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介书生 发表于 2011-6-13 10:36:06

探讨:杂说安徽人工大黄蛉及其他

探讨:杂说安徽人工大黄蛉及其他
约在二十多年以前,安徽大黄蛉和苏州小黄蛉应该是小型鸣虫标志性品牌,现在,安徽大黄蛉继续风光无限,苏州小黄蛉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安徽小黄蛉后来居上了。
同样,人工大黄蛉的品牌创始人石志明引领鸣虫淡季风骚近十年,唯一能和之匹敌的安徽刘宏泰们也正在迎头赶上。讲大黄蛉的正宗,刘宏泰和他的安徽团队为翘首;讲鸣虫淡季的人工大黄蛉,石大师无人可匹敌。我有些孤若寡闻,不知道2011年5月中下旬出现的安徽人工大黄是不是安徽刘宏泰和他的老乡们的杰作,反正从价格上,是可以和石大师有得一拼的。
今年石大师的人工大黄蛉,进过几批,价格也是不便宜,基本是已经超过往年鸣虫旺季消费的总和了;安徽的人工大黄蛉,最近进过2批,价格基本是石大黄的一半,拿一位虫友说的是“5元的辣子”为多,安徽大黄蛉的价格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从饲养人工石大黄和安徽人工大黄的过程中看,我感觉:
1、个体:人工石大黄要较安徽人工大黄来得大一些。
2、体色:人工石大黄颜色要嫩、鲜亮,标准金光灿灿;安徽人工大黄颜色稍老一些,有些暗,不是千足金。当然,乌金背不在此列。
3、叫声:基本没有大的差异。
不论是人工石大黄还是安徽人工大黄,因为基本都是是网上邮购,少了挑选的乐趣,上面的一些差异都是根据邮购来后对比的结果,只是个人一些看法,不代表对人工石大黄和安徽人工大黄的全部评价。
补充一点,今年的石大黄有一只叫了的确不错,是在本地市场购的,听老板娘讲,是刚到店里,很嫩,要养一段时间才会叫,后来,果然是的。
最近,有虫友发帖询问上海那里有大黄秧子卖,根据我的看法,上海的万商和江阴路基本会有,时间大约在6月中下旬到7月初,2010年大黄秧子有销售是在7月上旬。至于有虫友抵制销售幼子,我的看法,一、抵制不了,有市场,就有幼子出现;二、幼子基本不是野生的,肯定应该都是人工的。人工的虫在淡季可以卖个好价钱,在旺季,满世界都是,再繁殖人工虫,根本卖不出好价钱,有点得不偿失。在野生和人工幼子同步成长的时候,将来不及繁殖成虫的幼子打包出售,不失为一个双赢的好主意!要买野生虫,起码要9月下旬以后,这是养虫高手们的经验之谈!三、到目前为止,野生大黄蛉的野外生活环境、产卵、幼虫出卵等基本没有资料显示,反之,大黄秧子从幼虫到成虫,饲养的方法并不困难。我担心的是,到野生大黄蛉的野外生活环境、产卵、幼虫出卵等基本资料解密后,野生大黄蛉可能会成为提价的最大砝码!四、从大众喜爱的小型鸣虫的产地来说,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因为生活质量和劳动力成本的不高,抓野生鸣虫提供市场,成为脱贫的一个方面。等这些地方解决温饱正式走上小康后,再靠抓野生鸣虫来解决生活问题,可能就不会再是脱贫的一个手段了。受广大虫友推崇的红胸,在南方地区已经有野外生存的了,但市场就是没有,我估计那里的生活条件肯定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捕捉野生红胸来提供市场,精明的南方人肯定是不屑一顾的!但是,江南的石大师能找到人工繁殖包括大黄蛉在内的其他鸣虫的方法,大黄蛉的故乡肯定也会与时俱进,造福于虫友!
从最近几年淡季鸣虫的人工虫市场情况来看,石大师的人工大黄、人工金蛉子繁殖技术日趋成熟,批次基本能和市场需求接轨;安徽人工大黄还欠火候,春节前后基本不见安徽大黄的踪影;6-8元一只的人工墨蛉、人工小黄蛉,今年也见过网上有出售,但不多(2010年有石大师的人工墨蛉6元/只,2011年在网上看到过人工小黄8元/只,不知是不是石大师的),反过来,小黄蛉几乎断断续续的能跟上市场的脚步,不知除安徽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的产品;2010年前人工紫竹、青竹的价格一般都在30元、20元不等,2011年的人工紫竹、青竹的价格基本维持在25元、15元不等(有段时间青竹跌破了5元一只的价位),虽然下降幅度不大,但已经是有点下来了!石大师继续在这个空间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今年就打出了石志明人工青竹、石志明人工紫竹的牌子。而出产青竹的保定,在人工虫市场的跟进上没有石大师精明;至于人工金钟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可以肯定的说,目前金钟的人工繁殖、人工饲养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技术还不成熟,虫友们在鸣虫淡季自己繁殖、饲养金钟,最终成虫的信息还没有出现(可能我信息有些闭塞),现在市场销售的金钟幼子我不以为是野生的,基本应该是人工的试验品。如果是野生的,那么捕捉、装盒、运输的成本怎么算?到最后出售才3元一盒,一盒里面4-5只不等,3元中间还包括商家的利润,怎么算都感到不可思议!至于大黄蛉、金钟的幼子,如果是野生的,那么基本要满足这个条件:种群密集,捕捉工具下去,一下子会有成百上千,否则和上市销售的市场规律不符;同样,2010年红胸上市时,红胸的品相较差,特别是长须的很少,我将这种现象归结为是利益驱使、野蛮捕捉的结果。
今年4月30日,老乡依依不舍发了《无意间孵化出野生青竹,求饲养方法》的帖子。实际上这是一个技术、信息含量很高的帖子:在野采本地青竹,进行人工饲养的同时完成了青竹在自然界生命延续的全过程。如果注意并掌握合适的温湿度、时间,取出部分虫卵,进行孵化,那么在春节前后就可以有自己份出的青竹,这个时间段的青竹肯定是一个亮点!特别是在鸣虫淡季,自己饲养青竹,欣赏这个过程肯定其乐无穷!如果不刻意追求淡季份虫,听其自然,到合适的时候,自然的孵化,这种无意同样有惊喜!不知道老乡现在的青竹成长得怎样了,但纯自然的孵出青竹幼子,依然令人羡慕!
在青鸟鸣虫板块,我是后来者,2009年10月注册到今,不过2年不到,在很多的问题上还没有充分的话语权,以上只是个人最近的一些想法,写出来,活跃一下版块气氛,说错莫怪。
后记:这个帖子,想了好几天,电脑上码字好几天,修改了好几天,发与不发也思考了好几天。不发,有点对不住自己,发了,又有点怕贻笑大方。咬咬牙,发吧,反正这里不是圣坛,是娱乐休闲的一块宝地,权当娱乐休闲吧。

