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端午传统味浓 端午文化节民俗活动轮番上演
今日五月五,端午风味浓。唯一的全国性端午文化节庆活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湖北秭归开幕。
作为屈原的故乡,湖北的端午文化随着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传统味道愈发醇厚。
诗社与龙舟
端午习俗还俗于民
楚人,一直是中国千年端午文化的传承人和守望者。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最早完整、生动记录了端午习俗,而今,秭归年年端午纪念屈原,黄石西塞神舟会都保留着古老的端午习俗。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韩端午之争,居然是韩国抢占先机,国人尴尬。因湖北省端午节风俗活动的典型性,受文化部委托,湖北于2008年10月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其中申报材料由鄂湘苏三省联合“打包”。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终于申遗成功。
现今的湖北,端午节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宜昌今年举办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吸引了两岸三地50余位著名诗人参加,台湾诗人郑愁予激动地吟出“我感觉自己是归人,而不是过客”。在秭归,花鼓舞、采莲船、民间打击乐、灵牛耕地表演等端午民俗节目,轮番上演;古民居群里,包粽子、抹雄黄酒、艾叶香包制作、孩童艾叶水洗浴等民俗活动,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在武汉、黄石等地,端午龙舟赛是一件全民盛事,在成千上万观众的喝彩声和震天的锣鼓声中,龙舟犹如离弦之箭冲向终点,江面上一片欢腾。
省社科院研究员、民俗专家夏日新认为,在城镇化大背景下,保护端午习俗要真正做到还民俗于民,充分挖掘端午的历史文化元素、民俗元素,加强端午的参与性设计,让各种习俗在传承中丰富群众的生活。
六一撞端午
孩子体验民俗之雅
“糯米白花花,粽叶儿手中拿,小朋友包粽子嘛,唱起那个歌呀乐呀乐哈哈。”今年的端午节是5月30日,与六一儿童节仅隔1天。记者走访了多所小学和幼儿园,发现今年的儿童节活动,或多或少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元素,除包粽子外,还有制作香袋、编五彩蛋兜等。
5月31日,武汉童学馆的百名儿童身着汉服、用古礼模拟祭祀,缅怀诗人屈原。童学馆一名负责人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滋养人文情怀,思深寄远,培育民族精神。”
在宜昌市夷陵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场“巧手包粽明星赛”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体验包粽子过程中卷叶、裹米、包扎的技巧。“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是美好的,是让他们快乐的,这样的快乐不比玩手机游戏少,这比让孩子们上一堂课,看一本书更有意义。”受邀参加活动的家长刘丹说。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多年来一直非常关注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他曾就端午节的申遗致信国家有关部门。在他看来,传承民族传统节日,关键是挖掘其文化内涵,这些历史底蕴和人文精华应当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了解。他倡导对传统节日发展创新,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能够吸引年轻一代。
网论粽子热
不变的总是思乡情
甜粽子、咸粽子,到底哪个更正宗?箬竹叶、芦苇叶,粽叶到底有多少品种?网络掀起的“粽子甜咸味道大战”,没有火药味儿,只有浓浓的思乡情怀。
当网友们为了粽子的咸甜,争执得白糖与唾沫齐飞时,新的粽子话题又出现了:传统粽子为什么多数是三角形(棱柱体)?数学控说:三角形更有稳定性。吃货说,三角形粽子能一口吃到馅!
“粽子话题”为何引人关注?心理专家张晓认为,传统节日是深植在人们心中的,粽子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代表了对家、对父母、对亲人的眷念。网友在讨论这一话题时,往往能自我代入,将自己的感觉直接抒发,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这个话题尤其能够触碰自己思乡的情怀。 拜读了,了解一个, 来了解一下 谢谢分享! 學習了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