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的恶魔 发表于 2006-9-21 21:51:53

看来要正视孔雀鱼了

孔雀鱼一般属于大部分朋友养鱼的入门鱼,今年来甚至成了草鱼。但最近我在google上搜索发现,尤其是日本和台湾,甚至国外非常流行饲养孔雀鱼。在台湾纯种的孔雀鱼一般要卖2000台币一对,大概是500人民币一对吧。如果按照孔雀鱼的低年龄来说这500人民币就差不多要加到鱼的平均年龄4-5年。那么也有2000人民币一对了。现在我转几贴有意义的孔雀鱼贴。希望能给喜欢小型饲养朋友的几个宝贵的意见。

羽的恶魔 发表于 2006-9-21 21:54:23

孔雀鱼繁殖的公式

前言:
   虽然孔雀鱼在台湾水族已经跃升为主角,并且引起贸易进口商极度的兴趣,无视于孔雀鱼的品质优劣与否,大量引入欧洲、日本孔雀爱好家或俱乐部的孔雀鱼,但是台湾孔雀鱼爱好者,甚至是进口商和贩卖者却对孔雀鱼的基本知识及观念的认识非常贫乏,因此常常发生把观赏用的孔雀鱼当作经过系统维持或品种稳定的孔雀鱼来贩售,因而误导刚入门的孔雀鱼爱好者的观念。基因衰败或基因不明的观赏孔雀鱼,和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作系统维持的孔雀鱼其价值和目的本来就是绝然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可能只有名字(都是叫作孔雀鱼),这个月特别公开AF JAPAN作孔雀鱼的公式,其最终目的是,希望让台湾孔雀鱼爱好者能正确清楚地了解纯系孔雀鱼。

现在台湾除了「AF-JAPAN」100多种孔雀鱼之外,其它系统的*系孔雀,东南亚及德国的孔雀都陆续被引进台湾,AF JAPAN的孔雀鱼几乎都是利用基本品系(带限性遗传基因,显性遗传基因的品种)和衍生种所作出,这个月我们就如何用基本品种创作出洐生种来进行解说。
   要做出孔雀鱼的衍生种,并不是或如此单纯,必须先了解用于交配的孔雀鱼是带何种类型的基因,否则即使作出外型出众的鱼也是无法固定下来。以下列出目前在台湾市场贩售,且循正统方式作出,属于固定品种的遗传基因类型。
基本品种A-I---(带限性遗传基因的品种)---能影响身体色泽的表现
   蛇王(蕾丝蛇王) (C:COBRA)(L:LACE)
   古老品系 (OF:OLD FASHION)
   维也纳绿宝石 (VE:VIENNA EMERALD)
   白金(黄白金、红白金=珊瑚) (P:PLATINUM)(C0:CORAL)
   金属(全金属) (M:METAL)
   日本蓝 (J:JAPAN BLUE)
   基本品种A-Ⅱ---(带限性遗传基因的品种)---能影响身体色泽的表现
   美社莎 异数体
   美社莎 正常体
   珊瑚美社莎 正常体
   银河 异数体
   银河 正常体
   白金日本蓝 异数体
   圣塔玛莉亚蛇王 正常体 (SM:SANTA MARIA)
   金属蛇王 正常体
   基本品种B-Ⅰ---(带显性基因的品种)----特别对尾鳍的表现有影响
    马赛克
    草尾
    德系黄尾礼服(黄白尾)
    素色尾
   伴性遗传基因C-I
   
   礼服(T:TUXDEO)
   素色尾(S:SOLID)
    蕾丝
   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D-I----(体色以外的遗传基因)
   马特利=(m:material)
   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E-I---(体色遗体基因)
   白子 (a:albino)
   真红眼 (r:real red eye)
   黄化种 (g:golden)
   蓝化种 (b:blue)
   粉红 (p:pink)
   虎斑 (t:tiger)
   白化种
   虎斑白化种 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虎斑粉红 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白子粉红 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白子超白 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白子超白 三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真红眼白子超白 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真红眼白子超白 三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孔雀鱼的品种及衍生种是根据上述6种遗传基因的组合所做出,如果再加上长
   鳍型,则可以做出上千种基因组合的孔雀鱼。
   1.限性遗传基因×显性遗传基因=× 如:美社莎马赛克等
   2.限性遗传基因×伴性遗传基因=× 如:白金德系黄尾礼服等
   3.隐性遗传基因×限性遗传基因×显性遗传基因=××如:白子美社莎草尾等
   4.隐性遗传基因×限性遗传基因×伴性遗传基因=××如:真红眼*本蓝红尾礼服等
   5.1、2、3、4的组合再加上体色以外的隐性遗传基因如:白子马特利蛇王黄尾
   要做出孔雀鱼的衍生种,一般的方式都是利用公鱼的限性遗传基因再配合母鱼的隐性、显性、伴性遗传基因,所以若能明确了解用于做出衍生种的公母鱼个体带的限性、伴性、隐性、显性遗传基因到底位于体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的XY那一方,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固定衍生种。
   
