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因为...也许...
因为想一个人而寂寞因为爱一个人而温柔
因为有一个梦而执着
因为等一个人而折磨
因为想一个人而解脱
因为爱一个人而宽容
因为有一个梦而放纵
因为等一个人而漂泊
年华逝无痕,花开花落是我们的心情,就象这首歌,浅唱低吟,总能唤醒记忆深处某个
认为早被遗忘的片段。喜爱文字的人是寂寞的,那么喜欢音乐的人又何尝不是呢?慵懒
的午后,睡意却被一首歌轻易的抹去了……忽然心中百转千回,却也说不出任何理由。
喜欢无忧无虑的年华,喜欢那种淡淡却很真实的感觉。推开尘封的窗户,迎面扑来爽朗
的清风,一颗在黑夜中孤寂的心灵在此刻享受到无比的温暖,那温暖渐渐荡漾满整个身
体,随着风中的树影起舞。
也许仅仅是一种听歌的心情,也许仅仅是一处留恋的风景,也许仅仅是一道雨后的彩虹,
也许仅仅是醉后美丽的幻想,也许仅仅是一片心中的沼泽,也许仅仅是一次错误的相识,
也许仅仅是因为没有也许吧。
就象歌声中唱的,柔柔的声音,淡淡的哀愁,因为那么多的因为,于是生命变得如此充
实。流年中的我们,于是也跟着成长跟着成熟跟着不去想那么多的因为了。
花飘零了烂漫,水流逝了湛蓝,谁的夏天载满思念?谁的年华追忆飘然?
岁月悠悠,旧梦已逝,当所有铅华褪去,所有负担脱去,在某一个梦醒时分,会突然发
现自己已经长大,冷暖自知中也许会背起漂泊的行囊…… 沙发!欣赏 http://chatyy.com/bbs/xupload/demo/My_Song_for_You-2255.mp3
················ 引用第0楼舞之云于2006-08-27 18:02发表的“淡淡的因为...也许...”: 因为想一个人而寂寞因为爱一个人而温柔因为有一个梦而执着因为等一个人而折磨因为想一个人而解脱 ....... http://www.hlyqs.cn/images/517K_pic_36-12301.gif<br /> 醉月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月光的。
喜欢它的浪漫多情,丝丝缕缕,洒在脸上、身上,是那么的朦胧、细腻、柔润。此刻,
天与地仿佛交融在了一起,不分彼此,绵绵长长的。如美丽而温婉的少女,犹抱琵琶半
遮面,让整个人都醉了。
映在水里的月,颤颤的晃晃的,如我的心境。一股柔情游丝般地抚弄着心底的绵软,遂
心动了,遂心乱了,如河里悠悠的月。月迷离,心迷离。似一首无字的歌。
举起夜光杯,对饮清辉,朦胧纯美的饮品,柔和、纯净、透明、芬芳、清新!斟满杯、
斟满山谷、斟满草原、斟满江河湖海、斟满世间所有的容器;用情对饮、用眼对饮、用
心对饮;远山醉了、云儿醉了、流水醉了、相思也醉了……
卧在床上,让身体沐浴在如水的清辉下,让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月亮的清澈。舒展着身
体,舒展着心情,觉得自己变得简单、变得优雅、变得潇洒、变得闲适、变得超脱。张
开手捧月光一掬;伸开臂揽月光一怀;张开口滑入月光一腹,于是,在这如水的月光里,
我醺醺然……
喜欢月光,是因为月光撒满游子朦胧的心事吗?还是她流入草丛深处,与露珠互吐衷肠?
已说不清了。也许自己更喜欢的是在这月光中享受的这一份孤寂吧!
漫着月色追寻到梦的深处,星星醉在月色里,我醉在孤寂里,于是,我昏昏然…… 黛玉葬花词(节选)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哪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结束自己的生命,需要很大的勇气,懦夫做不到这点;但是生存需要更大的
勇气,要在自己无心活下去的时候为自己寻找活下去的理由!~~~~~不记
得是谁说的了! 对生命与死亡的追问(感于《葬花辞》) ~~~~转帖
世事繁华,红尘滚滚,生命的繁华使生命变得廉价。繁华的极盛便是衰落的开始,面对满
天飞花,诗人对青春发出了感叹,并对生命与死亡进行了思索与追问。
虚幻的繁华使寂寞变得美丽,跳动的心因无法展示而感到寂寞。“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
满怀无释处。”心灵的跳动使生命充满了活力,闺中女儿对青春与生命的热爱是浓烈的,
礼教的束缚以及少女本身所具有的矜持,使这份热情受到制约,无以展示,产生满怀愁绪,
这种愁绪只有对青春与生命的热爱才会产生,是对约束的反抗与不满。
生命是脆弱的,一点点的变化对生命的影响都可能是毁灭性的。诗人爱惜青春与生命,当
她看到青春的逝去,生命的毁灭,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诗人爱惜自己、爱惜他人,诗
人葬花是怜惜他人的同时,包含着隐意的自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自家只顾自家的芳菲荣达,无暇顾及他人的飘流、飞荡,世间的冷漠使生命间的怜惜变得
冷艳。
面对年复一年的春去秋来,在这不变的变化中,作为变化的个体,一切显得那么无奈、不
堪一击,每一变化都预示着死亡在一步步地逼近。面对死亡的永恒,生命是短暂的,生命
的灵光在这短暂中显得异常醒目,我们无法去探寻死亡的神秘(花开易见落难寻),我们只
能看到死亡的现象,黯自伤感,伤感世事,伤感生命。
面对死亡的神秘,生命也陷入了沉默,生命是否一定要接受宿命的安排?身处冷默的世界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诗人的思想开始向内转,同时也看到了许多不屈的
伙伴,面对失败、死亡,共同唱起了生命的悲歌。诗人也坚持自己的心的向往,不惜以生
命的毁灭,对死亡发出了追问。
美有她的归宿吗?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虽然没有寻求到美,但也绝不屈从于丑,“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
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千古痴情,何人若此?
诗人埋葬了伙伴,也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失败、死亡,诗人葬花,亦是自葬。诗人对生命的
追问,最终也只是“花落人亡两不知”,生命的尽头也是追问的尽头。追问没有结果,追
问却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结束。 淡淡的,思绪万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