夜行千里 发表于 2011-6-13 11:25:01

进来学习,感谢楼主。

虫虫大战 发表于 2011-6-13 11:32:35

顶起,楼主是个很花心思的人,这是公认的!

花鸟虫虫 发表于 2011-6-13 12:50:03

写得不错,分析得很有道理,学习了。

依依不舍 发表于 2011-6-13 13:37:29

老哥说的不错,石大师把握市场之节奏是相当的有水平

刘的大黄也不错,希望刘大师再接再厉,继续为广大虫友造福。毕竟有竞争是好事情

李诺丁 发表于 2011-6-13 13:42:57

兄弟的帖子评论很到位!!

——————————————————————

讲大黄蛉的正宗,刘宏泰和他的安徽团队为翘首;讲鸣虫淡季的人工大黄蛉,石大师无人可匹敌。

呵呵!!!!

小蟀蝈 发表于 2011-6-13 13:44:02

拜读了

老郑 发表于 2011-6-13 13:59:25

写得不错,有道理,学习了。

悠乐过客 发表于 2011-6-13 16:40:56

不愧为书生,写的很有哲理,点评到位,拜读了,顶,顶,顶。

攻玉生 发表于 2011-6-13 17:01:31

说得经典,学习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讨:杂说安徽人工大黄蛉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