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启林 发表于 2015-4-15 21:32:20

转谢玉海先生文 ”两大怪人”

两大怪人
2010-12-07 发表于新浪博客

老北京有为数不少的传统手工艺者,俗称“手艺人”,他们的技艺,自古只有依靠师脉得以传承发展。然而大多数的手艺人,都是穷苦出身,文化水平不高,要想把学来的手艺发扬光大,靠的就是个悟性和心灵手巧。
民国时期,北京隆福寺的‘富友轩’茶馆,是聚集玩鸟玩虫的地方,好此道者,无论是商贾富甲,京剧名伶,小商小贩,得空儿就会拎着鸟笼子,揣着蝈蝈油葫芦去那里或者找乐子,或者显摆。有一对兄弟,李二和李三,虽然自己玩儿的‘玩意儿’始终水平一般,但也是几乎每天必到。
李二是个首饰匠,弟弟李三是个焊洋铁壶做细铁活儿的。兄弟二人的心灵手巧在那一带是出了名儿的。二人都是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却很是古道热肠。凡是常去找乐子的爷们儿们,谁的‘家伙什儿’出了点毛病,或者需要做点儿小‘玩意儿’上的活计,李二,李三都会主动相助,做出的活儿那叫一个地道。而且,价格公道,从来不蒙不骗。
说到手艺,特别是李三的铁活儿,那真叫心思巧妙。比如前面介绍过给‘大老乡’张凤梧做的铁质‘红子笼儿’,还有仿制的乾隆造办处的‘大链’【用来拴有野性的红子的极细的铁链儿】等等。
关于这还有个故事;一次,老赵巴【京城的家禽批发商】,用一根儿‘螃蟹爪儿’的枣木戳子,举着一只小红子进了茶馆,落座不久,旁边儿的鸟友羡慕他的那条拴红子的‘大链’,老赵巴得意地对人家说:“看,乾隆造办处的玩意儿,这精致劲儿,现在有谁还做的出来呀?!”旁边儿几位一边欣赏一边啧啧称奇。李三也凑过来仔细端详这条‘大链’,果然是精细无比,又仔细的看了结构,长短,花样儿。向老赵巴点头一笑,赞赏了几句就离开了茶馆。
大约过了十天,兄弟两个一直没露面,大家正觉得纳闷儿,李三,李二兄弟一前一后走进了茶馆。于是大家都问:“忙和什么去了?哥儿俩?”兄弟二人笑着拱手‘劳大家惦记了。’李三来到老赵巴跟前儿,开口说道‘赵爷,劳您架,把您那根儿拴红子的‘大链’让我再开开眼行吗?’老赵巴一指身边的戳子说‘那有什么不成的,就在这儿呢’。李三一边端详一边从兜里掏出一根‘大链’做着对比,旁边儿的老西红【一位玩儿红子的高手】眼尖,赞叹道‘李三,好链子,像是新活儿,那儿得的?’李三腼腆地说‘我做的’。大家听到了都围过来,相比之下,李三的‘大链’在那根‘乾隆造办处’的老链子面前,精美程度一点儿也不逊色,众人一片赞许。

侯启林 发表于 2015-4-15 21:32:20

转谢玉海先生文 ”两大怪人”

两大怪人
2010-12-07 发表于新浪博客

老北京有为数不少的传统手工艺者,俗称“手艺人”,他们的技艺,自古只有依靠师脉得以传承发展。然而大多数的手艺人,都是穷苦出身,文化水平不高,要想把学来的手艺发扬光大,靠的就是个悟性和心灵手巧。
民国时期,北京隆福寺的‘富友轩’茶馆,是聚集玩鸟玩虫的地方,好此道者,无论是商贾富甲,京剧名伶,小商小贩,得空儿就会拎着鸟笼子,揣着蝈蝈油葫芦去那里或者找乐子,或者显摆。有一对兄弟,李二和李三,虽然自己玩儿的‘玩意儿’始终水平一般,但也是几乎每天必到。
李二是个首饰匠,弟弟李三是个焊洋铁壶做细铁活儿的。兄弟二人的心灵手巧在那一带是出了名儿的。二人都是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却很是古道热肠。凡是常去找乐子的爷们儿们,谁的‘家伙什儿’出了点毛病,或者需要做点儿小‘玩意儿’上的活计,李二,李三都会主动相助,做出的活儿那叫一个地道。而且,价格公道,从来不蒙不骗。
说到手艺,特别是李三的铁活儿,那真叫心思巧妙。比如前面介绍过给‘大老乡’张凤梧做的铁质‘红子笼儿’,还有仿制的乾隆造办处的‘大链’【用来拴有野性的红子的极细的铁链儿】等等。
关于这还有个故事;一次,老赵巴【京城的家禽批发商】,用一根儿‘螃蟹爪儿’的枣木戳子,举着一只小红子进了茶馆,落座不久,旁边儿的鸟友羡慕他的那条拴红子的‘大链’,老赵巴得意地对人家说:“看,乾隆造办处的玩意儿,这精致劲儿,现在有谁还做的出来呀?!”旁边儿几位一边欣赏一边啧啧称奇。李三也凑过来仔细端详这条‘大链’,果然是精细无比,又仔细的看了结构,长短,花样儿。向老赵巴点头一笑,赞赏了几句就离开了茶馆。
大约过了十天,兄弟两个一直没露面,大家正觉得纳闷儿,李三,李二兄弟一前一后走进了茶馆。于是大家都问:“忙和什么去了?哥儿俩?”兄弟二人笑着拱手‘劳大家惦记了。’李三来到老赵巴跟前儿,开口说道‘赵爷,劳您架,把您那根儿拴红子的‘大链’让我再开开眼行吗?’老赵巴一指身边的戳子说‘那有什么不成的,就在这儿呢’。李三一边端详一边从兜里掏出一根‘大链’做着对比,旁边儿的老西红【一位玩儿红子的高手】眼尖,赞叹道‘李三,好链子,像是新活儿,那儿得的?’李三腼腆地说‘我做的’。大家听到了都围过来,相比之下,李三的‘大链’在那根‘乾隆造办处’的老链子面前,精美程度一点儿也不逊色,众人一片赞许。