   若要作出系统固定的衍生种孔雀鱼,必须以带限性或显性遗传基因的公鱼为基准重复交配,若要更进一步让作出的衍生种孔雀鱼品种安定(体态优美)及固定,就必须重复淘汰同胎母鱼3~4次,并且要重复用与亲代母鱼同一品纟的母鱼来当种鱼。
   P A(公)×B(母)=F1 F1(公)×B(母)=F1
   ↓ ↑ ↓
   F1(公)×B(母)=F1 F1(公)×B(母)=F
   
   因目标品种及种亲的不同,交配次数也有差异。以下是笔者为了让作出品种的表现形及固定率稳定,在AF JAPAN GP-FM 采行的交配法。
   
   公鱼品种(A)   母鱼品种(B)     交配次数 作出品种(C)
   霓红礼服(伴隐) 德系黄尾礼服(显伴) 1次 天空蓝礼服
   蓝草尾(显性) 德系黄尾礼服(显伴) 2次 天空蓝礼服
   蛇王(限性) 马赛克(显性) 2次 马赛克蛇王
   蛇王(限性) 白子红尾(显伴) 3次 白子红尾蛇王
   古老品系扇尾(限性) 马赛克(显性) 2次 古老品系马赛克
   珊瑚双剑(限性) 马赛克(显性) 3次 珊瑚马赛克
   珊瑚双剑(限性) 白子红尾(显伴) 2次 白子珊瑚红尾
   日本蓝芦圣德(限性) 马赛克(显性) 3次 日本蓝马赛克
   日本蓝芦圣德(限性) 蓝草尾(显性) 4次 日本蓝蓝草尾
   白金双剑(限性) 马赛克(显性) 3次 白金马赛克
   白金双剑(限性) 德系黄尾礼服(显伴) 4次 白金德系黄尾礼服
   金属蛇王(限性) 马赛克(显性) 2次 金属莫斯科
   全金属马赛克(限性) 蓝草尾(显性) 4次 全金属蓝草尾
   
   接下来就半蓝化种(不完全显性遗传基因=)的遗传基因及其品种做简单说明,
   不完全显性基因就是表现蓝草尾或蓝马赛克等蓝色系的基因。
   =普通种,=普通种以蓝色表现。
   也就是说蓝化种的遗传基因变成异质接合体时,就形成不完全显性基因,但白子
   或黄化体等若呈异质接合体或的基因型态,其个体的表现与普通种无
   异。
   
   = = 其表现形不变
   因此天空蓝礼服生出红尾礼服的个体或蓝草尾生出红色系的草尾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些
   「○○○蓝○○○」都是不完全显性基因的品种。
   
   的交配结果  交配结果  交配结果
   
   B b B b B B
   B BB Bb B BB Bb b Bb Bb
   红 蓝 红 蓝 蓝 蓝
   
   b Bb bb B BB Bb b Bb Bb
   蓝 蓝化体 红 蓝 蓝 蓝
   
   做出蓝色系的品种有上述3种基因组合方式,需依品种选择合适的方式。
   再者,日本蓝的蓝色并不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基因。
   日本蓝马赛克 (Japan blue)
   日本蓝蓝马赛克 (Japan blue)
   
   笔者已确实蓝化种的遗传基因除了刚刚解说的「不完全显性遗传基因」还有一种
   是现今的野生种孔雀所带「隐性遗传基因」,为无法表现出蓝色系的蓝化种孔雀鱼。
   在日本,日本国产孔雀的爱好家大约有一万人之多,而贩卖日本国产孔雀的水族馆大约有500~700家,其中可以称得上是专卖店的约有10家,这些爱好家乃至于专卖店的老板对本月号讲解的内容能100%了解的人,除了笔者及AF专业工作人员外,大概不到10人,因此笔者及几个饲养者也正在为解开孔雀的遗传之谜而努力。

*******************************************************************

发贴者可能是政治白痴把某些地方些成了台湾国内,我已经加以修改,顺便鄙视一下。

羽的恶魔 发表于 2006-9-21 22:00:24

孔雀鱼鉴赏与分类

作为一个已经经历了百年的热带观赏鱼品种,孔雀鱼多年来经过无数位观赏鱼养殖家历代人工改良、繁殖,可以说话题多多,但有一点可以得到肯定,就是它们受到水族爱好者欢迎的程度。
这里,将分成纹理色泽篇、体色篇以及尾鳍篇三个章节,向大家简单论述一下水族市场上出现的主流孔雀鱼的品种分类。

