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呵呵
lz说的不错,他描述了蝈蝈叫声的硬件配置。
而下面各位说的拉膀方式,则是乐器演奏者的演奏手法。
好比说有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放在帕尔曼手里拉,那就是好硬件(蝈蝈膀型)加好手法好技巧(拉膀方式);要是放在我手里,呵呵,那只能拉出杀鸡的声音。
所以说,拉膀方式和蝈蝈自身的硬件条件缺一不可。
下面再来说一说为啥硬件和拉膀方式决定音质的好坏。
首先说硬件:lz比喻的不错,音挫和刮器好比弓和弦,而共鸣箱应该是蝈蝈翅膀上的那块“镜”。
音挫和刮器相当于声源,镜相当于放大器。从物理学上讲,蝈蝈发出的叫声跟噪声差不了多少,为啥呢?因为音挫和刮器摩擦产生的频谱范围相当的宽,包含了多种频率成分。但能够被发音镜拾波、放大出来的频率部分,要跟发音镜自身的谐振频率相吻合,或者是谐振频率的高次谐波。因此说,要想蝈蝈出好叫,音挫要长得错综复杂、怪石嶙峋,有足够丰富的机械结构来产生各种频率;而发音镜要大、圆、厚度适中,起到滤除高频,将低频部分检波、放大的作用,也就出“酣”了。
再说下拉膀:拉过琴的人都知道,越是用力把弓子按在弦上拉,出来的声音越难听,而且音量反而不大。这是因为二者贴得太紧反而失去了它们振动的空间。经验丰富的演奏者,会用力适当,使发出的音量、音色达到最佳。蝈蝈拉膀也是这个道理。这也说明了为啥高手挑蝈蝈的时候看膀缝,太紧的不要,太松的也不要。
说完了,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请大家批评牋 学习了哈哈
回 10楼(fbicn) 的帖子
没错!。。。。。 来学习 研究的太深奥了佩服呀! 发音问题,很深奥, 好帖子,有识者再来发表高见呀,大家探讨一下 这帖子,学术氛围浓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