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接触黑虫时间不长,一点经验总结,望新老坛友共同讨论。
一·关于虫具养底
俗话说的好,养虫先养底。何谓“养底”?本人觉得无论葫芦还是叫罐,底对鸣虫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平时习惯把虫具砸上底,待一周左右晾干后就可入虫了。实则不然,一是无论用生土熟土都有火气,极易伤虫,二是新底即便砸得再实,也存在缝隙和水分,对出叫甚是影响(因为虫膀朝下,声音需要触底再反弹回来),所以新底养虫会吸走大部分声源。
我是这样做的,买到心仪的虫具,砸底后,用半个月时间使新底干透,然后用头遍洗茶水晾凉或凉茶根儿倒入虫具中(葫芦适量),10-20秒后倒出茶水,倒置虫具(虫具盖单放),倒置原因有二,一是如是葫芦,避免干底吸收水分过多难以蒸发,导致阴皮。二是水分进入底土缝隙,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可以使底土更加紧实。如是操作,一年以后方可入虫。好处是底土无火气,瓷实,不伤虫,反音儿好。
对于一些朋友说砸上底,晾干茶水一涮,入虫即可的说法实不敢苟同。
二·关于罐和底的消毒
每年8月中旬左右开始准备,主要说叫罐,将叫罐码(包括盖子)放在脸盆或其他较大容器中(罐口朝上),用高锰酸钾在脸盆中溶解,30度水温为好,水微见粉色即可,高锰酸钾水要没过叫罐,且每个罐中要灌满溶解水。放置24小时以上,我们会发现粉色的水会全部变为深棕色或更深,而后把脏水到出,每个罐子清水洗净,一定要洗净,继续码放在大容器中,烧一大壶开水,浇于罐中,可浇两遍,从而分解残留高锰酸钾溶液,杀死微生物。然后将罐子尽量放在朝阳位置晾干,两三天即可。
消毒后继续涮水,倒扣,直至九月底入虫。
三·关于饲养
老话说鸣虫在于冷热湿干,冷热是说倒叫,湿干是饲养。对于湿干则务必见湿见干,湿则湿透,干则干透。我习惯两个叫罐伺候一只虫蹲叫,如遇水便,食物残留需清理干净,但绝不能罐子潮湿入虫。这里也有两个原因,罐子潮湿,湿气往上反,等于给虫子上笼屉蒸虫,虫膀沾水伤膀。虫如孵化过程中丢壳,伤腿。长期以往我们恐怕只能享受虫羹了,呵呵!!
至于干湿,可以从喂食上找平衡,比如菜托稀食,渴了吃菜,饿了吃食,没必要罐子里弄得很潮湿。我们在野地逮过鸣虫的朋友知道,没见过那个蛐蛐,油葫芦的洞里像小便池一样的,翻开砖头底下一汪水的,那是找钓鱼用的花蚯蚓呢。所以说湿干是相对而言的。
望此贴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对之处请坛友见谅,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目的只有一个,在玩中学,学中玩,少走弯路,都能养好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