1.纹理色泽篇

http://www.inno-system.net/fishome/fish_pic/200212132331190.jpg■ 马赛克孔雀鱼(mosaic)
马赛克的原文是指“镶嵌细工做成的物品”。在此却是形容孔雀鱼尾部的众多色彩和花样。马赛克孔雀的花纹分成两种:一种是镶嵌状的花纹,另一种则是略呈环状排列的花纹。
马赛克孔雀的特色:尾鳍基部与身体交接处有一块“深蓝”色的色块,这点也可以用来与草尾孔雀作区别。
马赛克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纹路鲜明,背鳍越宽大越好,并且纹路最好和尾鳍一致。

http://www.inno-system.net/fishome/fish_pic/200212132338240.jpg■ 草尾孔雀鱼(grass)

http://www.inno-system.net/fishome/fish_pic/200212132340040.jpg图片:真红眼白子红草尾孔雀
草尾孔雀是由*本水族专家人工改良出来的品种。草尾孔雀按尾鳍色泽不同,分成两种:一种是标准尾鳍的草尾,底色不拘;另一种则是玻璃尾,尾鳍较为透明,因而上面的斑点就象喷点状的分布,朦胧之美犹如“纱丽”。
草尾孔雀的特色:宽大的尾鳍上布满黑色圆形的细小斑点,花纹细致如草皮。
草尾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一定要宽大,背鳍也一样,更要有厚实的感觉,花纹也应该和尾鳍一致。鱼身上呈现的色块呈自由均匀分布。

■ 礼服孔雀鱼(tuxedo)

图片:真红眼马特利黃尾孔雀
礼服是指孔雀鱼的后半身为黑色、深蓝色或其他的纯色调,而尾鳍上应该没有任何杂色斑点或花纹,整体感觉素雅大方,如穿着晚礼服的美人雍荣华贵。
礼服孔雀的特色:尾鳍要比其他品系的孔雀鱼更为宽大且长。
礼服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部分的色泽要均匀,绝对不可掺杂任何斑点或花纹,整体的色泽需要单一化以及色彩的纯度。

■ 蛇王孔雀鱼(king cobra)

http://www.inno-system.net/fishome/fish_pic/200212132336430.jpg图片:蛇王孔雀
蛇王孔雀鱼身上布满复杂纹路构成的图案,看起来就如同蛇类的皮肤斑纹,总体纹路与马赛克孔雀很相近,只是更为细致。
蛇王孔雀的特色:鱼身体表的色泽呈现蓝、绿等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泽,配以细密的花纹,极为夺目。

http://www.inno-system.net/fishome/fish_pic/200212132328340.jpg■ 金属孔雀鱼(metal)

图片:金属蛇王孔雀
金属孔雀鱼是由俄国水族专家人工改良出来的迷人品种。
金属孔雀的特色:鱼身前半部分呈现出特殊的金属蓝。在水质状况不佳或者鱼体不适的时候,这块金属蓝的色块会转变成为黑色,提醒饲养者引起注意。

http://www.inno-system.net/fishome/fish_pic/200212132321120.jpg■ 豹纹孔雀鱼(leopard)

图片:豹纹孔雀
豹纹孔雀鱼是从草尾孔雀中分划出来的品系。
豹纹孔雀的特色:和草尾孔雀的差别在于尾鳍底色一般呈黄色,鱼体与尾鳍交界部分的纹路为“三”之类的流水纹。其次,豹纹孔雀的起源为德系黄尾礼服孔雀,因而它们的吻部呈黄色。

http://www.inno-system.net/fishome/fish_pic/200212132326020.jpg■ 剑尾孔雀鱼(sword tail)

图片:剑尾孔雀
剑尾孔雀的特色:是指尾鳍如剑般笔直伸出,根据延伸的部位不同分为双剑尾、上剑尾、下剑尾等等不同形式。
剑尾孔雀的标准要求:剑尾末端尖锐,体色纹理呈自然表现状,具有大自然原始的风味。

http://www.inno-system.net/fishome/fish_pic/200212132320530.jpg■ 白金孔雀鱼(platinum)

图片:白金马赛克孔雀
白金孔雀鱼具有另类的欣赏风格。
白金孔雀的特色:强调鱼体的特殊颜色,分为金色、银白色或者白金色等等。
白金孔雀的标准要求:鱼体表覆盖的白金色应该均匀,并且最好连胸鳍、背鳍、腹鳍、尾鳍均能覆盖。

