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世襄谈葫芦收藏(希望给能新人点启发)请多批评
八不正,能张满就不错了,器型多大呀。所以上色漫,也可做旧。您想鸡心才多大,火绘就是毁,谁不知要把葫芦盘红?红了还看的清花?瓷皮掐花没必要。不过掐花的葫芦可以掩盖皮质和缺陷,要是名家倒也有艺术价值,那就全在工艺了,就是刻在木头上也是工艺品。有点醉翁之义不在酒了。花模再模的工夫上,是不错的选择。要是瞎模只要皮,里好。不醒也罢。反正我是不收藏做旧的,掐花的,花模的葫芦生长的瓷膨的少,模里的空间大,不过能碰到好的,但是少。我早期也是不居一格,后来看了关于王世襄老人的收藏的书。略有所悟,读书不能读死书,比如红楼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和个人的年龄阅历有关,曹雪芹只是把事写出来,里面的意味就看你如何理解了。比如说描写爆竹的场面,你要说过节欢庆也对,你要说一鸣之后万事空也对。但他只是说的一个客观场景罢了,这就有二次理解了。对吗?下面我把理解说一下。你看王老《鸣虫葫芦葫芦一版》,都是精品吧,掐花,安素模,本长,火绘。。。。但是安素模的色浅还有掉皮的(我只是说别密度低,现在的仿安素模的就要具体看了),火绘的就看不清楚了,掐花的就陈的上色快。王老上色快的,红色葫芦都是明晚期和青早期的素模或本长,皮都长出筋了,齐并不正,但现在有了引齐的技术当然要挑正的,这点要与时具进了。您怎么认为,就看你怎么理解了。我是想说从王老的葫芦中看你的收藏趋向,从把玩多年的葫芦到借鉴,比如清末时葫芦张的葫芦,为了追求出音特意控肥,把葫芦的胎里密度降下来,要有一把,虽然变色漫,也不是瓷皮,包浆不好,可价值连城。齐白石就是把画刻在尿盆上,尿盆都得上十万,我说的不是美术价值,是葫芦的价值。建议朋友们买本《中国葫芦》看,看看您希望将来葫芦变成什么样。 学习了,顶 学习. 受教,受教 好帖,受启发 发人深思。 说的有道理,奖.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只是把我的一点经验介绍一下,因为葫芦要上市了,希望给您点启发。上学有什么用?我个人理解是学习读书的方法,从中得到看书的自学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个人浅见这就是文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