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型鸣虫幼虫(“肉鸡”)到漂亮成虫——我的饲养体会
从小型鸣虫幼虫(“肉鸡”)到漂亮成虫——我的饲养体会
从2009年10月下旬开始上青鸟网到现在,很快一年多过去了,马上就要跨入2011年了!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对小型鸣虫类的幼虫从不感兴趣到有意饲养,其中甜酸苦辣,一言难尽。靠这个网站虫友高手的指点,慢慢的饲养小型鸣虫幼虫(“肉鸡”)的成功比例逐步加大,在学习、饲养中得到了快乐。在饲养小型鸣虫幼虫(“肉鸡”)的过程中有“杯具”,有“餐具”,直到2010.3.14终于迎来了“洗具”:看到了大蜕成功了一只漂亮的小黄!
小型鸣虫的幼虫(“肉鸡”)的饲养,我养过大黄、青竹、金蛉、红胸、小黄等,成功比例最高的是小黄、大黄,其次是青竹。金蛉是混在大黄秧子里的,不能说是专门饲养,只是捎带养的。最失败的是红胸“肉鸡”,2010年11月23日购红胸中,其中有一只幼虫。回家后将它和3只小黄幼虫养在蝈蝈桶中,12月18日,在喂食后加了一点水在蝈蝈桶底下,稍湿了些,结果在12月19日,看见蜕化到一半的红胸幼虫倒在稍湿的桶底,已坏了!红胸幼虫看见不易,最后没有养到成虫,可以算是2010年的最大憾事了!
饲养小型鸣虫的幼虫(“肉鸡”)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根据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这些:
1、饲养容器
饲养容器用过稍大的纸盒(购鸣虫时装虫的)、单格有机竹蛉盒、单格竹蛉竹盒、蝈蝈桶、透明塑料玩具包装桶、透明五粮液酒塑料包装桶。
实践下来,透明塑料玩具包装桶、透明五粮液酒塑料包装桶的效果最好。我的做法是:桶壁下部一侧开一大口子,用丝袜套住,既起透气作用,又是投放食物和水的进口;顶端开放,也套一个丝袜,用夹子夹住,作用是透气和便于最后取出大蜕后的成虫。
桶内放有有分杈的树枝,最好是能从底部一直通到顶部。树枝可用时间较长的枯树枝,也可用新鲜的树枝,按桶内体积决定大小。不论是枯树枝,还是新鲜的树枝,最好用滚开水浇一下,凉干。如一时找不到树枝,也可以用一次性筷子、烧烤用的竹签等替代。这种饲养容器可放10只左右的幼虫,幼虫蜕化时因为空间较大,干扰较少(我曾在稍大的纸盒中养过3只左右的幼虫,看到过蜕化后的幼虫的皮给其他没有蜕化的幼虫啃吃)。
2、食物和水
小型鸣虫的幼虫(“肉鸡”)的食物尽量保证多样性,泡饭、苹果、胡萝卜、南瓜、红薯;观赏鸟绣眼的粉状饲料、鸡蛋黄、婴幼儿的营养米粉、鸣虫专门的饲料、蟋蟀饲料等都可以轮流交换喂。有朋友介绍,也可以喂蛋白粉、螺旋藻粉,不过我没有试过(主要是专门寻找这些东西有些麻烦)。
其中胡萝卜、南瓜、红薯我都是煮熟了的,拌一些粉状类饲料,一起喂。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采摘一些没有农药污染的叶菜,在水里浸泡约30分钟弄干后,可以放在饲养桶中,一般一周放一次就可以了。
饲养幼虫的容器,切记不可断水。水我一直用烧开的自来水,凉透后再喂。不主张用净水或蒸馏水。
饲养桶中放2个水盂(养蟋蟀用的),一个放水,一个放食物。
为了保持饲养桶的湿度,可以在桶顶将几块折叠后淋水的餐巾纸放在上面,起增加湿度的作用。
3、温度、湿度和其他注意事项:
在冬、春季,室温低于18度,要进保温箱,大黄、竹蛉类的温度要高些,不过我没有在这个温度饲养竹蛉等幼虫的体会,现在的一只大黄秋虫盒里的大黄幼虫养在饲养桶中,是在保温箱里,温度在18-23度之间,也许是温度太低,大黄幼虫有些滞长,以至于现在有点分不出大、小黄幼虫了。
平时注意多观察,当室温和保温箱温度相差太大时,尽可能将饲养容器在箱外呆的时间少一些。
夏秋季,可以用自然温度。
在冬季的保温箱里,湿度的控制以一般可看见饲养容器中靠近热源的地方有少量薄雾状,但不出现水滴的状况为好;8-24小时内,食槽内食物不干结、微软为好。如有简单的温湿度表,大约湿度应该在45%-60%左右。
喂食物、加水时,注意别让幼虫从开口处溜出来,我曾在这个过程中,让活络的大黄秧子曾趁我不小心跑掉过几只;
在最后阶段,注意不要将食物水盂压到虫身上:我在放水盂时,曾有过过后发现将一只大蜕成虫的大黄压成虫饼的不良记录!