■ 单色孔雀鱼(solid)
单色孔雀的标准要求:当然是鱼体色泽干干净净,不含任何杂色。

http://www.inno-system.net/fishome/fish_pic/200212132322210.jpg■ 古老系孔雀鱼(old fashion)

图片:古老品系孔雀
古老系孔雀鱼并不是指那些原始的古老孔雀品种,它是一个新的孔雀鱼品系。
古老系孔雀的特色:尾鳍上具有类似马赛克的斑纹,但纹路模糊不清,而鱼体表面有着类似蛇纹的纹路,却不似蛇纹那样具有凸突感,相反具有凹陷感。

■ 其他品系孔雀鱼(others)
孔雀鱼按纹理色泽的大致分类应该为以上的10种,这也非常粗浅的分类方法。
虽然以上这些品种的孔雀鱼都已经定系而按此遗传繁殖,但是在众多水族专家*益改良的今*,出现某个新品系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在杂交改良过程中,一大部分孔雀鱼同时具有了2个或者2个以上的品系特征,因此,将这些种类暂时分列为其他品系孔雀鱼。

2体色篇
■ 根据孔雀鱼身体的色泽,可分为:
1.野生型(Gray Type):又称为一般型,即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体色,也就是与野生种类的孔雀鱼大致相同的体色。
2.黄化型(Golden Type):鱼体通体呈黄色的底色,尤其头部顶端没有野生型孔雀鱼所具有的黑点。
3.白化型(White Type):鱼体通体雪白并略带透明感,全身素净,不带丝毫黑色素,鱼身上以浅蓝、淡红等素色斑纹相点缀,显得格外典雅。
4.白子型(Albino):鱼体底色为透明状,全身无任何黑色,眼睛呈暗红色。
5.白化白子型(Albino White):鱼体底色为透明状的雪白色,全身不带丝毫黑色素,眼睛呈现红色。
6.真红眼白子型(Real Red Eye Albino):鱼体底色为透明状的淡黄色,全身亦不带丝毫黑色素,眼睛呈现红色。
7.虎纹型(Tiger):与野生型孔雀鱼很相似,但鱼身鳞片具有特殊变化,在鱼鳞边缘部分似乎被黑色线条镶嵌,整体欣赏犹如虎皮纹。
8.蓝化型(Blue):鱼体呈现特殊的青蓝色调,但此类孔雀鱼很少见到,因此常常被忽略。
9.粉红型(Pink):鱼身上具有粉红色调的亮丽色泽。
以上的体色,也可能出现两者并存的现象,例如黄化粉红(Golden Pink)等等,即是人工改良而同时具备不同体色的特征。


3尾鳍篇

■ 根据孔雀鱼尾鳍的形状,可分为:
1.三角尾(Delta Form):尾鳍形若三角形,其夹角度越大越好,鳍边上下末端是呈锐角。
2.扇尾(Fam Tail):尾鳍形状类似三角形,其夹角度越大越好,鳍边上下末端是呈圆弧。
3.下剑尾(Bottom Sword):在正常状态下的尾鳍底部延伸出犹如剑尾鱼那样的鳍边。
4.上剑尾(Top Sword):在正常状态下的尾鳍上部延伸出一部份鳍边。
5.双剑尾(Double Sword):在正常状态下的尾鳍上下部各延伸出一部份鳍边。
6.针尾(Pin Tail):在正常状态下的尾鳍中央延伸出一部份鳍边。
7.圆尾(Round Tail):最传统而常见的尾型。
8.琴尾(Lyre Tail):具有三角尾与扇尾或圆尾,亦或者是双剑尾与圆尾的组合。
9.燕尾(Swallow):在尾鳍末端有多处延伸,并且数目、位置不等的鳍边。
10.缎带(Ribbon):属于突然变异的尾型。

■ 根据孔雀鱼尾鳍的色彩,可分为:
纯色系:
1.红色(Red)。
2.蓝色(Blue)。
3.黄色(Yellow)。
4.黑色(Black)。

复色系:
1.马赛克(Mosaic):其中又可以根据具体色泽的不同,分为红尾马赛克、蓝尾马赛克、黄尾马赛克等等。
2.草尾(Grass):其中又可以根据具体色泽的不同,分为红草尾、蓝草尾、黄草尾等等。
3.豹纹(Leopard)。

孔雀鱼的分类大致就是根据以上3种。但是,如果接合这3种方法来定义、划分一尾孔雀鱼的品系,应该是从头部到尾部,依据不同的特征再逐一命名。例如:金属蛇王孔雀、红尾马赛克孔雀以及黄尾礼服缎带孔雀等等的孔雀鱼名称即由此而来。


