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の青
发表于 2011-9-11 16:09:34
请教:金钟雌单口、连口怎么区分
另我想把金钟在本地留种.................野生环境可以吗...................
O(∩_∩)O谢谢
guhuikai
发表于 2011-9-11 16:14:48
蒙古刀
发表于 2011-9-11 19:21:06
楼主辛苦
瞎玩150
发表于 2011-9-11 19:44:58
新手顶贴 辛苦了
中环花鸟
发表于 2011-9-11 20:13:19
引用第17楼吉儿膀于2011-09-11 07:06发表的:
葫芦皮花了,为了美观,请教如何做"枣皮红"?
双氧水.........做出来也能的出来的
中环花鸟
发表于 2011-9-11 20:21:18
引用第18楼有喉足已于2011-09-11 07:59发表的:
竹蛉养葫芦里,是不是容易干死?不是食物没水,那种体表脱水,尤其是夏天?
闷死的吧?竹蛉以泡饭为主,苹果少喂适当加点南瓜,也可以上点荤食。干湿搭配太湿了也不好。
中环花鸟
发表于 2011-9-11 20:27:41
引用第19楼半介书生于2011-09-11 09:21发表的:
老菜鸟请教:
8.30后,几十粒吉尔卵放在经过高温消毒的沙中,保湿、常温,除发现有几粒色变,一粒色黑外,其余基本没有变化。现在可以或应该放在冰箱中吗?冰箱现在保鲜层15度左右,温度是不是太高了?如果可以或应该放冰箱中,要放多少时间?
谢谢!
保湿是多湿?不要见明水。如要冷闪10度以下0度以上都能成功。
中环花鸟
发表于 2011-9-11 20:37:50
引用第16楼khaki11于2011-09-11 07:00发表的:
哪位前辈能把上海地区常见的鸣虫列个表,标清名称、寿命、饲料之类,方便俺们这些菜鸟。
这个可难了点
给你介绍2个常见的吧
安徽黄蛉又名大黄蛉、黄针蟋蟀、安徽黄蛉蟋、黄蛉,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全身纯黄色,仅颈部有一段颜色较浅,故被称作 " 黄岭 " 。
安徽黄蛉之所以名声很大,是因为它有突出的特色。它的鸣声为 " 铃一铃一铃一 " ,动听悦耳,声音清晰而有韵味,比金蛉子还清脆响亮。因其形象佳,鸣声美,玩赏时间长,受到很多蛉虫爱好者的喜爱,在 " 上海市第一次鸣虫展览会 " 上曾获得 " 鸣虫之王 " 的称誉!
黄蛉的挑选:
挑选一只好的黄蛉不能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要全面考虑,包括:体形、虫色、形态、翅膀!
挑虫:
一、体形
黄蛉通常情况下体长 7—8.5 毫米,最大的黄蛉体长可以达到1.1厘米,体宽约2.5毫米,触须长 4—4.5 厘米,可以达到身长要长 4—5 倍,现在市场将3厘米长的须称之为“长须”,4.5厘米以上的称为“顶须”,所谓“顶须”就是须没有断过,在购买顶须时可以注意:须必定是在4厘米以上,须的末端有一点点弯!黄蛉头部及前胸背板各具2 条宽带,后足股节外侧亦各具 2 条深色条纹,内侧靠近端部各具有 1 个暗色圆斑。其头上的复眼为灰绿色,前翅发达,覆盖整个腹部、前胸略呈方形。
1、体型首先看大小,虫子大小光凭眼睛单只看是看不出大小的,往往会越看越小,黄蛉是要两只对比的,一比就可以看出那只大那只小。
2、虫的体型可以分为长条虫和宽体虫,市场上现在有很多虫商为了让玩家看到大虫,往往会先将虫饿一段时间,然后喂食很稀的冷粥,虫由于饥饿,会大量进食,虫身马上变大,但还是看的出来,虫身可以变长,但翅膀是变不长的,所以各位虫友购买大虫时要注意,正常的虫,虫身基本上和翅膀一样长短!
长条虫我个人认为不可取,按比例来说虫身长,翅膀就相对变窄,发音不好,还是选宽体虫为上!
3、虫的肉身要饱满,高厚,虫体健康、强壮!
4、六足要齐全,爪花完整,六足要长、要粗壮!
二、虫色
黄蛉的颜色我把它分为七种!
分别为:淡黄、金黄、暗黄、红黄、紫蛉、黑蛉、绿蛉!
1、淡黄:虫身通体黄色,颜色很淡透明度很高可以清晰的看出虫身上的红线,很多虫友说这是虫嫩的体现,其实不然,我曾经养过一条这样的虫,一直养到2月份虫色还是淡黄。
2、金黄:虫的黄色部分很重,略反金色!
3、暗黄:黄中带灰,这样的虫是市场上数量最多的!
4、红黄:黄中带红!
5、紫蛉:已深褐色为主,是介于乌金和红黄中间,比乌金要淡,比红黄要深,这样的虫往往会被虫商当成乌金来贩卖,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蛉!
