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匏轩 发表于 2010-12-6 11:16:26

『原创』北盆砸底过程实记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擅自抄袭、摘抄、编著、复制等,转贴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十一月初新得的配罐(注1),泥制、火候和做工还算可以,准备玩原色到家后用开水浸泡了半个月左右(如图一),捞出后白水煮开半小时转天捞出阴干,这配罐本是原底(注2)我不太喜欢自己准备再砸个三合土的底,过程我做了记录,特此发上来与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如有不妥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罐子的处理、三合土与砸底工具的准备

配罐直筒形,罐子高72.5mm,外径76mm,壁厚7.5mm,未砸底前深52mm,内径62mm。(如图二、三、四、五)这些配罐我事先已经浸泡半个月左右,后煮制半个小时捞出阴干,准备砸底。





工具:气门顶杆一只,直径42mm(如图六、七);


粗砂纸一张(如图八),

用圆规在砂纸背面画一个圆,直径小于罐子内径大于气门顶杆直径,这里画的直径是50mm,剪下备用。(如图九、十)


未完,接楼下

痴匏轩 发表于 2010-12-6 11:27:35

接楼上

找一张较水平的桌子、竹铲或平直的硬纸板一片、报纸若干。(如图十一)

三合土——白灰、黄土、细沙,均需过细筛筛净,三种材料分开存放,隔绝空气、水分储存,三合土现用现混合。个人习惯白灰与土的比例为固定的一比一,细沙的比例依照需要底渗水的速度而定,渗水速度快细沙含量稍大些反之则小些,控制在三合土的总体比例的20%以内。(如图十二)

向三合土内加水和匀,水别一次性加的太多,一点一点的加,加水到三合土手攥成团搓之即散即可。(如图十三、十四、十五)




二、砸底
把报纸平铺在桌面上,一会砸底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罐子;将适量和好的三合土放入罐中,用竹铲或平直的硬纸板粗略摊平。(如图十六)

用气门顶杆微微砸实,把底初找平。(如图十七、十八)


放入剪好的圆砂纸,砂面朝下。(如图十九)


用气门顶杆垫着砂纸慢慢的砸实三合土,动作徐徐不急不求一下就砸实,慢慢的一下是一下的用力均匀,在手握顶门顶杆垂直运动时,不时调整圆砂纸在底部的位置。(如图二十)




痴匏轩 发表于 2010-12-6 11:37:23

气门顶杆的砸实范围不超出圆砂纸的范围,这样砸出的底没有气门顶杆边缘的痕迹,而且粗砂纸像模板一样使底部出现均匀的麻面。(如图二十一)

上底后的配罐测量深度为48mm,三合土层厚4mm左右,如果觉得这个厚度可以,将剩余的三合土按照这罐子的用量平均分配到每个罐子中,如果感觉不好可以这是抠出重新砸。(如图二十二)

三合土中的水分被砸实逼出,可见罐底被阴湿,这也就是市面上所谓的砸底要砸出浆来,只要朋友慢慢的砸实土层都可以有这样的效果的。(如图二十三)

这八只配罐砸了2个多小时,完活。(如图二十四)



三、阴干,浆底养底
砸好后的罐子,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北方冬季时需要注意防冻。阴干后的效果(如图二十五)

阴干后的这三合土底平整、无裂、麻面清晰、无其他痕迹。(如图二十六、二十七)


接着就是要浆底养底了,其实浆底不仅是为了底的颜色如陈年旧底,而是为了养底完成三合土板结去除残余石灰碱性的作用,具体的原因可以参考『原创』浅谈虫具在处理过程中化学变化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411646.html。
有很多朋友喜欢用儿茶药液浆底完成养底的过程,我个人喜欢用红茶,其实用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养底的过程要做足。(如图二十八)

浆底养底时注意别一次放入的太多,而是要少量多次,阴干浆养阴干浆养的多次重复,所以我一般用毛笔或油画笔沾茶水区刷,这样可以控制用量阴干的速度比较快,以便于在一天内多次的重复。注意涂匀(如图二十九)