以上是常见孔雀鱼的简单分类,对鱼初接触品系分类的朋友,一定还是会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其实这些分类是根据孔雀鱼可以表现出不同特点的遗传基因的类型来划分的。这些类型包括:
尾的花纹:马赛克、草尾、素色尾、蕾丝
尾的颜色:红尾、蓝尾、黑尾、白尾、黄尾、绿尾、天空蓝尾。。。
尾的形状:三角尾、扇尾、双剑尾、上剑尾、下剑尾、燕尾、铲型尾、中落尾
身体的花纹:蛇纹、古老品系、维也纳绿宝石、礼服、豹纹、金属白金、珊瑚、*本蓝
特化混合型身体纹路:美杜沙、珊瑚美杜沙、银河、白金*本蓝、圣塔玛丽亚蛇王、金属蛇王
全身体色:白子、黄化、兰化、白化、虎斑、粉红、马特利
眼睛:真红眼、浅红眼、酒红眼、暗红眼、深红眼、眼镜眼
鳍:普通型、缎带
高度特化型:莫斯科蓝、莫斯科蓝烟火。。。

这些是现在较公认的一些稳定的基因型,但还在不断发展,还有什
么新的我现在也不清楚。

命名是按头部--身体前部--身体后部--尾部的顺序来做的。
对于含有多个基因表现的鱼,有时会省略较弱表现的基因的名称的

羽的恶魔 发表于 2006-9-21 22:01:12

孔雀鱼的审美

颜色、鳍、均衡度,是孔雀鱼品评的三大要点。
1.颜色的要求:
孔雀鱼对颜色的要求有两点:(1)颜色要匀称:(2)色差要分明。而色彩浓度的薄与厚并非要求的重点,因色系若不均匀,将会形成有色块的图腾,也就是所谓的杂斑。色块若无法再散开来,将扼杀此尾孔雀鱼的“前途”。之所以不在乎孔雀鱼颜色的厚与薄,主要是因其各具美感、各有特色。因此若将所谓的蓝尾礼服共同比较时,您将发现有数十种之多,这当然包含了体色、尾色、尾型的排列组合了。
孔雀鱼的色彩虽不若锵鱼多变,但在爱好者的不断改良下也增色不少。在孔雀鱼的基本品系中亦不乏媲美锵鱼的品种,如马赛克、银河、草尾…等等。
2.鳍的要求:
“鳍”,几乎是孔雀鱼的品评重心!先人将此鱼种命名为“孔雀鱼”,不仅道出人们对其喜好的程度,更表现出中国文字特有的意境。孔雀鱼,顾名思义就是鱼鳍犹如孔雀开屏,鱼鳍大而有生命力,常引起人们赞叹之声。正因如此,特殊尾型如剑尾、矛尾、针尾......等品种则较乏人问津,也因为少人重视,使得此类品种较难寻获,更镗论优良品种,因而大大增加了此类特殊鱼种改良的困难度。人们一味的要求大背鳍、大尾鳍的同时,也不忘加些调味料,连鳍的形状及颜色甚至於图案都要求进去了。所以就“鳍”而言,要做到无从挑剔实在太难了。
目前国内甚至於国际上,孔雀鱼审美的重心几乎集中在背鳍和尾鳍上,且主要以雄性的孔雀鱼为中心;雌鱼只是做为评审的参考。在孔雀鱼的生活史上,雄性孔雀鱼又挑起了遗传及品种分类的重担,所以大大增加了其价值感。因此,就比赛举行久远的国家而言,雄性孔雀鱼几乎占了一对孔雀鱼十分之七的份量。通俗的说就是,雄性孔雀鱼较雌性孔雀鱼贵;这与国内的价值观不一样,国人认为雌性孔雀鱼会不断的生小鱼,所以其价格较雄性的孔雀鱼高。而国外则认为高品质的公鱼获得率远低於雌性孔雀鱼,有时一胎挑到满意的没有几只,所以国外有时会只卖公鱼。不知您认为何者有理呢?
3.均衡度的要求:
均衡度包括身体与尾鳍、体色与尾色的搭配,甚至於尾纹与尾色的搭配,考量如此多的因素是为寻求一个平衡点,就是所谓的均衡度,若体大尾小、纹路不分明、颜色搭配不鲜明,都将严重破坏孔雀鱼的美感。所以有意参加孔雀鱼比赛的爱好者,“颜色”、“鳍”、“均衡度”此三点不但要特别注意,这也是裁判评审的重心。
4.亲鱼的性别对子代影响的重要性:
前期文章中讨论了孔雀鱼的体色,这次我们则探讨孔雀鱼品系遗传中,亲鱼的性别对子代的影响与重要性。
孔雀鱼的基本品系有礼服、马赛克、草尾、蛇王、白金、古老品系、剑尾、金属、日本蓝、单色。在这些基本品系中以身体的特色为诉求重点的有:礼服、蛇王、白金、古老品系、金属、日本蓝、单色,而这些品系的遗传重心几乎在公鱼身上。而马赛克、草尾、剑尾等品系的遗传,公母所占的比例几乎是相等的。综合上述的分析所得的结论是,以身体特徵的遗传,几乎都以公鱼为论定;母鱼则影响了尾鳍的纹路、形状及颜色,甚至於整尾孔雀鱼的颜色。
这样的叙述可能较模糊,举例说明:蓝化种即所谓的墨篮尾,其基因型表示法为rr。今*若以金属蛇王公鱼和墨蓝尾的母鱼交配,所得子代会有蓝色系的金属蛇王,这就是母鱼改变了整尾孔雀鱼色系的例子。或许有人会问:若以墨蓝尾的母鱼和红色系的单色公鱼交配,所得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我也尚未操作,因此还没有答案,但有一点小诀窍提供各位参考。诚如我们所知,目前墨蓝尾的来源几乎是由马赛克、草尾而来,甚至於是金属,所以您若以强光照射母鱼的尾鳍,将发现母鱼黑色的尾鳍上有些似针孔般的小细点,像此类的母鱼干万不要跟单色系的公鱼交配,否则配出来的子代在尾鳍上将会有纹路。
至於色系则并非同样的规则都适合不同的模式,凡规则皆有例外。今若以金属蛇王的公鱼配上蓝马赛克的母鱼,所得的子代会有蓝色金属蕾丝蛇王,及纹路接近马赛克的金属蛇王。这就是母鱼改变了整尾孔雀鱼的色系及尾部的纹路。您若有心经营孔雀鱼改良路线,则母鱼的影响力不容忽略。当您渐渐熟悉孔雀鱼的遗传方式时,将发现具变异性且有观赏价值的公鱼,实在太珍贵了,无怪乎国外对雄性孔雀鱼如此青睐了。

