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1964
发表于 2011-3-30 23:08:00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演员演唱河北梆子
邻近省市传播。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参崴(原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南至广州、福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动,是一个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全国性的大剧种。1920年后,河北梆子出现衰势;1930年后急剧衰落,濒临灭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河北梆子才莸得新生,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河北梆子有丰富多彩的传统剧目500多个,有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有的反映阶级压迫,有的歌颂抗击侵略战争的英雄人物,有的赞美妇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有的反映农村生活的风趣……在反映当代生活方面,自1890到1937年,河北梆子编演了150多个时装戏。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河北梆子的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杰出的人士,如田际云、魏连升、侯俊山、何景山,赵佩云(筱香水)、王莹仙(金钢钻)都以唱腔高亢优美、变化多端而为广大观众所热爱。这批演员是河北梆子舞台上的明珠,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使观众更加喜爱河北梆子这个剧种。名家辈出,大大丰富了河北梆子的表演技巧。生旦净丑各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和特长。特别是旦行中的“花旦”行当,在清代末叶以其表演丰富多彩而独步剧坛。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典1964
发表于 2011-3-30 23:15:44
引用第3楼原野清风于2011-03-30 10:54发表的:
楼主说的很在理,不过讲究归讲究不要太较真,太较真是真累呀,玩嘛就要以玩为乐以玩会友玩出好心情。
不!我到不这么认为。玩‘玩意儿’就要玩出个‘彩儿’来,要想玩出彩儿就得‘精益求精’,甭说不讲究了,就是每个叫口的拐弯不是90度都不行。百灵鸟文化要想着着实实的立住了,没这个基础可不行!见谅!
蝶舞沧海
发表于 2011-3-30 23:30:01
领教了,学习了,先生介绍的非常详细。听过京韵大鼓的《丑末寅初》,《风雨归舟》堪称经典,最喜欢小彩舞先生那独特的韵味,真可谓绕梁三日。也听过河北梆子《大登殿》喜欢那高亢的唱腔。
古典1964
发表于 2011-3-30 23:43:26
引用第12楼蝶舞沧海于2011-03-30 23:30发表的:
领教了,学习了,先生介绍的非常详细。听过京韵大鼓的《丑末寅初》《风雨归舟》堪称经典,最喜欢小彩舞先生那独特的韵味真可谓绕梁三日。也听过河北梆子《大登殿》喜欢那高亢的唱腔。
您正经是‘有心人’哦!哈哈!
过去演艺界艺人的功夫与现代艺人的功夫那可是两码事喽!
古代,全国会写字的都是毛笔字,从中千挑万选挑出这么两个书法家来。现代,全国人民都是钢笔圆珠笔,会写书法的就是书法家,将来,全国人民都电脑敲字了------------
文化,就是这么悄么声的没地!
蝶舞沧海
发表于 2011-3-30 23:48:03
您过讲了
佗罗山人
发表于 2011-3-31 05:54:29
完全赞同楼主的思路.当然是指养鸟有一定年限,一定基础的人而言.文章起到了少走弯路的作用.
原野清风
发表于 2011-3-31 10:40:43
引用第11楼古典1964于2011-03-30 23:15发表的 :
不!我到不这么认为。玩‘玩意儿’就要玩出个‘彩儿’来,要想玩出彩儿就得‘精益求精’,甭说不讲究了,就是每个叫口的拐弯不是90度都不行。百灵鸟文化要想着着实实的立住了,没这个基础可不行!见谅!
没关系朋友,个人追求快乐就好,我曾为追求而叫过真着实很累,现在服了也没上进心了呵呵。
看你文章很有文化和见解,学习了。祝你开心!
南山老梅
发表于 2011-3-31 10:53:08
玩吗,就是图个乐呵。但是也要有一定的规矩,没有了规矩就分不出好孬。再说如果没有了规矩,多少年以后老祖宗传下来的鸟文化可能也就销声匿迹了。当然了玩好要下很多的功夫,但这正是玩鸟的魅力所在,盘出一只好鸟是结果,盘玩的过程才是享受。
蜈蚣穿鞋
发表于 2011-3-31 12:57:17
百灵学问真多,学习了
满洲里鸟友
发表于 2011-3-31 13:54:43
进来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