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6-12-21 23:04:12

九九消寒图

起源:

华夏民族尤其在北方,冬季的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而在宋元时期开始,数九娱乐流传中国南北各地,与此也产生了“消寒图”,亦即九九消寒图。

内涵:

传统华夏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因此中国人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结构:

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且须成完整语句(例子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幸保幽姿珍重春風面”、“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均为繁体字),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也称作“写九”。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图的一侧还应写有《数九歌》。

此外另有涂圆版和染梅版的九九消寒图,分别以八十一个圆形和八十一朵梅花代替八十一笔划。

用途:

填字:填充每天的笔画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由于数九期间历时整整八十一天并且经历从仲冬到孟春的季节变化,每天的天气各不相同,因而九九消寒图色彩斑斓,颇为悦目。

涂圆:除了文字版本的九九消寒图,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将宣纸等分为九格(纵三格横三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纵三圆横三圆),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显然没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有直排圈九丛,丛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迷其寒燠之候。”

染梅:此外还有的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在白纸上绘制一枝寒梅,该枝上绘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含九块花辫(生物学上本应只含五块)。一朵梅花对应一九,一辫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块梅花花辫,称为“日染一辫,辫后而九九出”。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辫八十有一,日染一辫,辫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其它:九九消寒图还有其他各种形式,例如:

消寒益气歌版;
鱼形版;
蒸气版;
泉纹版;
葫芦版;
四喜人版(娃娃版)等等。


结论:

九九消寒图不仅仅是一项冬季民俗,同时也是一份简单的气象记录暨计时日历,亦是优美的装备品,发展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 (维基百科)

猛犸化石 发表于 2016-12-22 14:45:42

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王建春在 发表于 2016-12-23 06:14:43

了解学习

黄肤山雀 发表于 2016-12-23 10:09:10

拜读了,了解学习学习,

克克笼子 发表于 2017-1-5 16:18:41

了解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九消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