5.缎带基因的遗传:
缎带基因在早期大家都不愿多谈,主要是其遗传性相当强,属於显性遗传,为何国内早期都没有此品种呢?主因是国内早期的孔雀鱼几乎是原地不动,甚至後退,所以国内没有此基因也就没有此品种。之后,因燕尾的输入而与缎带有扯不完的关系,至今仍是如此,只是话题不同罢了。早期的话题是,缎带和燕尾如何区分?其实最简单的分法是缎带型的孔雀鱼其第一二根鳍条会延长;而燕尾型的孔雀鱼每一鳍条都有可能延长。此话题好不容易平息了一段时间,新的话题马上就上演了,缎带和燕尾有可能同时存在吗?您认为呢?嗯,有趣的话题,下次再来沙盘推演一番。
6.良好的血统·非凡的养功:
一组令人赞赏的孔雀鱼除了本身需有良好的血统之外,更需要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何谓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就见人见智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养功,因此孔雀鱼的品评中,有一半的分数是在评饲养得当与否。有人底部铺砂打气,但总在鱼快长成时出了问题,其因素可能因水质较清澈而忽略了换水,使得水质败坏。因铺砂所造成藏污纳垢、水媳、涡虫的滋生、消毒不方便。而裸缸饲养因饲养密度高时,每喂完一餐就需换水,有时水温高时水中的亚硝酸起伏大,造成鱼只的不适,但裸缸时,缸子的清洗保养较方便。而笔者在国外参观时,曾发现有人将陶瓷环包成一包丢入裸缸中养水,稳定水质,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稳定水质又方便清洗。
在日本有铺底砂的缸子消毒法如下:先把鱼只捞出放入宠物盒,加入数滴甲基蓝后盖上盖子以防鱼只跳出,再将缸子的水倒掉,砂全部清出来,砂子在用清水大量冲洗几次後,再以煮沸的水浸泡,此时开始清洗缸子,再用热水冲洗缸壁,最後再以乾净、乾燥的布擦拭。此步骤是预防洗手台的细菌被带入缸中。在国外尽量避免用药水去消毒以免残留,而如果你是铺底砂养殖的话,您的消毒法又是如何呢?

