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油葫芦和棺材蟋及其他
本地油葫芦和棺材蟋及其他7.8网上购了一对最便宜的已经塘好底的叫罐。大约一周前,晚上八时后带了抓虫的小网罩,准备去逮2只油葫芦养养。
油葫芦的叫声一片,但都很鬼,躲在草丛、灌木丛和土的小洞中,看得见,就是抓不到。走了一圈,居然看见2只比较大的若虫,一只,肯定是油葫芦,另外一只,我是当蛐蛐若虫抓的。
养在叫罐中的小家伙也没有特别的伺候。但那只小蛐蛐若虫太爱闹腾了,一开罐盖,稍不留神,就跳出来,在光滑的地砖上扑腾。
8.12早上,一只以为是蛐蛐的大蜕成虫了,才知是一只棺材蟋;晚上喂食,那只油葫芦也大蜕成虫了:个儿并不大,可能是自己饲养成虫的,感觉还是蛮漂亮的。
在我的《几只须还可以的金铃子和目前部分家当》的帖子中,有虫友问我,喂的什么?顺便回答一下,喂的是根据网友介绍的自己做的混合饲料:约35克的小米蒸熟,加2个生的嫩玉米粒,一起放家用粉碎机里粉碎,然后摊在大一点的盖子里,放冰箱冷藏室冷冻,固化后掰成小块冷藏。喂食时,提前拿出来解冻,稍加水喂就行了。
也在这个帖子里,600老弟问是不是本地的金铃子,现在回答:不是的,是在小林店购的幼虫养大的。还是纠结:明明是作大黄幼虫出售的,怎么会出来的全是金铃子呢?
今天上这个网页,又看到了站内短消息,打开,是乐版的,照例是关注、鼓励、加分。有站短,每次我都会回复一下,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乐版能够给我关注、鼓励、加分,肯定是恢复原职了,所以我的回复是:谢谢。祝贺回归!再浏览鸣虫版块帖子,果然,乐版回归了!
在乐版的帖子里,看到了一个将鸣虫版块融入生活、生命之中的一个执着、执拗的年轻人的赤诚之心:好多文化的传承,就是在一批没有物质欲望的执着、执拗的个体,将那种文化在生活、生命之中薪火传承,才保证了老祖宗的东西得以保留并发扬光大!
乐版回归的帖子,认可了“多事之秋”的说法,但对我来说,有点无言的苦笑:乐版前一个帖子,我的说法是以半个酸腐书生的身份将老话“多事之秋”作为回应。谁知,才过去没有几天,仲歆 就发了一个伤感的帖子,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真TMD是乌鸦嘴,这不“多事之秋”又来了吧?真恨不得自己掌嘴!
仲歆 所发的一个伤感的帖子,日期是8.13:京剧《沙家浜》,沙奶奶有一句唱词:“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这个日子国人应该永生难忘。中国全民抗战用了整整八年,才把不可一世的小鬼子赶了出去。仲歆老弟,用打鬼子的毅力,去把弟妹领回家吧!期待再次看到仲歆老弟和弟妹一起逮虫的片片!
好帖,写的不错,支持 支持野采!! 文章写的真好,大蜕后的油葫芦和棺头蟋都很漂亮,欣赏了! 好文好虫! 楼主有文化 大蜕都很完美。
我特别喜欢大棺头的叫声。 油葫芦很饱满 写的好拍的也好,欣赏了 文章写的不错,
虫子也不错,
照片拍的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