侯启林 发表于 2015-4-15 21:32:20

转谢玉海先生文 ”两大怪人”

两大怪人
2010-12-07 发表于新浪博客

老北京有为数不少的传统手工艺者,俗称“手艺人”,他们的技艺,自古只有依靠师脉得以传承发展。然而大多数的手艺人,都是穷苦出身,文化水平不高,要想把学来的手艺发扬光大,靠的就是个悟性和心灵手巧。
民国时期,北京隆福寺的‘富友轩’茶馆,是聚集玩鸟玩虫的地方,好此道者,无论是商贾富甲,京剧名伶,小商小贩,得空儿就会拎着鸟笼子,揣着蝈蝈油葫芦去那里或者找乐子,或者显摆。有一对兄弟,李二和李三,虽然自己玩儿的‘玩意儿’始终水平一般,但也是几乎每天必到。
李二是个首饰匠,弟弟李三是个焊洋铁壶做细铁活儿的。兄弟二人的心灵手巧在那一带是出了名儿的。二人都是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却很是古道热肠。凡是常去找乐子的爷们儿们,谁的‘家伙什儿’出了点毛病,或者需要做点儿小‘玩意儿’上的活计,李二,李三都会主动相助,做出的活儿那叫一个地道。而且,价格公道,从来不蒙不骗。
说到手艺,特别是李三的铁活儿,那真叫心思巧妙。比如前面介绍过给‘大老乡’张凤梧做的铁质‘红子笼儿’,还有仿制的乾隆造办处的‘大链’【用来拴有野性的红子的极细的铁链儿】等等。
关于这还有个故事;一次,老赵巴【京城的家禽批发商】,用一根儿‘螃蟹爪儿’的枣木戳子,举着一只小红子进了茶馆,落座不久,旁边儿的鸟友羡慕他的那条拴红子的‘大链’,老赵巴得意地对人家说:“看,乾隆造办处的玩意儿,这精致劲儿,现在有谁还做的出来呀?!”旁边儿几位一边欣赏一边啧啧称奇。李三也凑过来仔细端详这条‘大链’,果然是精细无比,又仔细的看了结构,长短,花样儿。向老赵巴点头一笑,赞赏了几句就离开了茶馆。
大约过了十天,兄弟两个一直没露面,大家正觉得纳闷儿,李三,李二兄弟一前一后走进了茶馆。于是大家都问:“忙和什么去了?哥儿俩?”兄弟二人笑着拱手‘劳大家惦记了。’李三来到老赵巴跟前儿,开口说道‘赵爷,劳您架,把您那根儿拴红子的‘大链’让我再开开眼行吗?’老赵巴一指身边的戳子说‘那有什么不成的,就在这儿呢’。李三一边端详一边从兜里掏出一根‘大链’做着对比,旁边儿的老西红【一位玩儿红子的高手】眼尖,赞叹道‘李三,好链子,像是新活儿,那儿得的?’李三腼腆地说‘我做的’。大家听到了都围过来,相比之下,李三的‘大链’在那根‘乾隆造办处’的老链子面前,精美程度一点儿也不逊色,众人一片赞许。

为鸟笼狂 发表于 2015-4-15 22:17:21

楼主辛苦了。。。。谢谢你把他的文章转过来。。。。替大家谢谢了。。。。。

黄肤山雀 发表于 2015-4-15 23:35:44

拜读了,了解一个

lovebage 发表于 2015-4-16 09:11:39

拜读了民间出高手

李老爷 发表于 2015-4-17 08:31:32

看着舒服,不过瘾啊

青鸟1989 发表于 2015-4-17 17:22:20

欣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谢玉海先生文 ”两大怪人”