羽的恶魔 发表于 2006-9-21 22:02:02

孔雀鱼的系统维持

一,孔雀鱼系统维持方法
   系统维持有2个目的:爱好家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系统灭绝,和为了追求自己的「孔雀鱼的美」。将孔雀鱼的魅力与文化流传给后世的爱好家。
   RRE德系黄尾礼服
   现在台湾小卖店店头里,可以看到许多日系孔雀鱼的F1,或从渔场量产的孔雀鱼中选出的个体,但是非常少看到能符合「系统维持」条件的个体。台湾从日本及欧洲等地,进口为数繁多的孔雀鱼已经数年,笔者认为台湾的孔雀鱼爱好家,应该有能力把自己完成「系统维持」的孔雀鱼摆在小卖店的店头,与国外进口的孔雀鱼一较长短的时刻了。
   做系统维持时,首先必须理解维持品种的「基本表现形」与「遗传基因型」。笔者受千奇水族所托,为中文版的孔雀鱼专书执笔。此书籍将针对主要品系的「遗传基因型」与「系统维持的交配法」将会进行深入的解说。
二,系统维持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1.理解该品种的基本形。
   2.理解该品种的遗传基因型。
   3.要作出理想(目的)的表现形,必须在生后1个月内分公母。
   4.确保处女母鱼作为交配之用。
   目前台湾孔雀鱼爱好家对各鱼龄的体格标准似乎有误解,除了东南亚孔雀鱼之外,在台湾尚未从国外引进孔雀鱼前,似乎都是以消耗观赏型的量产孔雀鱼为主。这些渔场的孔雀鱼从需要目的与经济面来看,在饲养的过程几乎很少筛选公母。渔场冬天的水温降到20℃左右时,对孔雀鱼的成长也有很不好的影响。
   在饲养日本国产孔雀鱼时,日本的繁殖者几乎1个月内就分公母,至2个半月到3个月后才开始交配,所以造成台湾渔场4个月的孔雀鱼个体,还比不上日本国产孔雀鱼2个月~2个半月的尺寸的原因之一。
   笔者记得刚开始出口孔雀鱼到台湾时,实际上只有2个半月~3个月的个体,还被认为是5个月~6个月的鱼,因此常常接到抱怨,虽然成长快速的个体不见得就是优良个体,但是要提升台湾版「国产孔雀鱼」的形质时,最重要的第一步便是分公母,以控制「性荷尔蒙」。
三,系统维持的基本交配法:
   1.同胎交配
     一般而言,同胎交配到F2~F4时会有体型变小,表现形衰退的问题。
   对策Ⅰ,
     选择交配用的种亲时,最好选尾筒(从腹鳍到尾鳍根部)较粗的个体。
   对策Ⅱ,
     不取F3,将F2的个体与别的系统交配。
   2.同品种不同系统交配法
   也就是让同品种不同系统的个体交配,是同胎交配对策Ⅱ使用的方法。因为是同一品种交配,所以不管用何种组合交配,全部的F1都会有目标品种的表现,可以说是安全性最高的交配法。
   [方法Ⅰ]
   主系的公鱼或母鱼 × 其它系统的公鱼或母鱼
   F1 F2
   [方法Ⅱ]
   主系的公鱼 × 其它系统的母鱼
   F1公鱼 × 主系的母鱼
   F1
   [方法Ⅲ]
   主系的公鱼 × 其它系统的母鱼
   主系的公鱼 × F1母鱼
   F1
   3.不同种不同系统交配法
   这个交配主要是使用多品种母鱼进行交配
   A. 主系的公鱼 × 其它品种的母鱼
    
   F1公鱼 F1母鱼(淘汰)
   B. F1公鱼 × 主系母鱼或与主系同品种的母鱼
   B.产出的F1公鱼 B.产出的F1母鱼淘汰
   C. B.产出的F1公鱼 × 主系母鱼或与主系同品种的母鱼 圣塔玛利亚蛇纹马赛克XYc(sm)
     C. 产出的F1公鱼 C.产出的F1母鱼淘汰
   D. C. 产出的F1公鱼 × 主系母鱼或与主系同品种的母鱼
     D. 产出的F1公鱼 D.产出的F1母鱼淘汰
   E. D. 产出的F1公鱼 × 主系母鱼或与主系同品种的母鱼
    
