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拍卖史上最贵的一部古书
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一部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 以4830万元人民币一举创出了中国古籍拍卖新的世界纪录,也使得这部《两汉策要》成为了史上最贵的一部中国古书。不过,这部天价古书的来头也确实不小。《两汉策要》共十二卷16册,为元抄本,距今已有超过700年的历史。此书由宋朝陶叔献编辑,收录了两汉期间164篇重要的政论文章,共9800多字,历代盛传为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手书。
“自明朝以来,《两汉策要》就是一部学术界、藏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难得珍品。对于古今藏书家来说,这是最让他们梦寐以求的一部书,因为它在历史上就已名动天下了。而且这部书一直出入于名门宦族之家,在长达500年的历史中,一直是名家递藏、流传有序。一生藏书无数的毛晋最爱的就是这部《两汉策要》,他在书上打上了自己的收藏印80多方,足见其喜爱之情。在这部书中,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有著名的藏书家的题跋,其中包括翁方纲、王杰、钱大昕、戴衢亨、袁枚、秦承业等。”
一部《两汉策要》为何如此让人心向往之呢?一是它符合了善本的所有标准,艺术价值、文物价值、文献价值都非常高,十分罕见;二是对于古籍善本来说,名家递藏等因素非常重要,而这部书可谓几大要素全部囊括,十分难得。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此书的手书者及其书法,历代均认为此书为赵孟頫\手书。
“其他不论,但就年代而言,一般来说,600年前的书在市场已经多是论页卖了,400年前的书才会论册卖。宋元善本本身就少之又少,这部书已经700多年,还相对完整,整套出现,太难得了。”
何谓古籍善本?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可称为古籍;1911年至1949年的称为解放前旧书。所谓善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代,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最初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后来把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称之为 “善本”。
现在古籍善本的概念更加扩大了,书籍、雕板、信札、石碑、古代珍贵的档案、文献资料等都涵盖其中。近年来,各家拍卖公司都会推出古籍善本的专场拍卖,有时种类也会更加广泛,如甲骨、竹简、插画、著录等。很多时候,往往“善”比“古”更具价值,很多近现代的善本价格要远远超过一般的年代久远的古籍。“明代就有‘一页宋纸二两金’的说法了。虽说纸寿千年,但毕竟不好保存,流传几百年非常不容易。”
从收藏和投资的角度来看,业内专家建议年代当然是宋、元、明最佳。不过,也可以考虑收藏一些年代不久,但是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名人书札、信札,这些藏品既有收藏价值,又能有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学习了中国古籍拍卖史上最贵的一部古书.谢谢!!! 好贴!!!!!!!!!!!!!!!谢了!!!!!!!!!!!!!! 欣赏了中国古籍拍卖史上最贵的一部古书。 似赵孟頫的字!!!!!!!!!!!!!! 很不错啊!顶!很不错啊!顶!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