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河 发表于 2016-10-13 07:28:48

这帖转得不错,谢谢!

我爱猎犬 发表于 2016-10-13 21:53:14

其实这和做人一样,温室里的花朵总比不得山野的草花经折腾。

爱鸟老乐 发表于 2016-10-14 14:44:02

学习了解。

非常好 发表于 2016-10-14 19:22:40

学习 学习

小上海 发表于 2016-10-16 02:34:00

个人认为山遛,接近于阳台遛鸟,即便出花,也是不稳定的。接下去可以公园遛,这个才到了真正遛鸟的初级。公园遛鸟也是从远到近(鸟群),从闭笼到半前罩,到全开前罩,最后到排叫,这样一个循序的过程。公园排叫成功后,看准鸟大性,此时可以尝试着进茶馆。茶馆遛鸟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桌上闭笼,再桌上半开前罩,后桌上全开前罩,最终逐步过渡到挂上去排叫。在茶馆里上大性排叫,这又是一个比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这才算鸟遛出来了,这样的鸟拎到哪里都不怕,都不会落性,影响鸣叫或打斗。
其实很简单,比如常年生活在山区的人到了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开始阶段很有可能会不适应,生病,理由很简单,常年在山清水秀生活的人,呼吸的都是新鲜的空气,喝的都是洁净的水,吃的蔬菜不是含有各种农药的,也不会接触到如此品种繁多的细菌和病毒。。。。。。鸟也是这样,只有在城市最恶劣的茶馆环境遛出来的鸟,才算是。

中国名鸟 发表于 2016-10-16 07:17:33

引用第14楼小上海于2016-10-16 02:34发表的:
个人认为山遛,接近于阳台遛鸟,即便出花,也是不稳定的。接下去可以公园遛,这个才到了真正遛鸟的初级。公园遛鸟也是从远到近(鸟群),从闭笼到半前罩,到全开前罩,最后到排叫,这样一个循序的过程。公园排叫成功后,看准鸟大性,此时可以尝试着进茶馆。茶馆遛鸟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桌上闭笼,再桌上半开前罩,后桌上全开前罩,最终逐步过渡到挂上去排叫。在茶馆里上大性排叫,这又是一个比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这才算鸟遛出来了,这样的鸟拎到哪里都不怕,都不会落性,影响鸣叫或打斗。
其实很简单,比如常年生活在山区的人到了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开始阶段很有可能会不适应,生病,理由很简单,常年在山清水秀生活的人,呼吸的都是新鲜的空气,喝的都是洁净的水,吃的蔬菜不是含有各种农药的,也不会接触到如此品种繁多的细菌和病毒。。。。。。鸟也是这样,只有在城市最恶劣的茶馆环境遛出来的鸟,才算是。
所以玩鸟是因鸟、因人、因环境大有不同,不可千篇一律,你懂的。

画眉金丝 发表于 2016-10-16 15:36:44

闹到菜市场,静到小溪旁,鸟不在乎环境了,遛鸟就遛到家了!!!

快乐鸟88 发表于 2016-10-16 19:56:42

学习了解

海州鱼眼 发表于 2016-10-17 14:56:19

我们这里城区和周边两个不同的地方就存在一种有趣的现象:城区的鸟都在草坪或河边绿化带这些人多热闹的地方遛;而周边的因为靠山都在山脚下保持一定距离遛。由此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城区和周边的中间相隔一座桥,城区的鸟到周边时照样大叫,而周边的鸟到城区则鲜有开口。原因应该就是遛鸟的方法不同引起的,城区人来人往相对吵杂,久而久之鸟对这种环境适应了,胆子相对较大;而周边相对安静,遛鸟时又相隔一定的距离,乍到城区对这种嘈杂的环境难以一下子适应,不敢大叫也属正常。

小上海 发表于 2016-10-17 17:11:33

引用第18楼海州鱼眼于2016-10-17 14:56发表的:
我们这里城区和周边两个不同的地方就存在一种有趣的现象:城区的鸟都在草坪或河边绿化带这这些人多热闹的地方遛;而周边的因为靠山都在山脚下保持一定距离遛。由此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城区和周边的中间相隔一座桥,城区的鸟到周边时照样大叫,而周边的鸟到城区则鲜有开口。原因应该就是遛鸟的方法不同引起的,城区人来人往相对吵杂,久而久之鸟对这种环境适应了,胆子相对较大;而周边相对安静,遛鸟时又相隔一定的距离,乍到城区对这种嘈杂的环境难以一下子适应,不敢大叫也属正常。

非常正确,正如您以上所说的这两种情况的鸟即便叫得再好,如果贸然进上海茶馆直接上去排叫的话,保守的估计至少有一半以上根本上不去,要跳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 山丛遛鸟和山下遛鸟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