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蝈蝈的命运
记得小时侯我老家河南每到秋季,豆地里满是蝈蝈,几乎和蚂蚱数量差不多,渐渐的,叫声稀少了,五年前终于在我经常捉蝈蝈的地方再也没有了叫声,庄稼地也成了新的楼盘。我相信这仅仅是一个缩影,山东,河北,北京,内蒙,山西,陕西等省应该是皆出蝈蝈的地方,我也听到各地虫友发出的抱怨:野采蝈蝈越来越少,越来越小,非要到山上才能找到好虫。我们作为鸣虫爱好者,其实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前辈的玩虫经验与其中的文化,与此同时我想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朋友。
现在大家更多在讨论蝈蝈的繁殖技术,固然冬虫是占据市场更大部分的。但是不要忘记扎籽更多来自野生蝈蝈。假设我们每个爱虫的人能适当的在合适的区域投放亲虫或者幼虫我想也会给这个种群带来新的繁荣。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更多的是毁灭性的开采,猖獗的人类活动。相对可观的利益关系。想想这一切我仅能在此呼吁大家能够保护野生蝈蝈与其他鸣虫,合理捕捉,保护他们的生活环境 真正喜欢蝈蝈的人,可以控制合理捕捉,但楼盘问题没办法 人为超量使用农药 是啊!今年有好几家份房没收到种子! 是个棘手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真的很重要。 记得以前处暑一过,师父就会将种子放回山里。把红条留给大自然!说实话现在确实做不到了! 引用第6楼将军脱袍于2011-08-29 21:52发表的:
记得以前处暑一过,师父就会将种子放回山里。把红条留给大自然!说实话现在确实做不到了!
还要坚持,我决定明年孵化好放生. 很值得讨论的话题。其实也不光是蝈蝈受到影响,很多科学家相信,地球正在进入一轮新的生物大灭绝时期,而且很可能和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命运最凄惨的是一些大型的动物,像华南虎,亚洲象,澈底灭绝只是个时间问题。
个人认为,应该在一些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更多的自然保留地。甚至广大虫友中有一定财力的可以购买一些地块,让虫子们休养生息,也方便其他虫友。其实只要有合适的生存环境,蝈蝈一类昆虫种群的恢复是相当快的,并不需要人为的做什么。而一些大型动物的种群恢复就要困难的多。 虫子都被农药杀死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