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琴 发表于 2010-10-2 18:51:03

谈地栖鸣虫的栖息环境及生态布景

说明:以下经验小结均为个人实践所得,非书本知识,表述不一定专业,但绝对实效,供同样喜爱野采,有兴趣添置生态缸的朋友参考借鉴,交流探讨。

鸣虫的栖息分类:常见的大致可分为地栖品种和树栖(草栖)品种两类,地栖品种居多,其中又可分地表,穴居两类,地表品种比较混杂,我的理解是将白天伏地,夜间攀枝而鸣的均可归为此类,比方说宝塔蛉是地表鸣虫,一些小铃虫,褐螽,大纺织娘等螽斯也可以算是,并不绝对,暂且不谈。 穴居品种则主要指的是蟋蟀类鸣虫,其自生有掘土筑巢的本领;还有部分虫没有这一本领(如马蛉),多倚仗天然躲避条件,常居于石缝,枯木腐竹内。

当然多数地栖虫在有天然的良好栖身屏障时都是会比较懒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砖瓦,腐叶堆内翻拨时常有五花八门虫子出现的原因。


栖息环境:大多数蟋蟀类的穴居虫栖息环境均可参照斗蟋,外面出书立传的名家有很多,我就不废话了,只谈一点:贾似道的经典名言对于多数地栖鸣虫同样适用。

剩下的常见名虫——马蛉喜爱的玩家一定有不少(我也喜欢,重点饲养对象呵呵),该虫喜湿,白天多躲于石洞石缝,树桩根部,夜间常会在石壁,树根上部起鸣,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请随我白天捕它一回----以下图解














































无弦琴 发表于 2010-10-2 18:51:16

磬蛉:谈到了马蛉,顺带说说磬蛉,以前我讲过,有马蛉的地方就会有磬蛉,意在说明两者的栖息环境是很相似的,侧重点是喜湿,磬蛉比起马蛉更甚。有的书上说该虫较稀少珍贵,我倒觉得是作者并未深入了解其习性。
在上面我讲的分类中,磬蛉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多数地栖虫有见光露头起鸣的习惯,居有定所,但磬蛉不会,我发觉其不爱见光,并有别于多数蟋蟀类虫,虽有一定掘土能力,但非穴居之虫,无固定领地,石板石缝中也难见其身,以往抓捕多为偶遇,故而感觉稀少。
那么,此虫究竟是怎样的栖息环境呢,目前我的观察是该虫喜居于腐叶堆,蓬蓬草(本地抓蟋蟀的土话是这么叫的)内部(见图,很常见的),尤其是灌木丛中的腐叶堆,掺有杂枝,越厚越好,较多,但往往雌虫比例高,有点失调,不知道大家的抓捕感受是不是也这样呵呵。。


















无弦琴 发表于 2010-10-2 18:51:27

基本上该讲的地息品种栖息环境都谈到了,下面进入下一话题。。

生态缸的布景:生态缸的制作,关键在于布景,在了解了地栖虫的栖息环境后,布景才能有效合理。以下是我前期布置的一个侧重饲养马蛉的生态缸,地栖虫均适用,供大家参考
(品种有很多,数量多少之类问题不做讨论,意在布景,所选材料均为野采所得,置缸前已做好洗净晒干等必要卫生工作)

简单谈谈为什么选这个箱子,本来是想自己用亚克力做的,后来无意中发现了这款箱子,做工还不错,关键是两侧有孔,箱体高度相对自身大小不算太高,因而湿度问题能较好地解决。另外对我而言最关键的是考虑到该箱子的规格放我保温箱内大小正好,故不再犹豫,直接买下,省得再花心思了呵呵。。。


强调一点感受:树桩对虫的吸引力要强于石块。

































































































































































































发帖完毕,顺祝鸣虫版的各位朋友国庆快乐!

虫虫大战 发表于 2010-10-2 19:11:44

先顶一遍!

蜡烛芯 发表于 2010-10-2 19:12:02

444444444444444444

听雪堂 发表于 2010-10-2 19:14:49

清雅匏缘 发表于 2010-10-2 19:21:41

老觉得是未完待续.....继续讲课啊~我们还要听课呢嘿嘿

无弦琴 发表于 2010-10-2 19:25:33

朋友们见谅,偶这是网卡,上传图片有时候量大总出不来,先占楼,后编辑呵呵

虫虫大战 发表于 2010-10-2 19:34:04

磬蛉的养法值得借鉴,您慢慢发图,我先去整成跟您一样的模式。

六百里加急 发表于 2010-10-2 19:53:08

兄弟辛苦了。写得。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谈地栖鸣虫的栖息环境及生态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