6、黑蛉:也就是大家说的“乌金”,此虫全身发黑,包括腿也特别黑,颜色接近于金铃子,乌金通常都比较小!
7、绿蛉:黄中带绿,野生的绿蛉实在是很少,它的颜色与冬天的孵蛉很像近!
虫的颜色实际上还是很好分辨的,多看多比!
我在挑选时按照虫色来判断取舍的顺序依次是:
黑蛉—紫蛉—红黄—淡黄—暗黄—绿蛉!
三、形态
虫的形态其实也就是虫的“神态”,这点很难掌握!但有几个方面还是可以注意的!
1、要看虫的灵活性,双须不能呆滞,双须要不停的舞动。
2、虫在盒中,走动要自然,走动的速度要均匀。
3、挑选时要挑两条大腿夹紧的。
说到形态在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叉口蛉”!
“叉口蛉”是指在一个叫叉口的这个地方抓的黄蛉,听说那里是黄蛉的发源地,是不是真的就不是很清楚了!“叉口蛉”因其叫声比一般的黄蛉要响,并带有塘音有穿透力,所以它的价格比一般黄蛉高很多,今年养了几条,叫的确实不错!区别“叉口蛉”和一般黄蛉主要是看形态及脚式,叉口蛉比一般的黄蛉要晚上市一个月左右,虫体明显偏小,但该虫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明显可以变大些,此虫看上去要比一般的虫更加灵活,脚式要比一般的黄蛉长很多!
四、翅膀
翅膀有发音器,直接决定黄蛉的发音好坏,所以翅膀的挑选最为重要!
1、翅膀要宽,我所说的宽是相对虫体来说的!
2、翅膀上的纹路要深,清晰!
3、翅膀包扎要紧,所谓包扎紧是指翅膀边缘与肉身包裹的这部分要严实,包扎松的几乎都叫不好,声音很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虫子脱水后也会造成包扎松,翅膀与肉身明显脱离,分开!
根据以上几点,我总结出六选六不选!
选大不选小!
选宽不选长!
选正不选杂!
选灵不选呆!
选紧不选松!
选优不选异!
黄蛉的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点外,虫友对黄蛉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及问题,我来谈谈我的观点!
1、眼睛:市场上黄蛉的眼睛也是一个买点,我所看到过的有黑眼睛、红眼睛、鸳鸯眼(一红一黑、一绿一红、一绿一黑)、玉眼我觉得眼睛是什么颜色和叫口好象没有多大的关系!
2、黄蛉腹部的颜色:有很多虫友都认为黄蛉腹部颜色越深代表虫老,腹部嫩黄代表冲嫩,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黄蛉腹部由一条条黑线组成,颜色的深浅是和黄蛉的生长环境及食物有关!
3、黄蛉刚开叫的时候虫友觉得虫的叫声很不理想,往往会淘汰,其实这种方法不对,黄蛉刚开叫的时候都还没有定音,不能以这个时候的声音来判断,一般都会越叫越好,还有黄蛉的叫声有时候会很好,有时候很差,这点和黄蛉的起叫方式和在盒子中所处的位置有关。黄蛉的起叫方式我认为有两种:一、正身起叫、二、侧头斜身起叫,所谓正身起叫是指鸣叫的时候身体基本不斜很正,翅膀直立,这说明虫体健康,体质好!黄蛉的叫声也分为两种:一种为正常鸣叫,另外一种为急叫,在这里说说急叫,急叫的声音很快,基本上都是一个音调,这个时候虫友就要注意了,急叫并不是一种好现象,有很多黄蛉在快死的前两三天会出现这种情况,叫了一两天后就会莫名其妙的死亡!再说急叫也不好听,所以我不建议购买这种叫声的黄蛉!
4、人工虫与野生蛉的区分:我认为辨别人工和野生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颜色,人工蛉的颜色为黄中带绿,这种颜色和绿蛉很相似,所以我在前面根据颜色来挑选黄蛉中不建议购买绿蛉!
5、黄蛉脱铃现象,相信大多数虫友都碰到过这个问题,其实大可不必惊慌,黄蛉到了交配期时,这种情况很正常,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弄条黄蛉三尾,当黄蛉发生这种情况时,可以将三尾放入,过蛉后一切恢复正常!发现的越早,解决也就越简单!
黄蛉的饲养:
黄蛉的挑选先说到这里,再来说说黄蛉的饲养:
挑选到一条自己满意的黄蛉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饲养!
1、养虫首先就要选择相适应的虫盒,黄蛉的虫盒我认为是单格、单层最好好,要符合一定的尺寸:高度在1—1.2CM,长度在7CM以上,宽度在5.5CM以上,当然盒子越大越好,但高度只能是1—1.2CM,所以我不建议虫友用双格、多格或养其他虫的盒子来饲养黄蛉!不管你的虫具是高档还是低档有一点必须注意,盒子不能夹须!
2、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饲养的虫具,早秋里可以用有机玻璃盒或象牙盒来饲养,天气转凉后建议转为竹盒或木盒来饲养(保温比较好)!
