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隔世——我的知青岁月》
《恍若隔世——我的知青岁月》引子回首我的心路历程,它大致是由两个玫瑰色的梦编织而成:诗人之梦与大学之梦。两个梦想谁先谁后,谁长谁短,孰重孰轻,皆已无可分辨,也无需分辨,因为它们也许原本就是孪生姊妹,是连体婴儿,甚或本来就是一个生命的不同名称。?
做一个诗人,这是我少年时代开始的绵延了几十年的梦。?
在我知青的时代,这个梦想,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要义。清晓时,第一道功课就是背诵诗词,伴着淙淙的流水;夜色里,吟咏合于眼前景物的诗句,伴着涌动的月波。?
诗是我人生不弃的伴侣,是我痛苦孤寂中永远的慰藉。?
诗,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还没有点燃的灯\"(泰戈尔语)。?
而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大学,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个小学同学,议论说他的邻居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话音里透着羡慕与敬佩。从此,\"大学\"两个字就成为我内心深处最为神秘的所在之一,成为我最早的人生理想。我想,等我长大了不知道是不是能够上大学?也不知道是哪所大学。呀!如果那时我也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也让邻居的小朋友这样羡慕地谈论我,多棒!?
但那时候,我不会想到,我的人生道路像我的同代人一样,会遭受许多的磨难;更不会想到,上大学竟会成为我的某种难以实现却又难以化解的情结。?
1966年,当我正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课,为实现我的大学梦努力的时候,一场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文化革命开始了。我像是一只小船儿,被抛向了狂暴喧嚣的海涛。?
我们,整个一代人,集体辍学了。
1968年,我17岁,是本应该读高中的年纪,却开始了上山下乡。我的大学梦破灭了。
此一去,就是12年。?
12年时光,对于一个人生命的历程来说,应该说是漫长的,特别是,它是在痛苦中度过的。而今,当年痛苦的经历已经成为我最为宝贵的财 富,成为我一生中最为珍贵的印迹,成为我今日仍在奋斗的源泉与动力。?
我一直生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生活在诗的世界中。诗的视角构成了我生活的悲剧与喜剧,构成了我与外界的矛盾与冲突。在别人看来也 许是很有趣味的事情,在我眼中会是索然无味,反之亦然。这当然是我在写作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的道理。?
但悲剧与喜剧早已发生。 老三届的吗 我父母也是哪个时代的受害者 向您致敬 那个年代的青年都是好样的! 引用第1楼陈鹏于2006-10-02 15:14发表的“”:
老三届的吗 我父母也是哪个时代的受害者 向您致敬
别说啦,下岗职工还不如他们! 楼主太伤感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