饲养容器饲养完一批幼虫后,不要用水洗干净,最多阳光下晒一下,这一点我发现对后来继续饲养幼虫很重要。
4、成虫取出和取出时间
成虫取出是一个细致活,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工具可用过虫器,也可以用女同胞化妆品的透明小瓶,底部剪去,注意剪平服,瓶盖留着,一定要彻底去除小瓶中化妆品的异味!!!用时,将一根筷子固定在瓶口,通过饲养桶上部的开口,将固定在筷子上的小瓶伸到饲养桶中间,小心的对准需取出的成虫,基本上只要成虫进入小瓶中,一般只会往上爬。取出装有成虫的小瓶后,拧开瓶盖,用过虫绒球将虫赶入准备好的盒子内。也可以用过虫器(实际上我的这个小瓶就是代替过虫器的),因为我的饲养桶中有树枝等物,过虫器显得稍大了些,用透明小瓶,感觉效果不错。不过,取虫千万千万注意,手脚要轻,要细心,有耐心,防止伤虫和成虫跑掉:如果不小心断了须,掉了腿,跑掉了,甚至造成成虫意外死亡,这种心痛的感觉是别人无法理解的!
大蜕后的成虫取出的时间,我认为一般3-5天为好。大蜕的成虫过早取出,虫太嫩,易受伤;大蜕后的成虫放饲养容器中时间过长,怕成虫争斗伤须和影响其他幼虫的蜕化,当然这只是我的体会。
还有一点,因为小型鸣虫幼虫(“肉鸡”)在冬季基本是在保温箱中大蜕成虫的,从饲养容器中取出后,漂亮的成虫最好也放在保温箱中养护,并且单养为好——一只盒子中养一只漂亮的顶须成虫,看了也开心!
5、其他容器的饲养
一般虫友在初级阶段,不太可能自己制作饲养容器,可以购几个最便宜的蝈蝈桶,网眼要细一点的,蝈蝈桶的食槽可以用纸盒的食槽(一般红色的)四周剪去圈,按在中间,桶底用多层餐巾纸垫一下,留出食槽口,桶里可以竖1-2根树枝或竹签,从底通到顶,一只蝈蝈桶建议养3只左右“肉鸡”,最多5只,其他可使用上述方法,也能饲养出漂亮的成虫。2010年秋天我曾在蝈蝈桶中放入大约10多个小黄“肉鸡”,可能是疏于管理,最后出了没有几只,品相也不好。在野采的季节,这些蝈蝈桶在野采时,是可以装虫用的。
当然,在份虫的高级阶段,可采用一些虫友的办法,制作一个生态缸或箱,放入几对小黄成虫,让其在那里自然的成长、繁殖,那是另外的一个过程,相关的方法可参考有关的帖子,我没有试过,不敢妄言。
这篇小文《从小型鸣虫幼虫(“肉鸡”)到漂亮成虫——我的饲养体会》仅是我的个人一管之见,供喜欢鸣虫、正在和将要饲养“肉鸡”的朋友们参考,也欢迎各位大虾批评指正!
借此文,祝全国的虫友在2011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家家幸福,个个开心!
在2011年,祝全国的虫友得好虫、养好虫!虫健体俊,亮叫,大酣,悠! 楼主花心思了,不错的经验介绍。就一点个人感觉相对湿度至少要60%以上,否则食物非常容易干,24小时以内吧,这个值以上可以48小时喂食一次,而且对小黄类对水份要求高的,更应保持60%以上的湿度。 非常细致的个人饲养经验记录,好!
一个老虫友不断摸索,细致观察的玩虫态度值得学习 好文,留个记号 细心拜读! 好文章!支持! 不错的体会,学习一下,,,,,,,, 不顶没道理 学习LZ的饲养经验 用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