3、早期饲养黄蛉建议静养,野生蛉野性十足,如果过早上身的话,虫子容易受到惊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4、喂食要有固定时间,建议早晚各一次,上身后要特别注意,要及时补充水份,虫子一脱水就离死不远了!
5、黄蛉饲养时尽量要少见光,这样老的慢点,静养的情况下一般可以养到来年的4、5月份,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最长的可以养到明年8月(不知道是大黄蛉还是小黄蛉如果是大的那可就厉害了,小黄蛉的话比较正常)!
6、饲料:以泡饭为主、还可以穿插的喂些苹果、南瓜可以增加虫子的食欲,但甜食尽量少喂,虫会咬须!天气凉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点荤(如蚜虫),也可以用人参泡水(一定注意要稀释,浓度过高的话对虫不利)加在泡饭中或直接泡米饭喂食、也可以在泡饭中加点牛奶!
再介绍个马玲的
饲养技巧
在饲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来布置马蛉的虫具内环境。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虫具。鸣虫界有句俗语:叫择圆弃方。意思是圆型的虫具由于没有死角,能够更好的保证鸣虫肢体的完整性。 适合马蛉的虫具有叫罐,瓦罐和纱罩瓷罐三种。 虫具的内容空间的大小越来越受现代虫友们的重视。广器优小居,普暖胜狭温。相对较大的内容空间给鸣虫较充分的转寰回旋的余地,鸣虫可以自由的活动,充分的舒展六肢,自洁触角,尾须等。虫也不容易沾染到虫具内放置的食物。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针对马蛉的普遍体型 2厘米 根据金声鸣虫的虫具最理想空间是圆型,直径等于虫体程度的5.5倍左右。我们可以得出,最适合马蛉的虫具空间应该在直径12厘米左右。 叫罐多不能达到这样的直径,但瓦罐和纱罩瓷罐一般都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说完的马蛉的虫具类型和空间值。下面进入重点,就是马蛉罐内的设施摆放问题。 罐内设施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饭板,二是水盂,三是棉球。 饭板和水盂是蟋蟀饲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当然,蟋蟀饲养还有一个蛉房。马蛉是不需要蛉房。 饭板用来盛放食物,水盂用来装水。而棉球就是把脱脂棉的小团浸入水盂中,使其吸满水分,更起保证湿度的作用。三件套,就这么简单。 有些玩家喜欢垫叶子,当然是可以的。但不要使用常见的蔬菜。因为常有农药沾染。最好用新鲜的竹叶或者桑叶。某些蔷薇类的果树叶子也可以。白菜夜含水分较多,马蛉容易过度啃食而不吃备用的食物。造成拉稀现象,所以不推荐使用白菜叶。 每天清洁的时候先将马蛉用扣网提出,然后再清理虫罐,洗净饭板后加入新食物。洗净水盂换新的开水或者矿泉水。然后再加入新的棉球。有垫叶的朋友则须更换干枯卷曲的旧叶,垫入新鲜的叶片。 在摆放上,饭板和水盂应该放置在虫罐的中央位置。把周围的大部分圈位留给马蛉爬行活动。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必须注意的是无论用哪种罐器饲养马蛉,都不能垫土,因为土里微生物众多,潮湿环境下虫容易感染霉菌死亡。另外一方面。潮湿的土壤还会滋生红螨。 马蛉虽然对湿度有一定要求,但同样需要干爽的底板。过分潮湿容易造成它纤细的足尖部分腐烂缺失。 马铃是地栖鸣虫,而且喜欢在潮湿阴暗的草根和砖瓦下面活动,根据马铃原栖息地的环境,个人饲养秋马铃都是蟋蟀罐里面的,放一个饭板,一个水盂,水盂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蟋蟀罐内湿度的,效果还不错,切记不可对蟋蟀罐内喷水,这样会导致马铃前翅霉变,爪花润烂。冬马铃饲养在搪底的黑虫葫芦内,由于搪底的成分主要是黄泥,所以吸水性比较好,可以每天点几滴清水让其吸收,不可过多,如果搪底出现潮湿甚至吐水那就是水多了! 一般一号瓦罐养马蛉最好。内径11厘米。内置水盂和饭板。资深玩家一般会放一小团部分吸水的脱脂棉球于一侧。用来调节湿度。盆内其他地方不能喷水。以免太潮湿导致烂足尖和翅膀发霉。
中环花鸟
发表于 2011-9-11 20:48:06
引用第20楼虫痴青岛于2011-09-11 16:09发表的:
请教:金钟雌单口、连口怎么区分
另我想把金钟在本地留种.................野生环境可以吗...................
O(∩_∩)O谢谢
http://zdd77772008.blog.163.com/blog/static/8338391820089219724799/
留种问题比较难说,水土,环境,食物,数量,天敌,温度,湿度,冬天的最低温度差,即使可以繁殖也无预想效果。
就好比秋天的斗蟋,年年有无数只散落在天津,但是转年天津也出不了好虫。
还有个因素,金钟在食物链的底下,存活靠数量。其中鸟,老鼠,其他昆虫比如蝈蝈,螳螂,等天敌,还有杀虫药的威胁。
夜塌糊涂
发表于 2011-9-11 2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