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YU 发表于 2011-4-8 22:00:47

又到周末闲聊时

转眼间又到了周末了,一上论坛,没看见六爷那饱经沧桑,粗厚有力的大手。心里顿有几分失落啊。老毛病了,这人哪,年纪一大,就喜欢念旧,每天呀,就喜欢看见些熟人儿熟事儿。不然的话,心里没着没落的,空荡的很。要不古人怎么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不知道于此时此刻,菜鸟妹是和老余头是在浪漫的烛光下共进晚餐,还是一个人独守漏风的空房。雨衣那小伙子是在虫海泛舟,还是对着电脑冥思苦想?而老何近期频频发帖,可谓是仙踪乍现。我等粗人正好可以顶礼膜拜一番。许冬瓜回国后,音讯全无,套用那句武侠小说里的词儿,或许和某某人一起扬帆出海,不知所踪了。

身边的人,如同房前屋后的草木,与你同存同在,平时或许并不太引起你的格外关注,因为你已经习以为常。可哪天真要离开了你,立刻就会由心底由生出一股莫名的悲凉。


近来迷上了种植缅栀,反倒是养虫少了,其实这么说也不确切。因为时值夏秋相交之际,夜晚院子里到处都是虫声。只是没有刻意把它们请进虫具里罢了。不过,对于保湿的方法,近期我倒颇有心得。


养鸣虫,必然要涉及到保湿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是大有文章啊。鸣虫依其种类的差异,对湿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从栖息的环境来看,从地穴里到树梢上,湿度的需求是逐级递减。有的虫友说,鸣虫体型越大,对湿度的要求越低,反之体型越小 对湿度要求则越高。这个观点看似正确,却经不起推敲。他是用蝈蝈和黄蛉比较,才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如果用花生大蟋蟀和金琵琶对比呢?我觉得,体型越大的鸣虫,在同等条件下抗失水能力更强些倒是真的。例如一只雌性暗褐蝈螽成虫,体内的体液重量达到了3克以上。仅这个重量,就超过了几十只黄蛉的体重了。

言归正传,说说不同情况下的保湿措施。首先说地栖的阴虫,蟋蟀类的地栖阴虫,相对而言,对湿度要求较高。以往放置水盂,也是起到这个作用,现在可以用脱脂棉吊尾法。就是把脱脂棉搓成了长条塞在一个小管里,露出半截的端部。然后注满了水,以不溢出为宜。这个方法可以用于绝大多数罐养的的地栖类鸣虫的保湿。

如果在地栖生态缸里,也同样可以用这个方法,只不过规格要相应的增大。例如用特大号的试管,当然了,有些现代化的生态缸里已经装有定时的喷雾器,那有另当别论了。

对于草栖蛉虫的保湿问题,就不得不说到保湿果块。经过多次的比对和筛选,我最终还是选用了大圆茄子和横截的胡萝卜,虽然这两种的保湿效果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最安全可靠的。

南瓜,冬瓜这些瓜类,含水量大,在炎热的季节极易腐烂霉变,而果块霉变真是养虫的大忌,感染真菌,虫基本必死无疑。如果一定要用,要再很短的时间内更换。西瓜呢,内瓤糖分太高,肯定是不能用了。只能用基部那块青白色的部分。

老蘑菇 发表于 2011-4-8 22:05:48

大佬就是大佬,看您一帖,胜过自己琢磨十年啊,受教了

小雷先生 发表于 2011-4-8 22:14:05

帮顶下~~~~~~~~~~~~

攻玉生 发表于 2011-4-8 22:14:08

来看前辈的美文。

乐事 发表于 2011-4-8 22:16:57

顶YU哥~
说的专业易懂,学习了
我这会儿边虫海泛舟,边冥思苦想呢,呵呵,虫季快到了。。

老糊 发表于 2011-4-8 22:18:55

了解学习,,,,,,,

草原虫迷 发表于 2011-4-8 22:22:59

好文章,看了后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虫虫大战 发表于 2011-4-8 22:32:29

这样的闲聊很有味,看来随意,却在随意中领略要点。

文心雕虫 发表于 2011-4-8 22:46:16

拜会了!

方庄冬虫 发表于 2011-4-8 23:17:08

看好帖子受启发,脱脂棉吊尾法份黑白虫就可以利用,喂水、保湿两不误!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又到周末闲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