   
   F2 F3 F4
   并不是每个品种都需交配到D.E.步骤系统才能安定下来,但是有些品种特别是像德系黄尾礼服,一定要交配到步骤E.才能确保公鱼尾鳍不会出现斑点的系统维持法。
   即使C.D.出现黄白尾公鱼的个体,就进行同胎交配时,其子代必定会出现有杂斑的公鱼个体。此外,进行德系黄尾礼服的交配时,方框中须淘汰的母鱼一定要淘汰。这些应淘汰的母鱼可以说是造成公鱼尾鳍杂斑的根源,所以在分公母时就把母鱼淘汰也可节省鱼缸数。
   4.反交
   这种交配法同于同一系统时,可以说是接近同胎交配的交配法,生物学的书籍上,在做检定交配时一定会提到的「反交法」,在此解释较实际的使用方式。
   [亲代] 公鱼 × 母鱼 [交配.1]
     [ F1 ] 第一胎公鱼 第一胎母鱼
   第二胎公鱼 第二胎母鱼
   第三胎公鱼 第三胎母鱼
   第一胎公鱼 × 第一胎母鱼 [交配.2]
   [ F2 ] F2的公鱼 F2的母鱼
   F2的公鱼 × 第三胎母鱼 [交配.3]
   〔交配2〕如果是在鱼龄2个半月时进行,而〔交配3〕又是在F2的公鱼2个半月时交配的话,[交配3〕的第三胎母鱼年龄约已经4个半月以上,可以说是可以当成种母鱼龄最老的容许范围。所以[交配1]及[交配2]如果使用2个月大的公鱼时,[交配3]的第三胎母鱼的年龄就会更年轻。「有些人的反交是用F1♂只有2个月大,而母鱼采用鱼龄已5个月以上,也可以说是生过3胎以上的母鱼了,如果使用此母鱼再进行反交的话,子代就是第4胎,第5胎了,如此鱼龄的种母,将无法期待会生出优良的个体」。
   _ 系统维持的交配法有以上数种,其最佳的方法是必须要依照孔雀鱼爱好家作鱼的目的与品种而异,日本「国产孔雀鱼」之所以高价贩售,除了贩卖美的价值个体之外,最大的价值是利用遗传理论,让下一代的表现与亲代相同或者甚至更好,为了达到此标准,就必须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改良交配,如此造成*本「国产孔雀鱼」高价贩售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要了解孔雀鱼是必须要重复交配数代后,才能知道孔雀鱼的奥妙处。孔雀鱼和一般工业制品不同,不见得饲养多代和累积多年经验后,就能把该系统维持在最好的状态。即使是有经验的累积,和能将孔雀鱼维持在一定的水准的爱好家,如果要继续维持高水平的状态,是件非常高难度的事。依笔者多年作孔雀鱼的心得认为,作孔雀鱼达到某一程度后,作孔雀鱼已经不在是经验的多,反而是受到努力和感性的影响较大。
   这回谈的孔雀鱼系统维持交配法,如果孔雀鱼爱好家能依照系统维持的目的与品种,能活用以上解说的系统维持的方法,笔者认为将可以称作,最优秀的孔雀鱼繁殖者。

乐观派 发表于 2006-9-21 22:07:32

看来楼主是一个孔雀鱼爱好者。

羽的恶魔 发表于 2006-9-21 22:15:22

引用第5楼乐观派于2006-09-21 22:07发表的“”:
看来楼主是一个孔雀鱼爱好者。
非也,在上星期前孔雀鱼在我眼里如同草鱼,最近鱼饥渴(目前家里无鱼缸几年没养鱼了)所以到处找贴子欣赏鱼先养养眼,等搬入临时住房后弄个小鱼缸养点小鱼先。现在看了那么多贴关于孔雀鱼的资料之后有了不同的认识。

乐观派 发表于 2006-9-21 22:53:20

引用第6楼羽的恶魔于2006-09-21 22:15发表的“”:

非也,在上星期前孔雀鱼在我眼里如同草鱼,最近鱼饥渴(目前家里无鱼缸几年没养鱼了)所以到处找贴子欣赏鱼先养养眼,等搬入临时住房后弄个小鱼缸养点小鱼先。现在看了那么多贴关于孔雀鱼的资料之后有了不同的认识。
哈!哈!原来如此!

小游侠 发表于 2006-9-21 23:01:58

孔雀鱼本来就是很漂亮的鱼~特别名品孔雀鱼是很受玩家喜爱的~~且孔雀鱼在台湾地区和日本很流行~~

羽的恶魔 发表于 2006-9-21 23:06:24

引用第8楼小游侠于2006-09-21 23:01发表的“”:
孔雀鱼本来就是很漂亮的鱼~特别名品孔雀鱼是很受玩家喜爱的~~且孔雀鱼在台湾地区和日本很流行~~
老大别勾引我了,我现在只能靠图片解谗,据我观察,如果纯真孔雀鱼比如在淘宝还有各类鱼网买的价格还是挺高的。同时把此贴献给大家,过几天家里断网后留一贴。希望大家能通过自己的手培养出纯种孔雀鱼。我本人对此鱼也有新的认识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看来要正视孔雀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