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cket0828
发表于 2011-3-11 19:19:28
大前翅和飞翅可不是一回事啊
小雷先生
发表于 2011-3-11 19:31:17
学习咯
草原虫迷
发表于 2011-3-11 20:24:59
我份过几代双斑蟋,感觉正常的双斑蟋本身就比油葫芦的翅要大些,但像何班主发的这只翅膀如此之大的还是第一次见到。虫的密度太大对虫的质量会有影响,一些资料中记载,罐家们都是在虫三龄时“打母”,把母虫淘汰掉降低密度以提高虫子的质量。我一直梦想自己能份出大翅,也试了一些办法,但总是以失败告终!
frankwa
发表于 2011-3-11 20:55:33
学习了 ~~
蒙古刀
发表于 2011-3-11 21:32:02
学习了
鹤舞九天
发表于 2011-3-11 21:38:17
牛,要是蝈蝈也这样就好了
星辰泪
发表于 2011-3-11 22:27:54
有理有据 好分析
千年小何
发表于 2011-3-12 08:58:04
引用第22楼草原虫迷于2011-03-11 20:24发表的:
我份过几代双斑蟋,感觉正常的双斑蟋本身就比油葫芦的翅要大些,但像何班主发的这只翅膀如此之大的还是第一次见到。虫的密度太大对虫的质量会有影响,一些资料中记载,罐家们都是在虫三龄时“打母”,把母虫淘汰掉降低密度以提高虫子的质量。我一直梦想自己能份出大翅,也试了一些办法,但总是以失败告终! 牋牋
3齡是指離打蛻3齡吧???
方庄冬虫
发表于 2011-3-12 09:48:29
以油葫芦为例,3龄分公母是比较难的(行家除外),4龄直接可以看到母的产卵枪了。我理解22楼说的3龄离大蜕还有4龄。对否请参考。
草原虫迷
发表于 2011-3-12 10:45:39
……油葫芦、蛐蛐等四类鸣虫,皆分别生子瓦罐土层中,因为太细小,不復筛土另植,是为“子罐”。上炕水润后,破卵出土,密如游蚁,人口嘘气吹入另罐,罐内土层上叠放榆树皮,片片交搭,凡四、五层,上铺白菜叶,调玉米面煮成糜粥,敷叶上饲之,菜叶每日一换,榆树皮两三日洗刷一次,是为养罐。三、四壳时,油葫芦色黑如墨,只腰间有白线一匝。蛐蛐色较浅,脱大壳后转深,故有“黑虫”与“白虫”之称。此时已可用鸡翎拂之入瓷盏,将雌者汰去,至五、六壳,择其大者,集中一罐,加食喂养,待其脱大壳,是为“脱罐”,又称“起罐”,言将从此起出成虫也。自出卵至成虫,约七日脱一壳,共需五十日,其中除梆头养者不多,所需甚少,每附生于蛐蛐罐中,余皆分罐培育,不使羼混。
——以上文字摘自王世襄《中国葫芦》拿来与大家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