涂完后阴干,然后重复涂抹阴干再涂抹阴干……(如图三十)

这样的养底经过一周后,可见三合土底色也如陈年旧底般,而且也养好了无反碱无杂味。(如图三十一、三十二)

痴匏轩 发表于 2010-12-6 11:42:50

四、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罐子在煮制前,应该在罐子的盖、罐身不明显处用铅笔编号,这样就不会因为在倒腾的过程中错乱了,因为现在的罐子口都比较严实,错了就盖不严实不美观了。
2、煮制过程中可以依照个人喜好,加入儿茶、红茶、绿茶等,做出茶老的效果。但要注意要提前用布包好茶叶等药材,提前煮制药液。
3、煮制容器要大,水面没过罐子,保持罐子与罐子或上盖间不摩擦。
4、三合土三种土分开现储存,注意尽量隔绝空气防潮,而且三合土用现加水混合。
5、砸的过程不能求一下就砸好,要慢慢的砸别着急,一下是一下的。
6、砸完一定要底部阴干后再行浆、养底。而且这个浆养底的过程要做足。
8、气门顶杆有大有小,要选合适的尺寸砸底,太小不容易找平,而过大的不容易处理细节,大小要依照罐子的内径来决定。
7、其他:如果是瓷罐,因其里面和底部带釉较为光滑,三合土不能抓牢容易松动脱落。我的做法是外出找些修路的小石子,要求小石子一面稍稍平整些,其余的面呈不规则状。

准备小管的玻璃胶,将胶摸在小石子平整面上后粘在瓷罐的底部,依照底部的大小平均分布几枚即可


待胶完全干后在砸三合土即可牢固的抓牢瓷罐底了。

8、如果在市场中买了一般砸好底的罐子,看起来是浆好了底但最好还要继续完成养底的过程。因为商家大量加工不可能把罐子的底经多日多次的养好。
9、到手的罐子包括叫罐如果是原底后上三合土的底,最好就不要再煮了,容易松动脱落;其他形制的罐子如果其砸底的白灰消化过度,就很难完成坚固的三合土板结过程,这样的罐子再煮也会造成底的松动脱落。

经过这样的过程,这配罐就算是收拾好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试试,其实这并没有外界说的那么神秘。现在介绍鸣虫、蟋蟀的书籍比较多,看几本书能带来不少的知识迅速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但书本上的东西永远是理论,纸上谈兵不如实践出真知。有些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不仅增加了玩虫的乐趣,而且出来东西自己玩着也放心,虫子住着也舒服。各位同好朋友们您说是不是这道理呢?
过程我记录完毕了,高手老师们多多提意见,电脑前的每一位朋友都是我的老师!






注1配罐:或称提罐、起盆等,是指便于携带出斗的小罐,其尺寸、体积小、重量轻可以短途携带蟋蟀的罐子,一般情况下不做蓄养之用。
注2澄浆泥罐子的底大概的四种形式:
一、螺旋底:北罐未上底前比较常见,其是罐子拉坯时底部留下的印迹,不砸底不能蓄养蟋蟀,气不规则的螺旋痕迹也有利于砸底后底部的坚实不易松动脱落;(如图注一)

二、原底:南罐中常见,现在北盆也有不少的罐子是原底的,这样的底可以不用上底即可使用;(如图注二)

三、三合土底:市面上很多收拾好的北盆都是这样的底;(如图注三 )

四、砖底:用旧年陈砖加工而成,一般是打成斜茬来嵌进去;

痴匏轩 发表于 2010-12-6 11:51:05

同时砸好的叫罐,大家点评。




无弦琴 发表于 2010-12-6 11:57:14

好帖子的沙发我要抢地哈哈

我是自由 发表于 2010-12-6 12:00:52

漂亮 罐子

vbn 发表于 2010-12-6 12:24:53

学习啦

popocch 发表于 2010-12-6 12:38:24

lz好手艺!!学习了!!

大圣齐天 发表于 2010-12-6 12:41:47

学习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北盆砸底过程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