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學元 发表于 2010-11-12 23:38:58

中大型鸚鵡繁殖交流


些許淺\薄繁殖經驗,與先進同好分享交流,對於剛引進的鸚鵡首先隔離飼養,飲水中添加維他命電解質作應激處理。除了供應食糧外盡量避免驚擾,觀察其精神糞便情形,接著做防疫療程。
鹦鹉飼養的環境需要清潔流通的空氣,充足的日照等;要避免放置于悶熱潮濕的環境;室外的鳥舍,則必須避免陽光直射,頂端需加蓋較爲寬闊可以遮陽擋雨的頂蓬,如有多餘的空間,鳥舍的周圍可以栽種些植物,即美觀又能讓愛鳥感覺置身于大自然中;做好蛇鼠防範以免愛鳥發生危險。
棲木的取材,最好選擇鐵制的磨指棲木,既可以避免因指甲過長造成腳趾變型折損、也有利於交配時公鳥踩背時的穩定性減少白蛋情形。棲木放置的高度最低以鳥尾不會垂到地面,配合飼料盒和水盒的位置爲原則,較高的棲木可以提供鳥兒在夜晚休息時,處于至高點提供安全感,每根棲木的間隔必須能讓鳥兒轉身無礙爲佳,在繁殖巢箱入口處必須提供一跟較短的棲木。
以鹦鹉的發育生長周期特性來分可以區隔為,雛鳥期、換羽期、以及繁殖期,必須充分掌握飼養管理技術。
  
  雛鳥期
 飼育箱內建議用麥麩皮墊底,除了能取得保溫效果外也不怕雛鳥吞食造成嗉囔堵塞的情形,幼鳥飼養箱初期溫度應該控制在33度\35度之間,以後視成長情況調降溫度。調和鹦鹉奶粉要依照幼鳥出生的天數不同,消化狀态,由淡至濃。每日需喂食數餐,奶粉的溫度以攝氏39到41度爲佳,絕對不能超過攝氏42度,以免燙破幼鳥的口腔及嗉囔,每次喂食前需确認幼鳥已完全消化,切莫急着給予喂食,以免得到嗉囔炎。當雛鳥長成約二個月左右,可以給予滋養丸讓他們練習自行進食。
  鹦鹉的雛鳥發育,可以區隔為絨羽期、針羽期、羽片期和齊羽期四個時期。
  絨羽期雛鳥,未睜眼,全身除了少量羽外,隻能勉強擡頭。這時餵食需用餵食器輕碰鳥嘴,當雛鳥張嘴乞食時,一手輕扶鳥頭、快而穩的把食料填入,每次餵食到雛鳥不再張嘴為止,每天餵食8\10次。
針羽期雛鳥已經睜眼、體表開始長出羽軸,約出殼一星期。這時雛鳥已經會張嘴乞食,每次餵食到雛鳥嗉囔八分滿為止,每天餵食5\6次。
羽片期雛鳥羽軸開始開出羽毛,約出殼二星期。這時候需注意食料的溫度以攝氏39到41度爲佳,絕對不能超過攝氏42度,以免燙破幼鳥的口腔及嗉囔,也不可過冷以免雛鳥拒食,並且要增加食料濃度每次餵食到雛鳥嗉囔八分滿為止,每天餵食5\6次。
齊羽期雛鳥羽毛已經覆蓋大部分鳥體,約出殼六星期。這時除了每天餵食3\\4次流質食料外,可以提供成鳥食糧供其學食。
  飼育箱內溫度較高,特別合適病菌生長需及時清除糞便、勤換墊料格外注意清潔衛生。
  
  換羽期
一般情況下每年在秋季時鹦鹉會進行換羽以期達到更好的保暖效果抵禦冬寒,換羽的順序,先從頭羽和尾羽開始接著是頸羽、胸羽、腹羽、背羽、最後是翅膀。據觀察得知光照、溫度、環境安寧度、尤其是飼料營養比例會影響換羽。
  充足的光照可以增加鳥體對鈣質的吸收、適宜的溫度能減少鳥體的熱量消耗。此外鸚鵡在換羽期間比平時更加膽怯神經質性情煩燥,應保持環境安寧避免驚嚇;為了鸚鵡的換羽順利需要適當的調整飼料含量比例。換羽期前十五天調高飼料的碳水化合物減少蛋白質含量可以幫助舊羽順利退落;待舊羽開始退落時,改為供給高脂肪高蛋白質和多種維他命含量食糧可以起得羽毛柔順亮麗。
  
  繁殖期
鸚鵡繁殖期包含求偶、交配、營巢、產卵、孵化、育雛六個過程。
每年從三月到九月之間,爲期半年爲大多數鸚鵡的繁殖季。在進入繁殖期的鹦鹉應該提高鈣質營養含量,如墨魚骨或礦物土,要注意清潔衛生不可滋長黴菌。繁殖期的遜鹦鹉會變的非常吵雜,公鳥也會帶有強烈的攻擊性,有些手養配對成功的鹦鹉甚至連飼主也攻擊,公鳥會向母鳥展現他的男子氣概,展開美麗尾羽成扇型,微張他的雙翅,在棲木上昂首闊步來回,瞳孔凸起縮放中閃爍愛的火焰,此時如果母鳥答應了公鳥的求愛,則會放低身體成蹲壯,等待公鳥進一步的動作。
巢箱的製作要掌握以下幾個重點;堅固、密實、乾淨無毒害,好觀察。取材要乾淨無毒害,如夾闆因為大多數夾闆在其生產過程中用了大量的化學黏著劑,除了產生的惡臭,會減低種鸚鵡進巢箱意願,且有害化學物質也會對雛鳥造成不良的健康影響。繁殖巢箱內需設置可供種鸚鵡方便上下的樓梯。
產卵後的鸚鵡許多會變的異常安靜,這時飼主飼養的行為應保持環境安寧避免驚嚇,取蛋檢查要格外掌握輕巧帶上無菌手套。此時食料要針對性提供高營養價值富含的動、植物性蛋白質、複合礦物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再輔以鳥體所需的維他命、胺基酸、消化酵素、微量元素,補給鸚鵡在繁殖期間的營養需求,才能提高繁殖力與孵化育成率。如要添加蔬果要注意不可過量,以不超過食糧的百分之十為量。
在雛鳥順利出殼以後,如果是讓親鳥自行撫養長大的幼鳥,在羽毛漸豐之後,因爲公鳥會對幼鳥發動攻擊,有許多兩三個月左右尚未取出的幼鳥,在遭受親鳥攻擊後造成受傷而死亡或是殘疾,所以建議大約孵化後的15天左右,待幼鳥吸取足夠免疫力後
取出幼雛手養,如非親鳥棄養不宜太早取出,以免因爲飼養難度過高造成幼雛死亡

淮安王兰 发表于 2010-11-13 09:47:46

好帖子

青海湖 发表于 2010-11-13 11:10:31

学习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大型鸚鵡繁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