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属兔的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这是我儿子经常念叨的一首儿歌。“可爱、调皮却又有几分胆小,从不会威胁别人却要常常提防别人的侵犯,这大概就是兔子给人的印象吧。看看我们传统典籍中有关兔子的故事吧:跃跃逸兔,遇犬获之《诗经·小雅·巧言》、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得兔忘蹄(《庄子·外物》)、目兔顾犬(《战国策·楚策四》) 、兔死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好象没有一个正面形象,还有《韩非子·五蠹》中那个守株待兔的故事,虽是讲那个可怜的农夫,但不管怎么说兔子在其中的身份也是傻傻的,要不,他怎么一头撞死在树杈上?
唯一几个比较正面的形象一是《诗.王风》中的《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这是诗人怀念的那种自由安定生活的象征。再就是出自《孙子·九地》篇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了,但“脱兔”两字,虽说是形容敏捷、快速,但还是有点被动,是被追赶后的行为而非主动。
你看,兔子何其可怜也。仿佛开天辟地以来,它就没有出头之日,要不就自己不争气,要不就遇到它的对头,除了逃命,就没有其它抵御的方法。
受尽打击,便有看不过眼的,有人便出来给它平反的,而且,给它平反的还是大名鼎鼎的佛家!
禅宗有一则有名的公案:潭州神山僧密禅师与洞山行次,忽见白兔走过,师曰:“俊哉!”洞曰:“作么生?”师曰:“大似白衣拜相。”洞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说话?”师曰:“你作么生?”洞曰:“积代簪缨,暂时落魄。” (《五灯会元.卷五》)
禅宗公案机锋水太深,总是名言此,实说它,这则公案中白兔比拟白衣,白衣是老百姓,直拜冢宰,喻由修而悟,僧密的意思是如此,可是洞山却破斥他这种说法。洞山说︰‘积代簪缨,暂时落魄。’他的意思是人人皆有佛性,好比仕宧世家,本来尊贵,只因迷忘自宝,沦落微贱,虽然飘零万状,而骨相却还是存在的。首先要知自本心,悟自本性。这是先悟后修,与由修而悟的法门是不同。
“先悟后修”对是对,但总感觉离普通人太远,只有极少数大德甚至是天材才能做得,所以,还是僧密禅师说得实在,先修而后悟。一句“白衣拜相”四个字便彻底为兔子出了一口气,与“守如处女,出如脱兔”不可同日而语,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之别也是不可以道理计,更不用说其它了! 而前一句“俊哉!”,虽只有两个字,但其中深意,更是妙不可言。
什么叫“俊”?
这个“俊”可不是“英俊”那个“俊”,试想,出家修行,四禅八定,得内心之清净,可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没有艰忍卓绝之心,没有鹤立鸡群之念,是万万不行。所以,这个“俊,”字乃是夫子所说得“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是孟子所说的:“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而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而鄙夫宽。”更是陆象山所谓“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一个“俊”字,便是恒河之沙了… …,而这一切,竟都是兔子的功劳。
在《旧杂譬喻经》中,更把兔子的地位被提到了顶峰,比做了佛的化身。
昔有梵志年百二十,少小不妻娶,无淫泆之情;处深山无人之处,以茅为庐,蓬蒿为席,以水果为食饮,不积财宝。国王聘之,不往。竞静处无为于山中数十余岁,日与禽兽相娱乐。有四兽:一曰狐,二者猴,三者獭,四者兔。此四兽日于于道人所听经说戒。如是积久食诸果皆悉讫尽。后道 人意欲使徒去。此四兽大愁忧不乐,共议言:“我曹各行求索,供养道人。”弥猴去至他山中,取甘果来,以上道人,愿止莫去。狐复亦行化作人求食,得一囊饭来以上道人,可给一月粮,愿止留。獭亦复入水,取大鱼来以上道人,给一月粮,愿莫去也。兔自思念:“我当用何供养道 人耶?”自念:当持身供养耳。便行取樵,以然火作炭,往白道人言:今我为兔,最小薄能,请入火中作灸,以身上道人,可给一月粮。兔便自投火中,火为不然。道人见兔,感其仁义,伤哀之,则自止留。
佛言:时梵志者,提和竭佛是。是兔者,我身是。弥猴者,舍得弗是。狐者,阿难是。獭者,目徤连是也!
以身投火,舍身而求仁,这哪里还有一丝丝胆怯,这就是大慈大悲金刚无畏之心!伟哉! NND
和我一样的
我是9月的
你呢 好佛理 佩服 引用第2楼紫薇浪人于2006-09-26 18:42发表的“”:
好佛理 佩服 佛理,精妙的很.
我们都是兔子,不是吗?呵呵 属兔好,我家几只兔子呢。 <p>引用第5楼天高云淡28于2006-09-27 00:28发表的“”: 属兔好,我家几只兔子呢。 </p><p>嘿嘿</p><p>和大姐有点缘分哦</p> 引用第6楼米丫大于2006-09-27 00:28发表的“”:
嘿嘿和大姐有点缘分哦
我家楼下养了一只兔子,呵呵买的时候说是袖珍兔,结果成了大白兔 引用第7楼天才鹦鹉于2006-09-27 01:34发表的“”:
我家楼下养了一只兔子,呵呵买的时候说是袖珍兔,结果成了大白兔
哈哈哈哈 俺也属兔(63年). 应该比米版大一轮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