药力不减。其作用机理为本品能吸附于细菌的表面,改变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辅酶和代谢中间产物外漏,妨碍细菌的呼吸及糖酵解过程,并使菌体蛋白变性,因而起到杀菌作用。药浴、泼洒或用具消毒。

沈阳老张 发表于 2008-5-16 16:51:48

杀寄生虫药、驱虫药及环境改良剂
 
1.硫酸铜(Cupri sulfate) 又称胆矾或蓝矾,为蓝色结晶性粉末,略透明,有金属味, 在干燥空气中有风化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缓缓溶于甘油。水溶液呈酸性反应。
2.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 又叫绿矾、青矾或皂矾,为透明、淡蓝绿色的柱状结晶或 颗粒,无臭,味咸涩,带金属性。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易于水,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淡绿色,呈中性反应。
硫酸铜为一种重金属盐类,它能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使其沉淀,因此有杀灭病原体的作用。主要用于杀灭鱼体表和鳃上的寄生鞭毛类和纤毛类(能形成孢囊的种类除外),对中华蚤,螺类以及蓝藻、绿藻类等也有杀灭作用。硫酸亚铁通常不单独使用,与硫酸铜合用为一种辅助药,它既可降低硫酸铜对鱼的毒性又可增强硫酸铜对病原生物的杀灭作用。
3.碳酸氢钠(Natrii bicarbons) 又叫重碳酸钠或小苏打。白色粉末或结晶块,味咸。溶于水、不溶于丙酮、脂肪油及稀碱溶液。
4.硫双二氯酚(Bithionolum) 又叫别丁,白色或灰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可于醇,水溶液呈弱碱性反应。具有驱除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5敌百虫(Trichlorphon) 纯品为结晶性粉末,白色,粗制品为淡黄白色蜡状固体或灰色液体,有挥发性氯醛的特异臭味。溶于水、 乙醇、丙酮、苯及煤油中。其水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成敌敌畏而使毒性增加。目前我国有80%晶体可溶性敌百虫,25%油剂敌百虫和5%粉剂敌百虫。敌百虫用于杀灭鱼类体表和鳃上的寄生甲壳类及单殖吸虫等,效果较好,但如果鱼池中混养有虾、蟹和对虾养殖池不能使用敌百虫,否则在极低浓度下也可能把虾、蟹类毒死。敌百虫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此酶的活性被抑制后使寄生虫体内的乙酰胆碱发生积蓄,进而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功能,最终因神经系统中毒而死亡。

沈阳老张 发表于 2008-5-16 16:52:19

环 境 改 良 剂
环境改良剂是为改善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而使用的药物,常用的有水质、底质改良剂和环境生物改善剂。在换水条件差的池塘、浅海内湾养殖区,尤其是集约化养殖池塘或水槽等小型封闭式养殖水系统中, 由于残饵、粪便和其他有机碎屑等,发生需氧或厌氧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硫化氢、氨、甲烷及低分子有机酸等,都会对水质、底质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目前,我国用于改善和优化底质、水质的这类药物除上面讲到的消毒剂和杀菌剂外,经常使用的还有:生石灰、过氧化钙和沸石等。这些药物的作用:
(1)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
(2)抑制硫化氢,使氨、亚硝酸等氧化成无害物质;
(3)补充氧气,增强鱼、虾类的摄食能力;
(4)补充钙元素,促进鱼、虾类生长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5)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减少疾病感染。
生物环境改善剂是指那些用于抑制或杀灭与养殖动物生活在同一个水域中,可能大量繁殖的某些蓝藻、甲藻、纤毛虫、小型甲壳类或捕食性的敌害动物。这类药物如硫酸铜、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敌百虫等均可供选择性地使用。在对虾养殖池可用茶粕(油茶饼)、皂素等杀灭敌害鱼,促进对虾蜕皮防治由固着类纤毛虫引起的病害。广义的环境改善剂,还包括接种饵料生物,光合细菌(如红螺菌中的一些种类)和在浅水区培植一些藻类或某些水草等。
营 养 剂 和 代 谢 改 良 剂
这类药物是增加机体营养和代谢机能的。包括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激素等。其作用是促进机体细胞的同化作用,使机体保持最佳营养状态,增强体力与活力,以达到最快的生长速度和预防疾病。一般都采用饲料添加剂的形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鱼病防沿的常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